江蘇推進綜合考核機制創新 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制度保障

2020年01月12日13:4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次大“統考”背后的發展理念之變

  隆冬,從北方長途跋涉的天鵝如期而至太湖邊,豐富的水生動植物將為它們提供充足的過冬食物。這裡是洞庭東西山最美的湖岸線,日前被納入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建設主體范圍。吳中區小心翼翼地守護蘇州人的“菜籃子”“水缸子”,區委區政府每年將可用財力的10%用於太湖生態治理,截至2018年已累計投入130億元。

  作為蘇州市生態文明建設舉足輕重的區域,吳中區於今年1月7日迎來江蘇省委組織部的綜合考核。

  江蘇在2018年實施地方和省級機關綜合考核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考核實施范圍,此次考核首次將72所省屬高校納入年度綜合考核體系。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實行綜合考核是貫徹新思想新理念、把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的制度性安排。

  綜合考核實施一年來,江蘇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破解了一批長期積累的難題和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制度保障。

  短板補長弱項增強,從速度率先轉向質量領先

  “有沒有因為過去發展中形成一定的先發優勢,就認為可以輕輕鬆鬆走在前列的盲目樂觀?”“江蘇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核心任務是什麼?”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大會上,婁勤儉提出了“九個有沒有”和“三問”,令全省黨員干部深思。而實施了一年的綜合考核細則,把深思轉化為可具體量化的行動指南,有力地激發了新決策導向和新政績導向。

  圍繞“六個高質量”目標,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四套高質量監測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江蘇以全國1.1%的國土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單位土地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空氣、水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為此,指標體系專門設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PM2.5年均濃度等共性指標﹔針對江蘇經濟總量大,但產業結構仍處於中低端、創新能力不足等現狀,專門設置“三新”經濟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等指標,引領推動各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動能轉換,在重點領域、關鍵產業不斷取得新突破。

  另一方面,在強調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個性化差別發展。蘇南地區增設總部經濟、產業創新中心等指標﹔蘇北地區強化鐵路、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指標,提高低收入人口脫貧、經濟薄弱村消除等指標權重,增加農村住房條件改善指標。

  “對標新發展理念和綜合考核細則,我們正全面檢視過去的慣性思維。”南京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表示,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犧牲安全為代價搞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在綜合考核“指揮棒”導向下,江蘇擁有了近10萬億經濟體量和全國最大規模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且“民生紅包”越來越鼓。省定貧困線從4000元提升到6000元,農村低保最低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江蘇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品種組團聯盟帶量採購,針對心臟支架和起搏器進行談判,最后中選的心臟血管支架品種、雙腔起搏器品種價格分別平均下降51%、15%。2019年10月起,全省所有公立醫院均以降價后價格採購耗材。

  同時,個性化考核有力引導各地發展指向。2019年1至11月,南通市PM2.5濃度持續保持全省最低,優良天數全省最多﹔整片打造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示范段,修復騰出岸線5.5公裡,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裡。“為長江留碧,為未來留綠”,成為江蘇沿江城市的共識。

  聚焦科技創新與科研落地,強調高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拿到地方高校綜合考核實施辦法和實施方案,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洪流迫不及待地閱讀並仔細分析起來:“對省屬高校的綜合考核共有20項指標,其中有5項突出了科技創新和科學研究,分別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科研經費(增比和絕對值)、科研成果、科技服務、高水平科研獲獎。這5個指標佔量化指標28.1%,超過四分之一。指標體系體現了鮮明的導向,即強調高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科研成果有沒有實實在在地轉化?能不能對產業結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這些都將作為重點納入考核。”

  “江蘇擁有高校數量全國第一,高校理應發揮優勢,扛起使命擔當,全面提升江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創新對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南京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張利民說。

  翻閱新鮮出爐的《省屬高校貫徹落實“科技改革30條”政策典型案例選編》,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涌告訴記者,案例選編從改革科研管理機制、擴大科研自主權、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營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氛圍等四個大類,總結了高校的69個典型案例,蘇州大學的“規范結余經費管理 簡化經費預算編制”等四個案例入選。他認為,這些案例將對全省高校的科技創新和科學研究具有很強的示范借鑒意義。

  鮮明的導向和濃郁的創新氛圍,讓一線高校科研人員有了明確目標。南京工業大學教授、膜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李衛星說:“以前我們有一部分教授從論文中間找問題,然后進行研發,針對性不強。有了綜合考核的導向和政策,我們與企業對接的意識更加強烈,和企業聯合攻關技術難題,把科研成果直接進行產業轉化。”

  2018年度,江蘇高校新增科技項目數增長22.05%,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4.42%,全省高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項數躍居全國第一。省屬高校負責人紛紛表示,以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為“風向標”,江蘇高校將會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注入不竭動力。

  考得好也要用得好,激勵干部“有為有位”

  2018年,是江蘇省黨建工作歷史上的第一次“統考”“大考”,不僅在內容上涵蓋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等方面,更通過“乘數計分法”,把黨建考核得分作為乘數與推進高質量發展成效得分相乘,得出年度考核綜合得分,切實體現了高質量黨建與高質量發展的疊加效應。

  考核突出解決黨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痛點,推動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和問題難題解決。無錫市把基層黨建“三項工程”列為考核重要內容,研究制定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激勵保障、黨支部星級化創建、黨建品牌培育等一系列制度規范,2018年超過90%的基層黨支部通過標准化規范化達標驗收。鹽城市將基層黨建重點難點問題納入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出台村、“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激勵考核辦法,建立村黨組織書記薪酬自然增長機制,2018年人均薪酬超5.5萬元。

  為了進一步引導激勵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創業上來,江蘇各地把考核結果運用與落實“三項機制”結合起來,不斷放大考核綜合效應。無錫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崔榮國告訴記者:“在考用結合上,無錫2019年提拔使用的干部,70.9%是在上一年年終高質量考核獲得‘優秀’的干部,體現了考得好也要用得好的用人導向。”

  “通過綜合考核,蘇州干部負重奮進、敢為人先的基因被充分激發了出來。”蘇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胡衛江說,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蘇州對標找差距的意識更強了,比學趕超的勁頭更足了,不單對標全省其他12個設區市,還和全國19個大中城市特別是15個“萬億俱樂部”城市對標,努力找出自身差距和短板,釋放出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干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已成為蘇州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標和自覺追求。

  綜合考核在全省考出了好作風和新面貌。婁勤儉在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指出:“這一年,我們對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實踐路徑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對自身的優勢和短板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對推動江蘇轉型發展、鳳凰涅槃有了更大的決心和底氣。‘強富美高’成為江蘇發展最鮮明的標識,全省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近。”(蘇雁 鄭晉鳴)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