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8募捐爭議:公益如何走出“炒熱點”窠臼

2020年01月21日09:01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9958募捐爭議:公益如何走出“炒熱點”窠臼

  從一個熱點去照亮整個群體,讓那些情況類似但沒有太多煽情故事的人也得到幫助,才是公益的初衷。

  吳花燕的事已發酵數天,“籌款100萬隻撥付2萬”讓9958甚至是公益行業再次陷入信任危機。新京報“剝洋蔥”近日刊發深度報道,梳理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簡稱兒慈會)資助項目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在吳花燕受捐一事中的前后經過,兒慈會承認“在操作中確實有不符合規范的地方”。

  從公益行業的專業角度來看,幾天來輿論對事件的追問也比較全面,如今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有一點事件之外還值得公益行業和社會思考的問題:公益行業籌款,離開了熱點怎麼辦?

  “炒熱點式”做公益:旱的旱、澇的澇

  事實上,目前有很多優質的公益項目,無法進入公眾的視野,隻能在公益的小圈子裡打轉。現階段公益的籌款模式,很大程度依賴熱點性事件的巨大影響力而促成,這種影響力可以很快地出圈,進入社會關注的主流,調動了廣大的公眾力量,這也是9958等個別公益項目這些年一直很“滋潤”的原因,就是很會炒作熱點。

  但炒完熱點之后呢,怎麼辦?公益行業也要回答“娜拉出走后怎樣”的問題。如果有熱點的好機緣,卻沒有讓公益行業所要解決的問題得到更好的關注和推進,那就相當於白白浪費了難得機遇。不能讓娜拉墮落或者倒退回去。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兒慈會9958救助中心給行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它利用大量受社會關注的個案,來達到自己籌款目標的快速增長,但對整個行業的長久發展來說,卻沒有什麼有益的增量。

  並且,炒熱個案之后,它們又過度地追求籌款額,甚至不會顧及籌款當事人的真正需求。

  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公眾也很容易在熱點消逝之后,扭頭忘干淨。比如現在來看,罕見病尤其是漸凍人、瓷娃娃等,在2014年冰桶挑戰之后境遇又如何?這麼多年也似乎很少有人再關注了。

  再近一點2016年,隨著一元畫廊的火爆,自閉症等特殊群體的情況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但現在4年過去了,我看到大量為這個特殊群體服務的NGO生存狀況並不怎麼好,尤其是一些重度自閉症和智力障礙的群體,不管是家庭還是患者本身,也包括服務他們的公益組織都處於社會邊緣,很少被關注到。

  公眾日益增長的公益需求和不專業的公益行業之間存在矛盾

  熱點是把雙刃劍,如果可以合理使用,對於公益行業發展,絕對事半功倍。但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公益組織應該利用這種社會的關注,把這個故事能夠延展到整個群體。從一個熱點去照亮整個群體,讓那些情況類似但沒有太多煽情故事的人也得到幫助,才是公益的初衷。

  從一般公眾來說,對個案的共情往往很直接,尤其是深入的故事細節描述,能夠很快地引起輿論共鳴。我國的公益行業從社會邊緣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受公眾關注,才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一方面,業內的倫理體系和發展理念都沒有完全形成共識﹔另一方面,也很難要求公眾能夠理性看待公益行為,甚至去主動發現個案背后的群體困境。所以暫時出現不規范的公益行為,並不稀奇。

  但這也恰恰正是公益行業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這10年來,公益行業的發展可以用“蓬勃”來形容,但現實是,行業的表現還配不上它們現在獲得的關注和期待。借用現在國內主要矛盾的這句話來說:公眾日益增長的公益需求和不充分不專業的公益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

  正因如此,我一直在呼吁,在一些社會熱點出來之后,社會公眾應該更多關注這個熱點事件,尤其是新聞重點人物背后所代表的群體。我們應該著眼一個群體社會問題的推進和解決,而不是僅僅去針對性地解決一個人的問題。

  通過吳花燕的不幸經歷,也可以給我們一個深入的思考,目前我國還處於公益事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時候公益行業本身更加自律,去引導公眾,去不斷培養公眾對公益的認知。公益行業不回避熱點,但也不能惟熱點是從﹔公益需要人間真情,但卻不能一味消耗信任。

  充分利用熱點的價值,並借勢將之轉化為公益行業發展的動力。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到受眾群體,也能促進行業自身的發展,更能促進整個社會公益事業的提升,讓物質條件豐富之后的公眾,有熱情、有渠道發揚利他精神、慈善道義。(張天潘)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