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做好疫情期間心理防護

2020年02月13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日報:幫助孩子做好疫情期間心理防護

  當前,每個人都身處疫情中,被實實在在地牽動和影響著。成人的焦慮可以通過搜尋科普資料、交流和思考釋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對不確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調節機制不成熟,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孩子更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理解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降低他們對於未知變化的焦慮和壓力。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保証他們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這裡所指的情緒,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緒,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緒。父母緊張焦慮,孩子首先會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緊張地談論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時間過長,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會對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試著在家中鍛煉身體,比如瑜伽和健身操。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的情緒趨於穩定。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於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他們的精力得不到適度的釋放,但由於他們的能力有限,表達這些情緒所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游戲,特別是一些大笑的游戲,如枕頭大戰。大笑會激發出內啡肽、催產素等愉悅的荷爾蒙。

  其次,要給孩子確定感,增強他的心理預知。很多人困惑這麼復雜的疫情該不該告訴孩子?該怎樣講給他?如果孩子聽到有人死亡會感到害怕該怎麼辦?事實上,即使遮掩著不告訴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圍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為不理解所發生的事,也不具備理性的判斷和思考,很容易讓他們經歷更多的不確定,從而產生莫名的恐慌和焦慮。

  家長可以嘗試用客觀、中立、淡定的態度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實,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強預知感,降低不確定性。此時,給他們播放一些優質的、專供兒童觀看的疫情動畫,或者用故事或繪本的形式向孩子傳遞科學知識,做好科學防護。比如告訴孩子這個病的名字,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隱形的小怪物。它會偷偷溜進人的身體,隻有專門的人可以打敗它,這個人就是醫生。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隻要有了這兩樣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對於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可以通過一些繪本講給孩子聽,告訴他我們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己,保証健康,讓自己更強壯。

  最后,要調整認知,重建積極生活。如果你的孩子在6歲以上,那麼對他們講清楚疫情的發生及進展會相對容易很多。同時,他們的道德感、同理心、邏輯思維都在迅速發展,你可以借此機會和他們探討有關價值觀內容,比如敬畏自然、人類的群體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等觀念。(朱芳宜)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