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布黃石疫情防控和江蘇醫療援助情況

2020年02月18日07:4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兄弟攜手,精准施策戰疫情

2月17日,湖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黃石市疫情防控工作和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工作情況。江蘇援黃醫療隊迅速全面對接黃石防控醫療救治體系,給黃石方面戰勝疫情注入極大的信心。

膠著對壘,

疫情嚴峻物資有缺口

“防控工作處在膠著對壘狀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黃石市委副書記、市長吳錦介紹。

截至2月16日24時,黃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983例,治愈出院206例,病亡15例。目前仍在院治療762例中,重症74例,危重症25例。黃石疫情發展呈現“兩降、兩穩、兩升”的階段性變化:新增確診病例下降,由日最高104例下降到連續5天保持在30例左右,且連續兩天實現個位數的增長﹔發熱門診日接診數下降,由高峰時的1500人降至500人左右﹔新增疑似病例相對較穩,有5天新增疑似病例都在20例左右﹔集中留觀人數相對趨穩,這一周保持在650例左右﹔治愈率穩步提高,目前達20.96%,且還在提高﹔重症、危重症比例上升,目前達到12.99%。

黃石市通過全力壓實各級責任、加強聯防聯控、實施科學救治、穩定社會秩序等方法,與疫情做斗爭。在談及患者救治時,吳錦特別提到:“非常感謝一直戰斗在防疫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特別是不遠千裡馳援黃石的江蘇醫療隊,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從輸入型變為內部擴散型、家庭聚集型、村組蔓延型,且部分病例症狀不明顯、具有隱蔽性﹔城區“插花”地帶較多、在產企業比較多﹔春耕春播、返程務工等重要關口到來。目前,黃石疫情防擴散難度很大。

黃石通過海外採購、社會捐贈、上級支持、市場保供等方式,採集醫用防護服3.3萬套,醫用N95口罩10.4萬個,醫用口罩300萬個,護目鏡5.6萬個,基本實現“緊平衡”。生活物資方面,按照肉類儲備一周、蔬菜儲備3天的要求,加大貨源組織,實行網上配送。吳錦表示,物資“緊平衡”面臨考驗,醫用口罩等物資存在缺口,蔬菜、肉類等生活物資“量足價穩”壓力比較大。

精准施策,

全面對接黃石醫療體系

新聞發布會上,江蘇對口支援黃石市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魯翔介紹,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與黃石市防控醫療救治體系全面對接,通過科學防治、精准施策,提高搶救成功率、臨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

魯翔介紹,接到對口支援黃石指令后,100名醫師、200名護士、4名疾控公衛人員、3名醫院院長、3名省衛健委行政人員等310人“一夜成軍”。加上先期已在黃石開展工作的6名疾控人員,目前江蘇支援黃石的醫護人員一共有316人。醫療隊黃石本部192人進駐黃石城區5家定點收治醫院,大冶分隊62人進駐大冶市2家定點醫院,陽新分隊62人進駐1家定點醫院。

醫療隊組建臨時黨總支、成立專家組,32名專家在黃石8家醫院挂職。截至17日中午12時,醫療隊員已在黃石參與會診搶救危重患者61次、重症患者123人次,巡查普通型患者926人次、輕型患者403人次,指導培訓包括6個隔離點的9家重點場所132人次,檢測樣本1510份。

魯翔表示,對疑難危重症患者,建立多學科聯合攻關機制,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提高搶救成功率,力求降低死亡率﹔對普通輕症患者,建立專家巡診機制,細化篩查方案和診療路徑,重點關注輕症轉重症患者的排查,提升臨床治愈率﹔對密切接觸者,在解除隔離前再進行採樣檢測,排除無症狀感染者,降低感染率。

“兄弟有困難,

我們定去幫一把”

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有哪些技術特色和優勢?黃石如何抓住“救治”和“隔離”關鍵環節,做好防控?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採取哪些措施?怎樣做好患者的跟蹤管理?……發布會上,記者們提出一個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魯翔介紹,隊員們都是醫療機構的骨干,還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黃英姿,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馮旰珠等技術尖兵。醫療隊不僅將ECMO技術、呼吸支持技術、纖支鏡治療技術、營養支持等先進技術帶到黃石,還有強大的后方資源,江蘇各家醫院願意隨時提供網上會診,甚至人員支持。

黃石市防控指揮部專家組副組長艾義明表示,當地分別設立輕症、重症、危重症集中收治醫院,配備1955張床位,集中3280名醫務人員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江蘇醫療隊的到來,極大地提升了黃石醫務工作者的信心和士氣以及黃石開展救治工作的能力。黃石將進行匹配性建設,為醫務人員在一線作戰提供更好保障,創造更好條件,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魯翔動情地說,醫療隊有不少隊員曾在湖北生活、學習、工作,或者有老師、同學在湖北,他本人1983年至1987年在武漢大學讀研究生。“大家帶著一股‘兄弟有困難,我們定去幫一把’的豪情,來到了前線。”江蘇支援黃石醫療隊會盡最大努力,與黃石的醫務人員攜手並肩,打贏黃石疫情阻擊戰。(徐冠英 白 雪)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