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促進消費提速升級 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

2020年04月01日07:2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提速升級,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

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部署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相關事項,舉措包括結合區域發展布局打造消費中心、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上檔升級,推動都市圈建設

3月31日,在南京華採天地負一樓的盒馬鮮生,不少顧客正在日日鮮專區挑選鮮肉。市民楊女士告訴記者,華採天地滿足了自己買菜、買衣服等多種需求,地鐵直達,非常方便。

疫情期間,盒馬一家門店在高峰期訂單基本上達到1萬單。盒馬總裁侯毅表示,訂單猛增,企業能不能接得住,關鍵看供應鏈服務和物流配送能力。“今年我們第一個戰略是開盒馬mini。在商品結構上進行大的突破,更側重於體驗性商品和餐飲品甚至加工品的銷售。”

《實施意見》提出優化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規劃布局,引導行業適度集中,避免無序競爭。商業綜合體作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呈現“冰火兩重天”景象,有的顧客絡繹不絕,有的則成為培訓班集聚地。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認為,商圈能級要與所在區域板塊消費力相匹配,特色定位、錯位競爭非常重要。特色定位既體現為核心商圈、次級商圈、外圍商圈的差異,也體現為綜合性商圈、專業性商圈、主題性商圈的差異,未來商圈的個性化是大勢所趨。構建適應新業態成長的應用場景,伴隨新消費的興起,任何商圈都需要保持對新型消費的敏感和適應性,保持自我更新能力。

疫情期間,江蘇多地上線買菜小程序或網上商城。宿遷南菜市網絡公司負責人鄒天文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計劃線上繼續豐富產品種類和發展特色產品﹔線下將與社區進一步加強合作,包括社區旗艦店、社區自提點等,更好服務本地市民、突出本地特色,今年計劃推出15至20家社區旗艦店。

“疫情加速新興商業模式的成長步伐。”呂永剛說,過去數字化決定得失,未來數字化決定生死。傳統企業不僅需要正視傳統供應鏈的脆弱性,探索增強供應鏈韌性的新路徑,而且要增強商品供給彈性和強化配送能力的支撐,比如探索社區串點配送、高效直達專車專送、發展第三方配送聯盟等,不斷提升居民消費體驗便利度。

網點下沉,優化城鄉布局

《實施意見》提出,鼓勵引導有實力、有意願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在中小城市開展連鎖網點建設,促進適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品牌商品銷售。

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樊寶洪介紹,農業農村部門將堅持“六個結合”,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產銷對接的農業大市場,即堅持建設特色基地與打造知名農業品牌相結合,堅持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與發展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相結合,堅持農產品出村進城與工業品下鄉相結合,優化農產品區域市場布局與發展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相結合,推進品牌強農與營銷富民相結合,創新推廣新型平台經濟與加強監管促進健康發展相結合。

對於脫胎於供銷社系統的江蘇企業蘇果超市來說,這與他們正在實施的網點下沉到農村市場的行動不謀而合。“一方面,我們將有條件的縣級市場店鋪升級,不斷滿足當地居民的消費需求,把優質工業品推薦給消費者﹔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將超市網點下沉到重點鄉鎮市場。發揮連鎖經營的規模優勢,把名特優工業產品直接送到農村,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把農副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引進超市,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蘇果超市總經理陳兵舉例說,全國禽蛋之鄉海安市50%的雞蛋通過蘇果銷到江蘇省內外﹔農業大縣興化、射陽的優質大米、南通的土特產品等,通過蘇果的品牌包裝和銷售,附加價值成倍增長﹔近萬種農副產品,在蘇果龐大的銷售網絡平台上,形成“基地-加工-市場”產業鏈,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聯結起來。

疫情發生以來,蘇果超市加大省內農產品採購量,新增採購品種171個。蘇果物流中心高峰期日均配送1200車次、吞吐量100萬箱,其中省內生鮮農副產品採購量同比增近50%,實現銷售2.9億元。蘇果還與江蘇農產品綜合交易平台電商龍頭企業先農電商合作,構建城鄉“電商融合”新模式,聯合打造基於微信平台的社交電商項目“蘇果優選”微商城。

加強基礎建設,完善物流網絡

《實施意見》提出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生產基地、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商貿物流配送中心、社區菜市場、末端配送網點等建設。

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銷售優勢凸顯。省農業農村廳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聯合京東、蘇寧易購、阿裡巴巴等電商平台以及省郵政管理局、快遞協會等單位,及時反饋農產品生產信息,促進電商平台與農業經營主體緊密對接,合作建立農產品供應鏈,發揮市場導向的“風向標”作用,推動食用農產品線上銷售快速增長。春節以來,僅盒馬鮮生平台銷售江蘇地區生鮮農產品達2500萬元。阿裡巴巴集團還通過線上活動和淘寶直播的形式開展愛心助農活動,邀請頭部主播和明星大咖推介江蘇原產地優質農特產品,開展定點包銷幫扶。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商務、交通、郵政、電商平台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等各方資源,幫助農戶“牽線搭橋”,實行線上銷售、線下直供,農超、農批對接等不同方式推進產銷銜接,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常州市建立農產品產銷對接團隊,邀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盟常州菜籃子惠民公益行動,由常州市小菜園農業發展中心負責對接,推出“滯銷幫扶區”、“抗疫保供蔬菜包”專區,幫助他們開展蔬菜水果線上銷售,目前平台上幫扶區合作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20多家。蘇州市組織食行生鮮、布瑞克農牧人等企業分別提出產銷銜接方案,由各縣(市、區)相應確定對接途徑、對接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給予財政補助,通過政策措施助推本地農產品線上銷售。

作為首批農村物流示范縣(市、區)的如皋市探索“商配快遞結合”模式,投資近8000萬元完成8.5萬平方米的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電商物流園和倉儲中心的建設,依托原有的超市、快遞、郵政等網點進行融合,實現鄉鎮物流網點全覆蓋。(吳 瓊 丁茜茜)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