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回應“囤糧”有定民心之效

2020年04月02日10: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北青報:及時回應“囤糧”有定民心之效

  近日,網上傳言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糧”。我國糧食會發生危機嗎?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由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國家開始宣布糧食出口禁令,有的國家稱糧倉儲量最多維持三個月,於是,國內網絡上也出現“囤糧三個月”的說法。如果任由這種情緒蔓延,很可能出現居民排隊買米搶面的場景,不利於國內糧價和市場穩定。

  “民以食為天”,糧食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國內傳言“囤糧”之際,新華社記者通過專訪權威專家,向公眾還原了當前真實的國內糧食現狀——糧食產量、消費量、庫存等關鍵數據的集中披露,對於化解焦慮情緒、遏制囤糧傳言、穩定市場糧價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國外糧食出口禁令對我國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國內糧食自給率高,對外依存度低。從糧食庫存看,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小麥稻谷等口糧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從主糧供求關系看,稻谷供給充裕甚至過剩,小麥多年產大於需,而且今年苗情等指標良好。

  也就是說,國內不僅不存在糧食危機,而且疫情引發的國際糧食價格波動,還有利於消化我國不合理的糧食庫存。由此來看,國內有關囤糧的傳言完全不靠譜。如果大家相信這種不實傳言排隊購糧,既可能造成短期糧價上漲,而且囤積的糧食也容易變質,所以專家回應有定民心之效。

  要想不讓“囤糧”傳言濺起浪花,避免誤導公眾,除權威專家回應外,有關糧食主管部門不妨及時發出官方聲音﹔主要糧食企業不妨就企業保供能力及時發聲,市場監管部門有必要啟動預防哄抬糧價的行動,負責“粉碎”謠言的機構也要有所行動,盡量不給糧食市場起風波的機會。

  當前,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是兩大主旋律,隻有及時有效遏制有關“囤糧”的傳言,才能不給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添亂。穩定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秩序是防疫和復工的基礎,盡管“囤糧”傳言目前主要停留在網上,已遭遇有效阻擊,但仍有必要採取更多措施,以防不實傳言繼續擴散。

  當然,我們每個人也要回歸理性,把權威聲音作為生活參考,而不是把不靠譜的傳言作為指南。從生活常識來說,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單純的糧食消費越來越少,所以糧食需求在減少,發生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更別說有較為完善的糧食儲備保供體系了。

  無論是一些國家宣布糧食出口禁令,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呼吁將疫情對食品貿易和市場影響降至最低,對我們也是一種提醒。在疫情和國際糧食市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我國穩糧食、穩農業措施如何因時因事而變,值得認真思考。

  另外,盡管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低,但個別品種依賴進口值得警惕。近年來,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整體較高,如果國外糧食出口禁令不斷蔓延,會不會對我國大豆進口造成影響,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需要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糧食結構問題,才能在任何有關糧食的風波面前,做到穩如泰山波瀾不驚。(馮海寧)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