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青春力 時代孕芳華——致敬這個時代的青春榜樣

2020年05月03日19:02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五四特輯︱解碼青春力 時代孕芳華——致敬這個時代的青春榜樣

  編者按:“五四”,是屬於熾熱青春的節日。從“五四”出發,一代代熱血青年,用青春力量鑄就了青春的中國。

  與新時代共前進,如今,國家建設的接力棒已經緊握在當代青年手中。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他指出,“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熱情肯定了戰“疫”的青春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五四風雲百年,精神底色如新,青春力量如潮。在這個火紅的節日裡,我們向青春的力量致敬!期待當代青年秉持胸中那團火,激發和凝聚磅礡青春之力,共繪時代斑斕畫卷!

  在最美的時節 寫最美的華章

  ——致敬這個時代的青春榜樣

  風華正茂、朝氣蓬勃、揮斥方遒……青春永遠充滿力量。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15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陸續揭曉,各行各業的青春標杆閃耀光榮榜。他們都是怎樣的新時代青年?他們的力量從何而來?青年力如何創造,為何燃燒?解碼榜樣的力量,我們就能找到青春的答案。

  黃金年代寬廣舞台,時代勃發青年力

  每一代人的青春有不同的際遇,但青春的力量一脈相承。青年貴在蓬勃朝氣,也貴在勇敢前行,有人說青春力來自於一種不計成敗的“愚”勇,有人說青春力來自於不滿足現實的不停尋找……

  魏嘉

  5歲上小學,16歲就進入醫學院,25歲博士畢業……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科行政副主任、南大醫學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魏嘉有著風一樣的成長速度,對於魏嘉來說,青春的力量來自於對這個職業最真誠的熱愛。

  每年為8000余名腫瘤患者服務,這個看劇常會哭,淚點特別低的女醫生,卻選擇了這樣一份經常面對生死的工作。談到初衷,她坦言,“全球接近一半的胃癌新發及死亡病例在中國,因此國際范圍內,相對其他類型的腫瘤,胃癌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比較緩慢,治療手段也比較少。治療手段比較少﹔另一方面腫瘤病人越來越多,選擇這個學科,就意味著我要面對的情境和責任,就要足夠冷靜和客觀。”

  “我最大的成就感,是當病人找到你,你說我還有一點辦法。”為了多一點辦法,魏嘉除了上班看診,碎片化的時間都會用來做臨床研究,回家工作也是常態。如今,她和團隊歷經10多年努力創立的新型個體化選藥模式已經應用於臨床,將晚期胃癌治療有效率提高了14%。“這是個光輝的職業,有無與倫比的成就感”魏嘉充滿自豪。她的經歷也讓更多年輕人說,“開始想當醫生了”。

  付昊桓

  新時代撐起了青年的雄心壯志,也是有志青年成長的試金石。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趕上了黃金時代,老一輩科學家二三十年來的點滴積累,才讓‘神威’系統走到了今天,讓我們走上國際舞台角逐。”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付昊桓從2015年底開始擔任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副主任,這位80后導師,和一群90后博士帶著一往無前的熱情和沖勁, 實現了中國在“超算”最高獎“戈登貝爾”獎上的突破和蟬聯。

  超算上所有的應用都是從無到有,年輕人的爆發力從何而來?“我們青年人有一往無前的熱情和沖勁,抓住機會去拼搏,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落地實現。” 付昊桓回憶,當時太湖之光的設備,一天下來就是好幾十萬的電費,大家都是連軸轉。在沖刺“戈登貝爾”獎時,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團隊僅用兩三個月做出的“非線性地震模擬”程序最終獲得2017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應用領域最高獎。付昊桓表示,在團隊裡沒有人想著當“主角”,但需要當“主角”時大家都能挺身而出,敢於嘗試,圍繞一個大目標去協作,“下一步我們要打造匯聚用戶的科研中心,支持國家和江蘇省重大戰略,我們有信心不斷取得突破,最大化‘神威’價值,用它解決尖端問題,做出世界級的前沿成果。”

  “火線”淬煉,擔當有為詮釋青年力

  潘純

  “咬牙扛住,扛住就能勝利。”這是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潘純最常說的一句話。堅守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危險的“紅區”重症病房足足三個月后,直到武漢重症病例“清零”,他才於4月26日回到了南京。

  不斷堅持是潘純的青年力。他拿自己喜歡的馬拉鬆運動來說,其實是非常乏味,常常讓人覺得崩潰。10公裡的路程,當你跑到7公裡時跑不動了,這時候如果你咬牙再堅持一下,或許你就可以挺過這段煎熬時刻。如果一直堅持下去,身體會更健康,心理也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作為重症醫生也是一樣,面對一個危重病人,積極控制原發病,維持住器官功能,一直堅持下去,我們可能就會看到希望。”

  每一位患者的治愈都是潘純和同事一雙雙熬紅了眼睛“盯”出來的,經常與感染源零距離接觸,潘純沒有絲毫恐慌,在他看來,重症醫生職責所在,就是要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丁良浩

  青春淬火中閃光。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南京市鼓樓區方家營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丁良浩堅稱自己不是英雄,他認為自己不過實現了一份平凡崗位的堅守。

  2016年4月22日,江蘇靖江5000立方米汽油罐被引燃,丁良浩和隊友奉命緊急馳援,眼前一片火海,燃料還在不斷泄露。丁良浩和另外3名隊友組成了攻堅組,深入著火罐區手動關閥。周圍是齊腰深的滾燙油水,到處都是危險的流淌火,丁良浩一步步靠近,摸索到距離著火罐僅有5米的閥門,拼盡全力逐個關閉,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出來時頭戴的隔熱安全帽,已經被烤得變了形。

  這種勇氣從何而來?“從18歲開始,我就在為這份職業做准備。”丁良浩說,剛入伍時自己還不到100斤,就開始“魔鬼”式的體能訓練,三天就磨破一雙鞋,才從恐高症變成“空中飛人”,入伍第一年他就“破天荒”地拿到人生第一枚軍功章。一半火場,一半訓練場,幾個月不回家是他的生活常態,他還總是帶領班組模擬設置最復雜、最困難的情況開展滅火救援訓練,總是接到隊裡最急難險重的任務,這一切為的都是在火場上能夠精准、精細、穩定的操作。“20年來我經歷過數千次滅火救援戰斗,我負責地說,隻要我們練好專業本領,一定可以在危急時刻拯救別人,保護自己!”

  平凡中的偉大,“做到最好”就是青年力

  潘虎

  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流程,穿梭在大街小巷,很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中國青年獎章獲得者、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90后快遞員潘虎是全國300多萬快遞員群體的優秀代表,進入快遞行業5年,累計完成超15萬單快遞配送,卻始終保持著0投訴、0差評、配送完成率100%。

  被公司提拔為仙林地區區域經理后,潘虎依然加班加點地工作,“疫情期間物流壓力較大,我們要做好近60個社區民生物資最后一公裡的配送保障。”潘虎就像是自己的微信名“火”,每天都帶著一團火的激情和能量出發,“我覺得這是咱年輕人該有的樣子,哪怕工作單調,其實每一單配送都是提高自己業務技能的實戰機會”。他會記清楚每個小區、每棟單元樓的坐標,琢磨著優化路線,提高送貨效率﹔總是非常耐心地為用戶多做一點,代客戶處理售后、為客戶扔垃圾等﹔當送貨遇到老奶奶暈倒,他立刻伸出援手,一直守候到老人子女到來,才悄悄離開。在他看來,任何行業都有它的發展方向,奮斗才有“穩穩的幸福”,隻要努力奔跑,就能抵達下一站的美好。

  庄志華

  “獲得這枚獎章,我會繼續鞭策自己更加努力,認真負責做好每一項工作。” 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庄志華認為,這次能夠助力抗疫,是因為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多年管理經驗,調配好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

  從今年春節的正月初二開始,她和同事們就加班加點研究開發試劑,共同努力突破了技術門檻,迅速確定了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病毒保存管、病毒核酸提取試劑盒、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等產品,檢測病毒的“彈藥”從泰州飛往全國乃至全世界。“崗位上的每個年輕人都開足了馬力,增加生產線,加班加點擴大產能,機器24小時不停機,竭盡所能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艾津“新農人”團隊

  獲得“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艾津“新農人”團隊,平均年齡33歲,44人中有18名碩士。“一個人負責幾千畝農田,凌晨5點就起床下田,每天換三四件長袖衫。”團隊帶頭人,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光說,盡管這樣辛苦,但小伙伴們熱愛每一塊田地,時常哼著自己創作的《查田歌》。

  八年來,團隊為農業提供一線技術服務,實現農藥減量35%以上,產量增加10%以上,多年來共為一千多個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創收近1億元的效益。“我們的成果証明了農業農村大有可為。年輕人要沉下心慢慢做事,不能急功近利。”王光充滿信心地說,在農村的廣闊舞台,更多的青年新生力量會現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價值。

  他們眼中的新時代江蘇青年精神是什麼

  一個時代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新時代青年如何賡續“五四”精神,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中展現擔當作為?4月11日起,共青團江蘇省委聯合新華日報社開啟“新時代江蘇青年精神”大討論系列活動,近兩千名江蘇青年拿起“麥克風”,為青春發聲。

  不變的家國情懷

  在不少青年人眼中,有一種精神具有跨越歷史的力量,雖然宏大卻觸及內心最深處的溫熱和赤誠。很多青年回憶了自己的祖輩、父輩在新中國建設不同時期的青春奮斗。

  南京郵電大學大一學生王雪雁在不經意當中“發掘”了外公的青春歲月。“外公17歲入伍到當時的解放軍第20導彈基地通訊團擔任無線通訊骨干,曾多次參與中遠程導彈的發射試驗,特別是1966年10月27日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新中國第一顆導彈核武器的成功發射。愛國、堅守、奮斗、希望,是外公那輩人給我的精神滋潤。”

  “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在江蘇青年眼裡,樹立愛國理想,並將理想變為現實正是青春最出彩的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二年級研究生蘭子奇說,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無人機作戰方隊成為咖位擔當,其中作為高速無人機系統研制單位的南航團隊,成員平均隻有30多歲。“廢寢忘食的工作,通宵達旦的演算,上千個日夜記錄了這群青年人的辛勤付出。面對嚴峻的試飛條件,沒有一個人退縮。‘祖國需要我’,這是江蘇青年對國家最真摯的告白。”

  敢為人先奮勇擔當

  “在這場疫情中,賣萌不影響青年們沖鋒,恐懼也不影響他們勇敢。狂風駭浪之下,涌現的是敢於擔當的青年。”在江蘇青年們眼中,江蘇援鄂醫療隊中超過三分之一的90后是學習的榜樣,在疫情中沒有后退,敢為人先的江蘇青年是絕對的“青春之光”。

  “江蘇第七批援鄂醫療隊中最小的隊員97年的支曼曼,為了工作方便剪去齊腰長發……”徐州市沛縣氣象局張競文感慨,江蘇青年以愛之名在蘇鄂大地上匯聚起“江蘇力量”,向這個時代証明,江蘇兒女是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新時代接班人!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高三(7)班湯佳璇深情講述的是自己的父母,“新冠肺炎突襲,在珠三角,有我原本在駐港一線的父親進入了一線,在長三角,有我瘦小的母親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時刻在醫院待命。我的父母,隻在2月20日下午,度過了短暫相聚的兩個小時。至此,南北繼續相隔,一年的等待也就為一次的小敘。每晚奮戰到十二點,我的母親無暇為自己泡一杯咖啡。”湯佳璇曾翻出過母親身著上世紀綠棉布款式的軍裝的老照片,水靈靈的小姑娘,被酷烈嚴苛的訓練熏黑了雙頰。在湯佳璇的記憶裡,父親是無數次的缺席和分別,但她為父母而驕傲,“無數個徹夜不眠的備戰,甚至幾經生死場,父親見過恐怖分子的屠刀,知曉皮包上銀針所攜帶的艾滋病病毒。在一個普通人逃命自保的時刻,他是一個逆行者。雖漸至中年,但他們如今所做的事,實際上都是一種青春精神的延續。”

  務實創新,以奮斗圓中國夢

  “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在自己的崗位上務實創新,很多江蘇青年談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淮安市漣水縣黃營鎮人民政府辦事員兼朱橋村黨總支副書記王開源是一名剛入職8個多月的選調生“小萌新”,成為基層扶貧戰線的“小戰士”他深感幸運,他跳出了過去的“舒適圈”,同扶貧辦的同事們一起跑遍了23個村。“青春猶如一棵小樹苗,隻要我們牢牢把根扎在熱土,就能練就過硬本領,面朝太陽茁壯成長。”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團委潘小保說,春節期間,南京水科院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監測項目部監測人員放棄原本的休假計劃,選擇繼續堅守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設,成為南海最美的“逆行者”。南海邊的項目部人員迎難而上、全力應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障了項目的連續施工。“作為新時代的江蘇青年人,我們要立足崗位去創新、協作、實干,將學術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楊頻萍 張宣 謝詩涵)

(責編:王新年、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