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五個設區市奪得綜合考核第一等次獎:這樣做交出高分卷

2020年05月07日07:1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學霸中的學霸”這樣交出高分卷

年度“統考”榜單發布,南京、無錫、蘇州、南通、宿遷五個設區市奪得“第一等次”。其中,來自蘇北地區的“黑馬”宿遷,首次闖入“第一方陣”。

全省“統考”,既是各地各部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展示,更是全省上下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到實處的集中檢驗。素有“學霸”之稱的江蘇,歷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從激烈的市域競爭中斬獲第一等次的,無疑是“學霸中的學霸”,他們交上的是怎樣的答卷?

考出發展,高質量發展效益顯現

GDP增長7.8%、增速居東部地區GDP超萬億城市首位,人均GDP居省會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省會城市第3位——即便放到全國來看,南京拿出的2019年度成績單也是相當亮眼。年度“統考”中,南京穩奪“第一等次”。

“最強地級市”蘇州也不遜色:多個指標名列前茅,在創新驅動、生態保護、民生共享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同在“第一方陣”的無錫,營商環境指數、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等綜合性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后起之秀南通,上交答卷相當“綠色”:生態環境高質量的省考指標中多個指標名列前茅﹔省考以上斷面優Ⅲ比例同比增加19.4個百分點,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綠色發展指數持續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列……

考核是“指揮棒”“風向標”,更是提升發展效能的“助推器”。綜合考核引領之下,全省上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意識進一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效益進一步顯現。

以指揮棒引導實踐,南京市連續三年開展“對標找差、創新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活動,在政治對標的大前提下全面開展創新、產業、生態、營商環境等“八個對標”。

“堅持重點工作重點抓、系統工程系統干、創新文章創新做,在重點突破中增創優勢。”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去年,南京聚焦創新名城,推出一系列“大手筆”:校地合作“兩落地一融合”工程,組建近300家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出近4000家科技企業,5名諾獎得主、86名中外院士參與其中﹔走出國門設立28家海外協同創新中心,立足國內首批向32個國內一流高校院所派駐科技專員,同時打造“南京創新周”重大平台和60萬平方米的“城市硅巷”,吸引劍橋大學建校800年來的首個境外科創中心布局南京……這些動作,為南京打造了資源要素集聚“強磁場”。

考出動力,迸發“進”的激情

位於蘇北的宿遷在激烈的市域競爭中能一躍成為“優等生”,令人驚艷。

翻閱成績單,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用“厚實提氣”來形容。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全面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92.5%、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推動高質量發展,本質就是解決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是宿遷的制勝法寶。

“宿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破解這一問題隻有靠加快高質量發展﹔最難的問題是民生短板,我們量力而行,更盡力而為。”張愛軍說,2019年,宿遷狠抓項目引建、狠抓提檔升級、狠抓改革創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聚焦聚力農房改善、辦實辦好民生實事,取得積極成效。

對比2018年,宿遷市在小康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南北共建、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建設、社會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都實現了新發展新突破,在全省綜合考核中大幅度爭先進位,高質量發展的多項指標和黨的建設大部分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宿遷的城市信用排名也從全國第48位上升到第10位。

進位幅度大,是宿遷本次考核躋身第一方陣的關鍵因素,而鼓勵進步、提倡發展,是綜合考核制度設計的重要目標。2019年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把發展指數和水平指數的權重從原來的各佔一半調整為6:4,這就意味著,要想“考得好”,不僅要做到“總量”和“質量”並重,而且還要力爭“水平”和“發展”並重。

“通過這張成績單,我們既看到了成績,也看到了差距。”無錫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崔榮國說。

考核是比拼實績的“大擂台”,通過綜合考核,全省上下爭先進位、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形成,干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提升。

拿起考核指揮棒,無錫開展市管領導干部擔當指數評定,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辨別出來,引導干部對照檢視、補缺補差,激勵干部聞令而動、遵令而行。結合考核結果,無錫形成“可提拔或進一步使用”“優秀中青年干部”“需提醒談話或組織調整”等三類干部名單,2019年新提拔或進一步使用的市管領導干部中,在前兩類干部名單的佔71%,此外還有9位考核優秀的鎮街干部獲提拔重用。

考核結果與“三項機制”的融合使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不竭的人才動力。

考出方向,比學趕超對標“最一流”

“實現綠色發展,決不能走粗放發展的老路,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GDP的增長。”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說。

2019年,南通提交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這份答卷折射著南通發展的產業之變、理念之變。

近年來,南通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淘汰壓減一批落后過剩產能,整改關閉一批“散亂污”企業,通過破舊立新、騰籠換鳥,為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騰出環境容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強化科技創新,增添發展綠色動能。2019年,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221家,創歷史新高,新增數列全省第4位﹔打造國內一流產業創新平台,國家級支撐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公共服務平台落戶南通,南通創新區簽約或過渡入住的科研院所、新興研發機構等達68家。

2020年,是南通經濟總量過萬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重要歷史關口。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南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

不止是南通,通過綜合考核,全省上下貫徹新思想新理念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對標一流“比學趕超”的決心雄心愈發堅定。

“我們就是要與最一流的比。”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蘇州一直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蘇州“勇當‘兩個標杆’”的殷切期望,把自己放到更高的坐標系中,主動與國際一流城市、全國其他19個重點城市尤其是萬億俱樂部成員比一比。特別是去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開展對標找差活動,列出50多項差距短板、70多個趕超舉措,並結合今年工作落實到每一個指標、每一個具體標杆上。

比如針對“經濟運行質效有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的短板,蘇州優化四大先導產業布局,重點聚焦生物醫藥這個“第一產業”,召開生物醫藥發展大會,努力打造“中國藥谷”﹔培育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航空產業,著力打造新型顯示、高端裝備制造、高端紡織等10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自主創新上下功夫,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力爭今年新增10家市自主品牌大企業和領軍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力爭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總量突破1萬家﹔抓好重大創新載體布局,加快建設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水平推進“姑蘇實驗室”建設。

在今年初的作風建設大會上,蘇州鮮明提出“一往無前追求最優目標”,並宣布新一年作風建設三件事:創立改革創新“特別獎”、設立轉變作風“曝光台”、建立營商環境“通報制”,“我們就是要把全市黨員干部挑戰最極限的熱情、敢闖無人區的勇氣充分激發出來,創造更多的第一和唯一。”藍紹敏充滿信心地說。(郁 芬)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