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沭陽:梅花田裡“淘黃金” 村強民富

2020年05月11日14:33  來源:宿遷網
 
原標題:【鄉村振興】宿遷沭陽:梅花田裡“淘黃金”

  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沭新河的東側,有一個美麗的小村庄。每逢春天來臨之際,這裡梅花盛開,姹紫嫣紅,香氣襲人,儼然一個世外桃源,這個村庄就叫條河村。條河村最早得名“萬柳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整個村庄上栽植了大片的柳樹,據說有上萬棵,綠柳成行,滿目青翠,枝條隨風舞動,濃蔭遮天蔽日,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萬柳庄”。直到近年,該村一位遠徙台灣的老人在給家鄉親人寫信時,收信地址仍為萬柳村,由此可見,“萬柳庄”這一獨特的地名,已深深地烙在了沭陽人的心坎裡。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648

  條河村共有3個自然村庄、9個小組,2826口人,2870畝土地,其中僅花卉面積就達2100多畝,主要品種為紅梅、綠梅、榆葉梅等。2019年底,以該村為核心基地的榆葉梅產業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657

  談起條河村榆葉梅產業的培育與發展過程,今年62歲的徐兵深有感觸。徐兵是條河村出了名的經紀人,從事苗木交易已有近40年的歷史。“盡管受疫情的影響,榆葉梅的開市時間比往年晚了近一個月,但隨著全國各地陸續的復工復產,市場的需求量和價格都沒有受到影響,其中綠梅等幾個新品種供不應求,價格還在不斷上漲。”徐兵顯得頗為開心,“地裡種什麼也比不上種榆葉梅,成本低,效益高,我們家也包地種了50畝,這就像開了一個小銀行。”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走過來為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租金每年1000元,每畝地可栽400棵榆葉梅,每年施三次肥,三年時間就可以取苗銷售,按目前的市場行情,8公分粗的樹苗每棵280元,10公分粗的樹苗每棵380元,那麼,一畝地的樹苗至少可賣到12萬元,扣除各項農資和人力成本,每畝地每年收益不會低於3萬元。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705

  榆葉梅作為一種觀賞樹,因其葉似榆、花如梅,故名“榆葉梅”,主要用於工程綠化和園林美化,而條河村正是桑墟榆葉梅的發源地。從一村到全鎮,從零星種植到超過20000畝的規模種植,桑墟榆葉梅產業的發展壯大之路,條河村的徐兵既是見証者,也是親歷人。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712

  政府搭台,農民唱戲。用徐兵的話說,是苦出來的,是跑出來的,更是政府幫出來的。

  桑墟鎮是宿遷市知名的工業強鎮,2019年,全鎮工業銷售收入達到70億元,如何用工業反哺農業、夯實農業產業的根基,實現一、二產齊頭並進?成為擺在桑墟鎮黨委、政府案頭的一個課題。“挑一副擔子,想要行穩步疾,就得一手扶著前頭,一手拉著后頭。”該鎮黨委書記姜若鳴坦言,“農業產業發展涉及到每一個農民的切身利益,而榆葉梅在桑墟鎮有著很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前景,隻要充分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用工業財稅的資金為榆葉梅產業的發展提品質、塑品牌、拓市場,榆葉梅一定可以變成‘富民梅’。”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721

  條河村50歲的湯成橋把租來的40畝地看成自己的“金飯碗”。之前,湯成橋一家4口人靠著4畝多地和打些零工過日子,2018年,湯成橋和丈夫跟著別人挖樹苗,一顆8-10公分的榆葉梅工錢50元,夫妻二人一天可挖20多棵,一天能掙一千多。看著榆葉梅的銷售供不應求,湯成橋和丈夫商量,“既然政府鼓勵種,這麼多大戶帶頭種,咱家也拼一回。”第二天,湯成橋找到村干部,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包下了40畝地,“種了一輩子地,沒想到到這個年紀還種出一個小銀行。”湯成橋爽朗的笑聲中蕩漾著幸福的味道。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729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桑墟鎮一直在努力推進‘美麗經濟’與‘村強民富’雙贏的發展路徑。”姜若鳴介紹,“通過榆葉梅產業的發展帶動,以條河村為代表的村居庭院經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百姓忙於生產,鄉風文明,村在花中,人在畫中,處處呈現出一派鄉村振興活力圖。”

微信截圖_20200510090737

  徐兵家門口就是桑墟鎮去年投資800萬元新建的榆葉梅大道,緊挨路的南邊是即將開工建設的榆葉梅文化廣場,佔地200畝。

  “這裡以后肯定是桑墟最熱鬧的地方……”在徐兵的眼裡,桑墟榆葉梅基地不僅僅是一個生意,更是一份責任的傳承,是一方鄉親的希望。(呂述謖 樊元生)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