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老舊小區改造共謀共建 改到百姓心坎上

2020年05月15日07:1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共謀共建,真正改到百姓心坎上

  【編者按】

  順應群眾期盼,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實事。疫情之下,老舊小區改造的意義更為凸顯。目前,全省各地改造工程陸續復工開工。這一輪老舊小區改造熱點、重點、難點何在?本報今起推出“老舊小區改造觀察”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疫情緩解,社區解封,四五月間,全省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陸續復工。

  從中央到地方,“老舊小區改造”被列入各級政府民生實事。2019年,全省推進32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130個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項目,惠及居民25.3萬戶。今年,省政府將其列入2020年十項民生實事。與以往的小區出新工程相比,這一輪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居民獲得感、口碑明顯提升。從政府由上而下“要我整”,到居民全程參與“我要整”,居民與建設各方共謀共建,與家園共生共長,使老舊小區改造真正改到老百姓心坎上。

  民意優先,群眾意見不統一不整治

  4月下旬,蘇州市姑蘇區裡河社區,居民盼望良久的綜合整治工程終於復工,道路拓展、劃分車位率先施工,李俊山老人看著十分欣喜。李俊山、糜媚英等都是社區管理志願者,前前后后參與多次交流會,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充分尊重。

  統計顯示,江蘇2000年前建成、尚未改造的老舊小區有近4500個,建筑面積8183萬平方米,涉及居民93萬戶。這些小區,佔2000年前建成小區的一半左右。“家門口的工程”面廣量大,很多工作如果不做早做細,后期將積重難返,因此各地普遍遵循“三不”原則:群眾意見不統一不整治、違章建設不拆除不整治、長效管理不落實不整治。

  這樣的原則來自經驗,也來自教訓。

  不少城市至今還遺留著這樣的“出新”工程:小區十幾幢樓,僅沿街樓面刷著鮮艷的涂料,與整個小區格格不入。南京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童聲龍說,以往的改造方案缺乏居民“點菜”的關鍵步驟,更多是由政府包干,未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容易吃力不討好。

  定原則,定標准,定程序,定制度。89頁的《南京市老舊小區整治工作精細化管理方案》中,“居民參與”貫穿全流程。在“宣傳發動精細化管理”專門章節中,明確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應堅持民主整治、整治為民的原則。要求有專門的定點公示區方便居民查看,發放居民意見征集表,最少召開兩次居民議事會,“根據實際情況,如群眾反映強烈、現場復雜、意見不統一等,可繼續召開居民議事會直至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蘇州市姑蘇區政協副主席、區住房和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朱依東說,姑蘇區引入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搭建老舊小區整治溝通議事平台,鼓勵街道、社區、居民、物業、業主代表、熱心居民參與工程建設,同步建立臨時黨支部、居民質量義務監督組等臨時性組織,督促建設單位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做加法要滿意,做減法也要氣順

  “違章建設不拆除不整治”。3月以來,鎮江市京口區對梭兒巷、東吳路76號電廠大院等存量違建進行集中拆除﹔潤州區寶塔路街道繼續對李家花園、運河路37號、東岳巷18號大院等存量違建進行拆除……

  給居民利益做加法,好謀﹔拆違是做減法,怎麼“共謀”?南通市崇川區城管局局長龔培湘說,拆違天生就是個不滿意工程,要讓百姓心平氣順,政府要拿出暖心實招平衡利益加減法。

  崇川區一居民周先生,用鋼化玻璃在一樓搭起20多平方米的陽光房,社區人員上門反復做工作,周先生一直猶豫舍不得拆。直到4月27日,他遇到現場檢查工作的區長錢鎖梅,經過充分溝通交流,也了解了區裡的政策,第二天就拆掉了違建。

  崇川區住建局副局長曹建軍介紹,2010年至2019年間,崇川區老舊小區整治累計投入9億多元。今年計劃投資4.4億元,對14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改造標准從過去的每平方米200元提高到400元。社區干部給違建戶做工作時常常這麼算賬:家門內,按100平方米算,相當於政府給你發了4萬元紅包﹔家門外,拆除違建有相應補貼﹔拆違后,小區環境和配套全部提升,在二手房市場更有競爭力了,這個紅包是不是更大了?

  走進南通狼山腳下的中城小區,完全想象不出去年此時,這裡違建處處存在。“但凡涉及每家每戶的陽台、窗台、屋頂的整治,尤其是違建,一戶一戶談。”狼山鎮街道辦事處主任孫亞棟說。2019年12月,中城小區完成整治。

  居民陸幼娣和周玉玲告訴記者,改造之前,社區干部一家家登門來征求意見,充分溝通,直到全部居民簽字同意才開工。現在小區環境好了,房價也漲了,其他小區居民看著羨慕,都想要改造。

  共謀共建,共同締造新家園

  4月29日,南通市崇川區學田南苑三喜花苑,小區68處違建拆除已近尾聲。各家各戶數量多、體量大的防盜窗、晾衣架,是下一階段更艱巨的拆除工程。

  社區改造這樣一個系統性工作,需要政府、專業力量和居民共同完成。因此,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紛紛走進社區。

  在南京老舊小區改造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凱盛設計於2019年進入南通。南通項目負責人郁工說,從首次進場勘察開始,通過走訪、開會、街道搜集等方式聽取居民意見,方案要修改十多回,為的是確保改造符合居民需求。三喜花苑的防盜窗大小各異,多家安裝了“巨無霸”,有的寬如床面,“為了能把雙人被平鋪晾晒”﹔有的大如陽台,人能在裡面散步。除了影響小區整體景觀,還有嚴重的消防隱患。4月中旬,他們和居民面對面交流,最終敲定方案——拆除所有防盜窗,統一安裝隱形金鋼紗窗。晾衣架怎麼裝?“我們白天走訪老人,了解到他們大多數要固定衣架﹔晚上向下班回來的年輕人調查,他們大多數要伸縮衣架。”最終,設計團隊和住建、街道等方面一起確定了固定衣架,“因為晾晒衣物最多的是全天在家的老人,還是以他們的感受為准,這也符合老舊小區的特點。”

  整治后的蘇州市三元二村,香樟綠樹成蔭,樹下見縫插針安排了停車位、鋪設了植草磚,消防通道暢行無阻,無人值守的非機動車庫刷卡可進,垃圾分類亭、健身步道、指路牌、路燈、監控等設施一應俱全,管線入地。姑蘇區城管委副主任倪俊在現場介紹,這樣一個家園,是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協調下,由居民和街道、社區、物業、志願者,專業化的設計團隊、施工隊伍,住建、自然資源與規劃、通信、電力等部門,群策群力、共謀共建的成果。

  本報記者 王曉映 劉玉琴

  陳雨薇 白 雪

  觀察者語 >>>

  老舊小區,

  是誰的小區

  都知道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實事,民心工程。但過去在老百姓的感受裡,自己發言權不大。現在,問計於民、讓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享,寫進各地老舊小區改造的制度章程中,可以說,政府部門實實在在認識到了,老舊小區,首先是老百姓自己的小區。它是所有決策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民生實事題中應有之義。

  小區的改造,並不僅僅是小區裡的事。小區美,則城市美。小區功能齊全,則城市細胞健全。因此,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需要小區思維,還需要連片建設思維、城市全面更新思維。

  社區改造是個專業化的系統工程,僅一個小區,從空中到地下的管線就涉及十多家單位。無疑,老舊小區是全社會的。從過去的單項整治到如今的綜合整治,其迭代邏輯正在於此。

  老舊小區改造,是政府政績、設計師作品,更是老百姓的家,它需要百姓和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專業力量,一起寫好一個“共”字,一個都不能少。 曉 映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