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生物物種“家底”清了:至少5500種以上

2020年05月19日22:58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江蘇生物物種“家底”清了:5500種以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19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狀及成效新聞發布會,“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的各級自然保護區31個,佔全省面積的5.5%,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高達46.2%,各級自然保護區庇護省內近六成物種。”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

江蘇省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高度重視。2018年,省政府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風景名勝區的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等8大類407個區域8474.27平方公裡,納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約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措施。2019年1月,省政府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確定15大類811個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總面積23216.24平方公裡,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22.49%,比2013年增加0.26%。

對生態空間的嚴格管控,有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2017-2019年,江蘇率先在全國開展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復雜。“試點調查到的種類數通常佔實際種類數的70%-85%左右,可以預測出江蘇的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備新解釋。

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的穩步持續增長,目前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從2006年的65.4上升到去年的66.4,對比2006年增加1.0,增長幅度較大,處於良好狀態。13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均在60以上,處於良好狀態。

此次本底調查目前共記錄到珍稀瀕危物種165種。“有不少珍稀瀕危物種在江蘇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都有了可喜變化。”王備新介紹,與2000-2010年歷史調查對比,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丹頂鶴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中華虎鳳蝶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危物種勺嘴鷸在江蘇的分布區進一步擴大,麋鹿、河麂的種群數量也逐漸增加,這表明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部分生物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才能生存,他們能為評估環境質量提供依據,這一類生物叫做環境指示物種。”江蘇省環科院楊國棟博士說,水生生物指示物種有四鰓鱸魚,對生存環境和洄游江河的水質要求很高。連雲港於去年在灌雲縣灌河入海口燕尾港重新發現這種生物,這標志著灌雲縣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

此外,蝴蝶類群對環境的反應速度超過鳥類和其他昆虫,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也是陸地生態系統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楊國棟介紹,“2017-2019年我省共監測到137種蝴蝶,比往年數量有所增加,覆蓋到我省分布蝴蝶種類歷史記錄的76.97%,說明江蘇有更多地區擁有適宜蝴蝶生存的環境。”

交匯點記者 吳瓊 顏穎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