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重大疫情背景下 網絡輿情應對新挑戰

李俊宏

2020年05月27日08:5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原標題:重視重大疫情背景下 網絡輿情應對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重大疫情背景下的網絡輿情有別於經濟社會常態運行下的網絡輿情,后者一般是區域性、僅在部分群體爆發,而疫情引發的網絡輿情則是全域性的、遍地開花式的。因此,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是網絡輿情應對,必須認清和充分重視前所未有的四大新挑戰。

負面情緒比疫情信息的傳播更快,網絡輿情的失控風險增大。信息在網絡上的快速傳播,是網絡輿情應對的常態化挑戰。然而,重大疫情背景下的新挑戰在於,負面情緒在網絡的蔓延速度,明顯超過疫情信息的傳播速度。也就是說,由於疫情的突然暴發,一線疫情信息(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傳播,跑不贏疫情誘發、網絡醞釀的非理性信息,特別是負面情緒信息,使得網絡輿情的失控風險倍增。更重要的是——無法預期和估算下一個網絡輿情爆發點。因為網絡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本來就是網絡生活的常態,而扑朔迷離的疫情又直接導致海量碎片信息瞬間“彈起”,時而個別基層官員不作為問題,時而某地紅會問題,時而物資緊缺問題等。輿情話題密集,輪換速度奇快,事件影響力和關注度持續走高。此時,網絡輿情的應對確實面臨著一種無法預測且難找抓手的被動局面。

疫情的聚焦性極強,自媒體的聲音有可能霎時掩蓋了主流媒體。由於防疫的需要,人民群眾足不出戶,網絡便成為了人們溝通聯絡和獲取資訊的最集中和最主要的渠道。因此,疫情及其誘發的網絡輿論事件就會變得聚焦性極強、關注度極高而且相對持久。疫情突發,由於自媒體發布信息是不需要審核的,自媒體的聲音有可能霎時間就掩蓋了主流媒體的聲音,網絡話語權的爭奪突變為一場拉鋸戰,此起彼伏、來來往往、復得復失,主流媒體難以確保時刻都能掌握著網絡話語權,這是疫情背景下網絡輿情應對中不得不充分重視的又一新挑戰。

網絡輿情應對的“新工具”不多,容易習慣性陷入“老辦法”。重大疫情下的網絡輿情呈現爆發式增長,但網絡輿情應對的“新工具”並不多,隻能沿用一些“老辦法”。比如,遇到負面消息就避而不談,不報道、不評論。又如,個別地方媒體容易出現生硬植入正能量、過度拔高和過分渲染不必要的犧牲等失策之舉,宣傳效果令人失望,變成“好心辦壞事”。須知,在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中,誰廣泛爭取到群眾,誰就是贏家。因此,網絡輿情應對的“工具籃子”應逐步積累擴大,以充分的同理心、足夠的代入感,真正站在人民群眾的視角換位思考,以免習慣性陷入過去的“老辦法”。

疫情信息敏感,極易誘發二次網絡輿情,而且直接作為的空間較小。重大疫情影響下,網民極易主觀先行、情緒先行、先入為主,在網絡空間中更容易抱怨、憤怒、失望、恐懼。很多疫情信息,不管是否重大,經過網絡發酵,都會很容易被越描越黑,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二次網絡輿情。重大疫情背景下,敏感信息和負面信息的暴發會保持在高頻率狀態,網絡輿情應對如果誤判時機,就極易被群眾誤會,反倒成為眾矢之的﹔如果過度拔高,又會被誤認為是“煽情”和“作秀”,自陷被動。所以,網絡輿情應對中直接作為的空間真的不大,“擇時”和“適度”將愈發關鍵。

面對這些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的新思路,即“強化顯政,堅定戰勝疫情信心”“把握主導,壯大網上正能量”和“佔據主動,有效影響國際輿論”。這就為應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新挑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把握了大局。在具體的網絡輿情應對中,我們應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導,結合本地實際,探索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特別是網絡輿情應對的具體且操作性強的新對策。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