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織密未成年人保障網 守護53萬困境兒童

2020年06月01日07:0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悉心守護,為了五十三萬困境兒童

截至去年底,江蘇共有1403.8萬兒童,其中53.634萬是困境兒童,約佔兒童總數的3.8%。守護困境兒童,仍然任重道遠。如何鏈接政府、家庭、社會的力量共同織牢保障網,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記者在“六一”前夕作了探訪和調查。

為他們再造家園

凌晨4點,徐州市社會福利院已開啟忙碌的一天:沖牛奶、配輔食、忙加餐、換尿片﹔抱著娃們晒太陽補鈣,翻身做按摩康復鍛煉,接送學齡孩子上下學……這裡的24小時,就是“孩子媽媽”的24小時。

和總人口相比,孤兒佔比極少,但卻是最脆弱,也是最需要保護的一個群體。記者採訪獲悉,目前全省共有2241名孤兒生活在43家兒童福利機構中,還有167名孤兒由政府寄養在家庭中。政府、社會和許多愛心人士在為這一極小的群體,傾注很多心血,隻為他們“再造家園”。

澤仁今年12歲,一年多前,他來到徐州市社會福利院生活。因為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走路不穩、說話也不清楚的他情緒十分低落。

經醫院體檢,澤仁智力正常,但生活不能自理。福利院決定,帶澤仁去做脊柱側彎矯正手術。術后短短一年多,澤仁的身體逐步恢復,還能自己洗小衣服。他最喜歡護理阿姨臉上的親切笑容,他最愛捧著專門給他買的平板電腦學認字,他開始有了自信。

“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數屬於重度殘疾,還有不少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朝夕相處、精心護理、給予關愛,他們都能感知得到。”韓慧是福利院的一名護士,和她一樣,護理團隊都很年輕,不少人還沒成為母親。但來到這裡,母愛就油然而生,想要保護,想要為他們擋風遮雨,想要撫平他們的創傷。

改革福利服務供給模式

福利院裡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但要構建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從孤兒向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所有有需要的兒童拓展,還有很多事要做。我省新制定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常態化面向普通兒童的日常性、普遍性關愛服務,強化對遭受侵害兒童的臨時性、應急性救助保護。

作為民政部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的試點,張家港正在先行先試。前不久,有市民向張家港兒童保護熱線反映,11歲女孩彤彤得不到安全的照料。當地困境兒童關愛中心迅速上門排查,發現負責監護孩子的大伯患上癌症,其母親存在智力障礙,父親有暴力記錄。

專業社工隨即介入,上門對彤彤做自我保護教育,還為彤彤戴上安全手環。之后不久,彤彤通過手環主動聯系社工,報告自己身體不舒服,還被反鎖家中。社工及時報警,並將彤彤送醫。經過評估,社工以突發事件為契機,報至上級部門,公安、兒童督導員、社工、律師等專業人員召開研討會,共同制定保護方案。

最終,彤彤父母簽署無力照顧申請書,由當地村委會提出訴訟,撤銷其監護權,指定合適監護人﹔彤彤的伯父被安置在當地敬老院。訴訟期間,彤彤住進市兒童福利院,由專職社工做適應性跟進服務。社工通過與彤彤建立可信賴關系,獲得很多重要信息,並識別出危機狀況,收集証據,獲得司法機關支持,避免了彤彤陷於更大危險中。

專業兒童社會組織的參與,正在改變兒童福利服務供給方式。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投入1.5億元福彩公益金開展公益創投,引導400多家專業社會組織為困境兒童提供服務。

蘇州市民政局兒童和殘疾人福利處處長石波濤介紹,全市4421名困境兒童都已建起“一人一檔”。像張家港,民政局是服務購買方和監管方,困境兒童保護中心作為樞紐組織,從“兒童需求視角”出發研發公益產品,再向社會募集專業力量。按照自身狀況、家庭經濟狀況、監護能力等維度,樞紐組織將困境兒童分5個等級進行服務派單和經費結算。兩年裡,當地63個接受服務的個案狀況有所好轉,境況等級下調,最大程度避免權益受侵害事件發生。

為他們提供制度保障

小豪是濱海人,父母離異,和爺爺一起生活。孫莉是鹽城市心語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負責人,也是小豪和爺爺的“依靠”。家中有事,小豪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求助孫莉,孫莉也會及時為他們鏈接資源。孫莉的團隊是省民政廳採購的47家專業服務留守兒童的社會組織之一,服務對象覆蓋濱海縣兩個鄉鎮的農村留守兒童。

隨著保護力度的不斷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明顯減少,目前為170604人,減幅達29.6%。所有留守兒童的受委托監護人均簽訂責任書,100%落實監護責任。

制度保障是困境兒童最好的“盔甲”。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處長孫才洋為記者做了政策梳理:今年1月1日起,新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全面推開﹔全省對困境、留守兒童和事實孤兒等特殊兒童的保障標准處於全國前列,且每年提標﹔率先全面實施兒童收養評估制度……

對監護不力的家庭,各級民政部門可依法申請撤銷監護權資格。我國首例申請撤銷監護權資格案件就由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作為申請人。南京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處長呂芳介紹,南京在全國最早出台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無人監護的困境兒童可及時獲得臨時托底安置。4年來,南京共發生申請剝奪父母監護權案例30件,撤銷監護權后由社區或區民政局擔任監護人,兒童福利機構或愛心家庭養育。

兒童的最好歸屬是家庭,最終還要融入社會。為達到這個目標,江蘇創新“明天計劃”項目,為殘疾孤兒及時實施手術和康復治療,讓孩子們能克服障礙“站起來”。該項目還援助農村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和住院自付費用在10萬元以上重病兒童,已累計救助1萬多名困境兒童。(唐 悅)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