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為基層運轉加足動力 保社會穩定有序

2020年06月02日21:21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聚焦六穩 聚力六保 | 江蘇為基層運轉加足動力,保社會穩定有序

  交匯點訊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基層正常運轉,是推動政府履職和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是保民生、惠民生的基本要求,關乎百姓利益,更關乎全局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沖擊。今年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22億元,同比下降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191億元,同比下降0.4%。

  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三保”執行監測……疫情發生以來,我省一系列舉措及時出台,補足基層財力,切實兜牢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底線。

  多措並舉為基層補足財力,全力兜牢“三保”底線

  保基層運轉,就是要補足基層財力,切實兜牢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三保”底線。

  目前,全省上下已積極行動起來,多措並舉為基層補足財力。淮安市洪澤區區長鄧勇告訴記者,為保証基層運轉,該區首先扎實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年度預算編制時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可用財力有剩余時,方可編制其他支出。同時,該區積極盤活沉澱資金,將盤活存量資金列入常規工作,對沉澱資金逐項審核,可以收回的一律收回國庫,用於基層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另外,洪澤區還每月對實現財力、重點支出進行實時統計,通過分析預測下階段財政收支中的矛盾,找出解決方法,確保“三保”支出保障不出問題,基層能夠正常運轉。

  雖然各地都在主動籌備,但受疫情影響,財政收入呈下降態勢,相反,防控疫情、幫扶企業等需要更多真金白銀,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經濟薄弱地區收支矛盾更為顯著。這些地區基層運轉能否保障,尤為關鍵。

  以徐州為例,一季度,徐州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3.39億元,下降19.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54億元,與疫情保障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達到20.8億元、增長10.3%,徐州財政收支壓力較大。

  “為緩解各地因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財政收支壓力,確保各市縣現有財力能夠足額保障基層運轉,省財政加大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力度,並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省財政廳有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省財政已提前下達市縣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50.26億元,其中,蘇北佔比70%,蘇中佔比25%﹔已下達均衡性轉移支付31億元,全部下達給蘇北地區。我省加強縣級“三保”預算審核,國家標准的“三保”支出在全省各級政府年度預算中均已足額安排。今年起,我省財政部門對縣級“三保”預算執行進行監測,每個月都能了解到實際執行情況。總體來看,目前我省各地“三保”預算執行平穩有序。

  “開源”與“節流”並舉,積極應對收支壓力

  今年以來,全省財政面臨減收、增支的雙重影響。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22億元,同比下降9%。支出剛性不斷增加,截至目前,江蘇全省各級財政撥付防控經費超70億元。從預算執行看,全省縣級“三保”支出一季度完成1277億元,佔全年預算的26%,略快於序時進度。

  如何確保全年收支平衡?“我省將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省級機關繼續帶頭過‘緊日子’,各單位公用經費在年初預算壓減10%的基礎上將再統一壓減5%。”省財政廳有關人士介紹。

  採訪中,也有一些基層干部表示,為積極應對疫情,購買防疫物資、設置隔離點等額外支出,對於基層而言都不是“小數目”,保基層運轉的壓力客觀存在。

  為此,在“節流”的同時,我省也將大力“開源”,積極應對收支壓力。我省將積極做大財政收入蛋糕。多措並舉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全省經濟企穩回升,增加稅源﹔同時,調動市縣增收積極性,對財政收入規模和增幅大的地區,對其適當加大激勵力度。

  一季度,蘇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7.5億元,下降3.7%,收入總量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1.7億元,增長1.3%。

  “雖然蘇州一季度收入受到疫情影響同比有所下降,不過蘇州經濟蘇醒早,經濟形勢在往好的方向走,相對來說,收支平衡壓力小一點,但並不是沒有壓力。”蘇州市財政局預算處處長石秩星說,“目前嚴格控制預算追加,除了民生和疫情防控等支出外,一般性的預算都不追加。同時,加大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支出壓減力度,在年初壓縮10%基礎上再壓減5%,把資金使用方向聚焦到保基層運轉等重點工作上。此外,積極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因為疫情,有些項目進度會延緩甚至是削減,我們及時將資金調整出來,用到‘六穩六保’項目上。”

  把錢花到“刀刃”上,完善基層治理長效機制

  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給基層運轉帶來了困難,但做好保基層運轉工作,紓解基層治理的難點,解決基層生態的痛點,不僅有助於從容應對疫情帶來的各類風險,更可從長遠上夯實基層治理的地基。

  經濟學家宋清輝提出,政府在加大對基層政策扶持的同時,可以把壓力轉化成為變革的動力,加快相關領域改革,理順各方關系,由此增強基層可持續運轉體制保障。

  此前,我省印發《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目錄包含369項縣級權限,其中46項為行政許可及公共服務類,323項為行政處罰類。全省各縣(市、區)將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鄉鎮(街道)的實際承接能力,參照目錄,按照“成熟一批、賦予一批”的原則,給鄉鎮(街道)賦權。此舉被認為是今年1月全省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之后,我省落實中央要求、響應基層呼聲放出的一個“大招”。

  “基層政府更了解本地實際,理應被賦予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從而能夠激發它們在不同領域內大膽試、自主試。”宋清輝告訴記者。

  “保障基層運轉,需要完善基層治理長效機制。”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建議,要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將績效管理延伸到基層單位、覆蓋到所有資金,確保資金“好鋼用到刀刃上”,推動基層把“緊日子”過好。

  一個更為積極的舉措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全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並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5月12日發行的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項債券,是全國首隻發行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該債券期限10年,利率為2.88%,規模23.34億元,涉及我省大運河沿線11市縣的13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在拓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募資來源的同時,有利於提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信心。

  “應對疫情影響,還可動用預備費、拓展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院長朱軍建議,可以增加省內各級國有企業經營的利潤劃分,著重財源建設,多舉措充實財政資金,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他同時建議財力進一步下移,中央財政適當提高地方增值稅等稅種地方分成比例,省級財政加大對市縣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

  “保基層運轉,讓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維持社會穩定的信心。”朱軍說,這個預期,讓老百姓敢於消費、投資,對於恢復經濟非常重要。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加快,新基建項目推進和穩消費、穩就業舉措的實施,疫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將逐步減小,基層運轉壓力也將逐步減輕。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陳澄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