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年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扛起“江蘇擔當”

2020年06月04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扛起“江蘇擔當”

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氣水環境共保聯治,跨界一體發展先行先試,疫情防控聯防聯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一年來,江蘇大地上響起激越的發展鼓點,從產業協作到載體建設,從規劃協同到民生共享,“一體化布局”摁下快進鍵。

“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執行者,始終把建好‘長三角的江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重大戰略機遇。”省發改委負責人說,在服務一體化中擔當重大使命,在融入一體化中拓展發展空間,在推動一體化中高質量發展,我省正加快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省內全域“六個一體化”,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努力建成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從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做起

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布,明確了我省落地落實的重點任務、重要事項、重大政策共60條。

“這是江蘇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任務書’和‘路線圖’。”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說,堅持“從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做起”,我省突出推動《江蘇實施方案》落地落實,研究制定我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重大平台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三重清單”),共列出80項重點事項,逐項落實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同時聚焦交通、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等一體化發展重點領域,設立了13個專題工作組,篩選入庫基礎設施、產業創新、載體平台、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五大類項目312個,當中2020年重點推進項目80個,年度投資1309億元。

“六個一體化”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

“在城際交通上,我們確立‘兩個1小時目標’:核心城市1小時通達,都市圈內1小時通勤。”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惠先寶說,我省把交通運輸作為一體化發展的先行領域、關鍵支撐和重要載體,推動區域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省內交通網絡優聯優通。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連淮段鐵路去年竣工通車,滬通一期、連徐、鹽通、連淮揚鎮淮鎮段4條鐵路今年建成通車。人悅其行,還要貨暢其流。常泰過江通道、連雲港30萬噸級航道、南京祿口機場改擴建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

區域協同發展,市場一體化是難點。

去年8月26日,江蘇自貿試驗區方案獲批,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三片區近120平方公裡。這不僅打開了我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窗口,還是支撐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的新平台,為此快速梳理形成首批落實清單、對接細化清單和深化改革清單。我省還出台《聚焦企業關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開通長三角“一網通辦”專欄,聯合制定長三角各領域統一的信用紅黑名單認定。《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行動計劃方案》的出台,使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5市實現人才規劃接軌、人才工程互認、人才資源共享。

公共服務打破“楚河漢界”,“長三角人”享受到更多一體化紅利。衛生健康領域率先推進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全省所有統籌區與上海門診直接結算,至4月末,全省所有統籌區實現與浙江所有統籌區門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覆蓋。南京還向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四市開放預約挂號、醫檢報告查詢系統。共同打造江南水鄉文旅品牌,我省牽頭推出“高鐵+酒店”“高鐵+景區”快捷游線路,聯合推薦“樂游長三角”網絡服務平台,推動“暢游長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護照”等產品上市。

跨界一體布局步步深入

一體發展,跨界先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產業項目准入標准(試行)》近日印發,在全國首次實現了產業項目准入標准的跨省域統一。

“這是在深入調研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組織專家、企業、園區三方座談,求得廣泛共識后,經示范區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示范區理事會有關負責人說,產業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最高境界”,青浦、吳江、嘉善雖然產業門類不同,但在產業准入上求得統一,在產業契合度、環境友好度、創新濃度、經濟密度“四個維度”尋求一致:新進產業項目都應符合示范區功能定位與產業導向,其中工業項目按照“綠色工廠”標准建造管理,研發投入強度不低於3%,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不低於500萬元/畝,產出強度不低於1000萬元/畝/年、稅收強度不低於100萬元/畝/年。

執行統一的“產業門檻”,保障了“青嘉吳”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水環境協同治理,則通過機制創新守護住這片江南水鄉。“一泓清水兩地守護,治河不分家。”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鎮級河長趙菊觀說,吳江與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善縣接壤,有跨區域河道41條、湖泊10多個,去年10月三地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協同治水,推出聯合河長制度,半年多來,三地探索聯合巡河、監測、執法、保潔、治理,省際交界區域治水難題由此破解。

蘇皖兩省則在跨流域跨生態補償機制上取得突破。“水質不達標,上游賠錢給下游﹔水質達標了,下游補償給上游。”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費志良介紹說,我省與安徽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合作協議》,在滁河陳淺斷面率先試點,去年,陳淺斷面上游來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准,我省給上游的安徽補償2000萬元。嘗到“甜頭”的滁州市提出,和南京共建滁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接下來,我省還將在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洪澤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從上海大都市圈到南京都市圈,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到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界合作從規劃協同、環保共治到產業協作“步步深入”。在蘇滬交界,嘉定—昆山—太倉協同創新圈行動方案發布實施。蘇州相城區在虹橋商務區購置“相城大廈”,一年來赴上海舉行大型投資推介會十多次。南京都市圈內,南京紫東核心區城市設計公示結束,寧鎮揚一體化有了“中樞和承載區”。2019年10月15日,南京、馬鞍山兩市簽訂《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核心區30平方公裡招引落戶的14家企業,其中八成為南京企業。

抗疫長三角血脈一家親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聯手作戰、迅速“抱團”,集結成為“抗疫長三角”。

“疫情嚴峻時期,‘一體化’解決了大難題。”太倉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太倉與上海市嘉定、普陀和寶山3區簽訂協議,兩地企業在仔細核對人員信息和健康狀況基礎上,形成員工“白名單”,提高省際道口管控及通行效率。

緊隨太倉之后,昆山也與嘉定互認《工作通勤証》。2月16日,吳江汾湖發放首張《防疫通勤証》,持有該証后,從318國道汾湖檢查站進入江蘇境內時,將不再進行重復登記,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3月7日起,上海兩大機場對入境旅客實施分流轉運,我省在昆山設立上海口岸入境來蘇人員中轉基地,安排專車統一接回境外返蘇旅客,到4月1日,我省共出動抗疫車輛300輛、抗疫團隊上千人,從上海機場接送入境人員和留學生達17000人。疫情防控中,蘇滬聯手戰疫,健康証明互認,省際交通管制通報,防疫生產性物資互濟互幫,專家跨省會診。

從蘇滬協作到滬蘇浙皖聯手,一體化戰疫全面布局。2月7日,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視頻會議召開,形成了信息互聯互通、重大管控舉措互相通報、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交通一體化、醫療救治聯動機制等5項工作機制。2月27日,三省一市再次召開視頻會議,再次確立5項工作機制: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企業就業招工協調合作,基礎設施落地協同會商,特殊時期區域經濟政策協調通報。

據統計,戰疫期間我省會同滬浙皖,先后在疫情防控、物資保障、運輸便利、醫療診治、復工復產、應急管理等方面建立13項工作協同機制,累計接收並辦結重大省際協調事項和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轉辦單40余件,正式上線全省統一的“蘇康碼”,三省一市日均交換共享“紅碼”“黃碼”健康碼數據100余萬條,共同協調600余家供應商企業提前復工復產。

抗疫長三角,聯動一家親。我省落實長三角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加快重大項目布局擴大有效投資,以及打通“堵點”推動產業鏈達產復業等工作情況,被國家發改委作為“好經驗、好做法、好建議”,刊發在《發展改革委情況通報》上。(沈佳暄 顧巍鐘)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