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省考面試開考 復工復產成考題

2020年06月08日08:18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復工復產、打車遲到都成了考題

2020年江蘇省考面試省直考區現場。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江蘇省考面試時間由2月22日、23日推遲到6月6日、7日。昨天,這場備受關注的考試正式開考。經歷了將近4個月的備考,考生們“蓄勢待發”,考題也煥然一新,復工復產等考點悉數入題。雖然題面看上去似曾相識,但想要答好卻相當不容易。專家表示,考生想要得高分,絕對不能拘泥於題面,必須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積累,學會“小題大做”。

考點直擊

考生進考場前

都得露出手腕量體溫

6日早晨7:30,記者來到江蘇省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省直考區。考生們在亮出自己的“蘇康碼”綠碼后,紛紛通過規定的路線進入考場候考。和往年不同的是,在考生進入候考區的“必經之路”上,多了兩個體溫測量裝置。每位考生需要“雙重防護”,在體溫測量裝置前露出手腕測量體溫,確認體溫正常后方可進入候考區。

不僅是考生需要亮出“蘇康碼”綠碼,參加面試的考官、工作人員同樣必須持有綠色“蘇康碼”。記者了解到,今年全省進入面試的考生有2.4萬多人(含應屆大學畢業生選調生1329人),其中省直單位進入面試的考生342人。進入面試的考生是通過全省統一組織的筆試,從高分到低分,按照招錄計劃數1:3的比例,經過嚴格的資格復審、向社會公布等程序后確定的。

面試結束后,將按照公務員招錄公告規定的考試總成績計算方法,計算考生的總成績。根據總成績,按照職位招錄計劃數1:1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參加體檢、考察人選。6月中旬將開始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體檢、考察,確定擬錄用人員名單並進行公示,辦理錄用手續。考錄工作預計在8月底前結束。

考生心聲

備考四個多月

考完“如釋重負”

“准備了四個月,這叫一把辛酸淚啊。”在省直考區面試考點,來自鹽城的考生小朱走出考場后終於“釋放”了出來。看著自己78分的面試考分,小朱滿臉寫著“如釋重負”。他告訴記者,自己有三年的工作經歷,選擇報考公務員是希望“更上一層樓”,“省廳都需要有工作經歷,我的學歷、專業等條件都符合,於是就報名了。”

因為優秀的文化課基礎,小朱在筆試中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開始准備面試的時候,想著頂多辛苦一兩個月,就能一下子‘痛快’了,誰知道因為疫情原因,面試推遲了。”復工后,小朱的工作量陡然增加了一倍,隻能在晚上睡覺前給自己留下一個小時的復習時間。“我現在的這份工作,對於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要求很高,第二天不能因為晚上熬夜復習而犯困,得時時刻刻打起精神,所以我感覺備考的這段日子,我真的像在‘打游擊’。”

讓小朱慶幸的是,面試考題中關於復工復產的考察,與他積累的工作經驗十分相關。“我把復工后單位的做法、應該改進的地方等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自我感覺邏輯性和論述的詳實程度還是很到位的,所以我覺得這道題應該給我加了不少分。”小朱笑道,“這麼一回想,加班復習扛住了雙倍壓力的日子也是有收獲的。”

考題解析

看上去“似曾相識”,想要答好可不容易

這一次面試考題中,第一題就給了考生一個“下馬威”。一位考生向記者回憶了考題的內容:對於現在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國家頒布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地方政府用大概率思維來防止小概率事件,為避免出現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採取了應急預案,分配任務,明確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員全方位監管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江蘇省高教學會會長、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丁曉昌教授表示,這道題貼近的是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需要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著眼於政府的應對之策,關心重大決策的考生可以得高分。

南京大學統戰部部長兼黨辦主任、博士生導師王雲駿教授表示,某種程度上,企業對於安全生產的應對也是一種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考察的是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者在思維認識層面上如何規范化和系統化,這才是答題的高度所在。“如果就事論事,上升不到哲學層面,沒有思維高度,那考生就會吃虧了。”

解題注重“實干”,要學會“小題大做”

和前兩年都必定會出現的寓言題相比,江蘇省考面試題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在於,對考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今年省考面試的四道題中,三道都和具體問題相關。如第二題,某市20家非國有博物館聯名向市長寫信,反映博物館資金不足。市政府讓你去調研,調研工作的重點有哪些?還有第三題,企業復工復產后,倉庫審批手續未完成,導致貨品積壓,作為入駐企業的幫扶干部,你應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來自生活,是基層公務員崗位中很容易碰到的問題。考生需要在有限的答題時間內邏輯分明地做回答,必須有足夠的基層工作經驗積累才行,想要通過訓練或者背模板的方式來“套路”答題,顯然不現實。省人大內務與監察委員會委員、江蘇開放大學原黨委書記彭坤明教授分析,第二題考察的是考生的“心眼”,能夠從調研的“冷數據”中找到“熱建議”,這才是公務員的“實干”,能夠發現決策的空間,從平實中體現出自己過硬的業務素質,學會“小題大做”。而第三題考的不僅是干部的責任心和主動性,還需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向領導匯報或是多方協調,那這樣的回答就太流於表面了。”彭坤明說。

不能“就事論事”,要看到題目中的文化內涵

最讓考生們意想不到的第四題,考察了一段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對話——乘客著急去火車站,用打車軟件叫了一輛出租車,然而司機在前來接乘客的路上,因為堵車而遲到了,乘客逐漸不耐煩,但司機卻一直用標准而禮貌的服務做著回應,最終不僅獲得了乘客的理解,還收到了一個“五星好評”。“按照往年出題風格,最后一道題我准備的是演講,誰知道今年竟然考了一段對話,讓我們分析這段對話中感悟出對於政府公共服務的啟示,我是真的不會答。”考場外的考生們基本都栽在了這道題上。

事實上,這正是本次考試中容易拉開考生梯度的“得分點”。考題解析專家彭坤明表示,對話中透露的,不僅是簡單的服務意識和技巧,實際隱含著公共服務中公共文化建設的問題。“服務行業需要對行業文化建設進行倡導,建立起相互信任、包容的氛圍,這樣大家才能互相感染。”彭坤明舉了個例子,“我們在生活中其實時時刻刻都在享受著服務行業帶給我們的便利,下雨天裡快遞小哥依然在雨中派件,收到快件的你,如果能遞給快遞小哥一張紙,讓他擦擦臉上的雨水,大家都會覺得舒心更多。”(楊甜子)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