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點燃產業融合新引擎

2020年06月10日15:50  來源:淮安新聞網
 
原標題:產業興旺引領區 三產融合示范區 江蘇盱眙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

  穿行於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處處感受到生機和活力。藍天下,蝦稻共生稻田如棋格般鑲嵌大地,與生機勃勃的田野交相輝映的,還有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

  面積32.9萬畝,布局蝦稻全產業鏈構建“一帶二核三區”產業格局,集聚6家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基地、23家加工企業、45家蝦稻產業家庭農場、69家合作社,2019年生態蝦稻主導產業產值達19.19億元……一座高水平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高地雛形已成,風生水起。

  日前,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順利入圍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獲得中央財政以獎代補支持,全省僅有兩家入圍。圍繞生態蝦稻主導產業,從前端科技支撐,到加工業布局,三產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在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呼之欲出,為盱眙實現鄉村振興賦予新的內涵、新的活力。

  高點規劃,點燃產業融合“新引擎”

  在位於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泗州城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按電商訂單要求將熟制龍蝦有序發貨。今年3月,該公司通過淘寶、天貓淘鮮達、盒馬鮮生等平台,銷售成品龍蝦等農產品達1600萬元,實現了疫情期間銷售逆勢增長。

  拉長產業鏈,龍蝦加工產業悄然興起。園區著力將龍蝦加工廠和龍蝦加工產業區作為重點項目,形成以盱眙龍蝦產業集團、泗州城農業等為代表的7家龍蝦深加工龍頭企業,以景山米業、星緣糧油為代表的16家龍蝦香米加工企業,從事主導產業新型經營主體達114個。

  一條蝦稻產業集聚帶上,一大批萬畝、千畝以上的蝦稻共生種養基地星羅棋布。園區以生態蝦稻為主導產業,推廣“種草養蝦、養蝦有稻、稻法自然、生態循環”綠色種養模式,通過大力推廣“一稻三蝦”技術規程,培育出盱眙龍蝦香米優質品牌,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生產的稻米品質優、口感好,袁隆平院士題名“盱眙龍蝦香米、生態優質大米”。蝦稻共生面積達10.41萬畝,現有家庭農場45家、合作社69家,主導產業產值達19.19億元,佔園區總產值的54.7%。

  在園區引領下,全縣蝦稻共生形成規模效應,走出了一條綠色富民新路徑——目前全縣蝦稻共生達65萬畝,其中50畝以上大戶4000余戶,500畝以上大戶200余戶。以退役軍人蔡海林兩年前創辦的老營現代農業公司為例,蔡海林和兩名合伙人承包下蘆溝村2400畝土地從事蝦稻種養,農忙時公司用工百人以上,帶動了大量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在位於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淮河鎮明祖陵村,這裡已有5000畝農田流轉用於蝦稻綜合種養。村裡蝦稻共生基地不遠處,盱眙龍蝦產業集團投資3000萬元的稻米加工基地正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園區農戶可以將龍蝦香米就近出售加工。稻米加工基地旁,由園區規劃建設的龍蝦銷售中心和電商中心,將為園區農戶提供“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服務。

  一二三產的有機融合,離不開園區建設的高點規劃。圍繞生態蝦稻主導產業,園區形成了“一帶二核三區”的空間布局。其中,“一帶”蝦稻產業集聚帶是中軸線,“二核”即環洪澤湖大道高效生產核心區、盱馬路科技示范核心區﹔“三區”即綠色蝦稻共生區、特色生態農業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區。未來園區將重點打造10萬畝高效生產核心區和2萬畝綠色蝦稻共生區,規劃建設龍蝦加工區和“盱眙龍蝦香米”產業園,打造國際一流的“蝦、稻”加工產業鏈。

  科技加持,構筑要素集聚“強磁場”

  2019年底,由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分中心成功選育的“盱龍香1號”,被認定為省定優質稻米品種,在大規模培育推廣后,將進一步提升盱眙龍蝦香米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一定要讓好品質賣出好價錢。”盱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朱耀說,“長期以來,因為選用品種的不同,銷售零散化,品質優、口感好的盱眙龍蝦香米常常賣不出‘好身價’。有了統一的稻米品種品牌,通過規模推廣,實現技術標准化、生產全程可追溯,將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抓手。”

  在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這樣的科研機構還有不少。為提高園區自主科技創新與技術集成能力,園區相繼建成了張洪程院士工作站、科技部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分中心、上海海洋大學博士工作站、省農科院博士工作站等6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基地,這些科研機構已經成長為園區蝦稻種養技術研發、育種創新和示范推廣的“骨干力量”。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每年1500萬縣級財政專項資金和1億中央財政資金的“硬核”支持,“蝦稻致富貸”、龍蝦養殖保險等搭建的立體金融支撐,讓產業園發展跨越升級,主導產業覆蓋率已達61%、綠色食品面積實現佔比84.57%,農業產業化經營超過80%,主導產業加工轉化率超過82%,102家工商注冊的經營主體可追溯綜合佔比達83%,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有機銜接。

  如今,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已成為“國字號”招牌的雲集之地——“盱眙龍蝦”位列中國百強農產品品牌,連續四年雄霸全國水產類公用品牌第一名。“盱眙龍蝦香米”榮獲全國優質漁米金獎、“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全國唯一龍蝦(活體)出口基地……一連串的金字招牌,構建要素集聚“強磁場”,構建了“國字號”品牌集群發力優勢。

  聯農帶農,探索富民增收“新路徑”

  盱眙是農業大縣,發展富民產業是“三農”領域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的重點,而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是重要抓手。

  “從2017年開始,我承包200畝土地用於蝦稻共生,相比以前單純種水稻,每畝淨收入增加了3000元。”算起龍蝦經濟賬,淮河鎮明祖陵村村民陳龍滿臉笑容。村黨總支書記孫亮說,村裡這樣的大戶還有不少。該村還率先成立農地股份合作社,引導當地農戶入股分紅,由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農戶”模式,實現了農企雙方利益共贏。

  “龍蝦店的菜品定位是什麼?店名和廣告語如何設計?如何實現差異化營銷?”5月28日,在位於園區的盱眙龍蝦學院,退役軍人毛韓正在接受從龍蝦養殖、烹飪到創業的全方位培訓。“這樣的培訓讓我收獲很多,創業時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去年以來,園區以盱眙龍蝦創業學院為載體,為農民扶智富腦,通過生產經營技能培訓幫助農民不斷拓展增收新渠道,先后培訓“龍蝦廚師”2萬多人,為解決農村富余勞力就業提供路徑。

  流轉土地得租金、打工就業得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興辦項目得獎金……園區高質量建設與帶動富民增收同頻共振, 2019年,園區內農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72萬元,高於盱眙縣農村居民平均水平45.3%。園區還發揮農村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土地綜合整治帶動農民增收的優勢作用,創新發展聯耕聯種模式,大力開展土地托管服務, 帶動園區農戶財產性收入大幅增加。

  “我們通過建立聯農帶農模式促增收、推進土地綜合整治達增收、創新土地經營管理助增收,把激發內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讓農民直接分享產業園發展成果、坐收產業增值收益。”朱耀表示。

  “剝開一隻蝦,深挖一條產業。”站在歷史的新坐標上,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讓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結合,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奮力書寫著盱眙鄉村振興精彩畫卷。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