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對標世界前沿 硬核創新詮釋“蘇大強”

2020年06月11日07:4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硬核創新,生動詮釋“蘇大強”

6月10日,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星光熠熠,宣益民、祝世寧等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個人和單位走上領獎台。此次頒獎項目,涵蓋了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全鏈條,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涌現出一批科技創新人才,不少項目既對標世界科技前沿,又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注入信心和力量。

創新水平高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敬仰科學家,獎勵創新者。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益民院士和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摘得該獎項,他們在各自的科研領域“精雕細琢”數十年,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此外,2019年度獲獎項目圍繞我省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半導體、新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項目創新水平高,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902件,平均每項有7件。

“氮氧化物是形成霧霾等環境問題,特別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實現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我們進行了10多年的科研攻關,解決了催化劑生產、運行診斷、再生與回收等關鍵技術問題,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1項。”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鐘秦介紹,他們此次獲得一等獎的成果,已應用於韓國大榮燃煤電廠、三門峽華陽燃煤電廠、山西凱嘉燃氣電廠等重大工程,近3年累計新增銷售收入16.40億元,新增利稅1.79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國過程工業生產和使用有機溶劑每年超億噸,實現應用過程的節能減排,是化工、醫藥等過程工業面臨的共性問題,迫切需要新型分離技術的支撐。“我們解決了制約分子篩膜產業化的關鍵問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技術,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之后擁有該項成套技術的國家。”此次獲得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顧學紅和他的團隊感到非常自豪。

應用項目多

企業既當“主體”又當“主力”

據統計,此次273項獲獎項目中,應用類項目佔比近80%,在2018年實現新增銷售993億元,新增利潤145億元。企業主持完成項目達到118項,佔43%,已接近半數,其中企業主持一等獎項目11項,為歷年最多。這些數據無不體現出企業既當創新“主體”,又當創新“主力”。

“我們這個項目之所以能獲得一等獎,不單是因為攻克了關鍵核心技術,還在於解決了該技術大規模工業應用的難題。”鐘秦說,10多年來他們跟4個企業合作過,曾連續3年拿到過江蘇省的成果轉化基金項目,去年底有一個項目通過了驗收,產生了好幾個億的經濟效益,也推動了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斷進步。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夠把企業從白手起家做到上市,確實得益於江蘇對企業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南京越博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佔江說,公司成立8年多來,承擔了很多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工業轉型升級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我們的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能力提升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推動了我們的產品走出江蘇邁向全國。”

“我是做心律失常手術的,手術成果能夠獲獎,說明現在開始注重臨床應用類的研究了。”一等獎獲得者、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科主任醫師陳明龍認為,把科技成果用在病人身上就是最大的成就,對醫生來說,科技創新就是針對手術的難點去攻堅克難,提高手術成功率。經過近20年的努力,陳明龍團隊已有6種手術方式寫進全球指南,分別覆蓋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得到了國際認可。

青年人才涌現

科技創新蓄積“源頭活水”

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江蘇科技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此次273個獲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中,45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員有91人,佔33.3%,同比去年增長2.2個百分點﹔45位一等獎項目第一完成人中,有15人是“70后”,其中2人是“80后”。

今年首次增設省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10名獲獎人平均年齡為42.2歲,他們從事的專業方向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與重大裝備等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交通運輸、農業林業等與我省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

“首次設立針對青年人才的獎項,是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對有思想火花的前瞻性的科技創新工作的一種支持和鼓勵。”省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院長黃和說,江蘇近年來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針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非常多,比如省青年基金、省優秀青年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我們團隊收到的簡歷有很多是來自北京、上海的優秀科研院所和985高校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江蘇對青年科技人才極具吸引力。”

“我們組建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等9個研發創新平台,並與江蘇大學、南理工、南航、東大等省內高校保持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李佔江說,公司每年都招進大量的研究生,員工平均年齡隻有28歲,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年輕的工程師因此得以更快成長。

省科技廳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度我省國家優青獲得者中,有74.6%的人曾獲得省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資助。通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已打造出一支由325位國家杰青、325位國家優青、107位長江學者組成的高水平青年科研人才隊伍,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蔡姝雯)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