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拆遷安置工作

2020年06月22日15:28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拆遷“呂四速度”這樣誕生

挖掘機不停作業,運土車排成長龍……昨天,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疏港公路工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這條路長約6公裡,建成后將連接呂四港西港池和啟揚高速呂四港出口,成為呂四作業區的重要集疏運通道。

按照“通州灣起步港區”定位,啟東緊盯6月28日開建時間節點目標,以“起步就沖鋒,開戰即決戰”的戰斗姿態,全力推進拆遷安置保障工作,為打造江蘇新出海口、快速推進六大工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迎著困難上

昨晨7點,呂四港鎮黨委書記、鎮長陳紅飛就出現在疏港公路工程的建設現場。在呂四工作已經兩年半時間,當地老百姓送了他一個“雅號”——“開關鎮長”,因為他習慣於早上第一個上班,晚上辦公室的燈也總是最后關熄。

隨著“通州灣起步港區”工程的全面推進,作為呂四港鎮的“當家人”,陳紅飛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早上上班前的時間,都被他利用起來。這裡的村居干部,都習慣了大清早接聽陳紅飛的電話。南星橋村黨總支書記趙晶晶說,第一次接電話時,自己剛剛起床,陳書記卻已到了村裡,讓他陪著去看現場。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點工程,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賦予南通的重大任務,是南通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組建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將沿海港區納入“大通州灣”,明確以呂四港為起步港區、通州灣為主體港區,謀劃推進江蘇新出海口建設。

啟東市委市政府迅速組建工程建設指揮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臨一線坐鎮指揮,明確呂四港“2+2”碼頭、進港航道、內河轉運碼頭、洋呂鐵路、疏港公路和港區道路“六大工程”具體任務,緊扣“一年建設、兩年開港、三年成規模”的目標任務,倒軋時點,重點圍繞6月底開工建設和2021年底開港要求,全力做好開工建設前的各項准備工作。

經過排摸,呂四港起步港區共涉及29萬平方米拆遷,其中集疏運體系8萬平方米、洋呂鐵路21萬平方米﹔涉及呂四港鎮2000多戶農戶拆遷﹔需建設安置房3200套,累計38萬平方米﹔需征(租)用農戶土地3000畝。

如此巨大的拆遷量,要在短時間完成,談何容易!在全鎮黨員干部大會上,陳紅飛語氣斬釘截鐵:“通州灣起步港區”落戶呂四港,帶來的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橫下一條心,發揚拼搏精神、篤定堅韌意志,“5+2”“白+黑”,“今日再晚也是早”“不達目的誓不休”,全力打好拆遷安置保障戰!

呂四港鎮第一時間成立城建交通指揮部,迅速擬定政策方案,通過“分組包干比效率、局室競爭比速度、登門盯人看進度”等工作措施,為快速完成拆遷安置提供組織保障。

干部帶頭上,黨員跟著沖。征拆工作今年3月啟動后,創造了速度快、成效好的奇跡。截至目前,已完成集疏運體系涉及的8萬平方米、525戶涉拆戶搬遷騰房工作,與此同時,335省道、433省道、鶴港大橋和天汾大橋共計1500畝的征地、租地工作亦已完成。

啃下硬骨頭

因335省道建設需要,需要對涉及太陽廟、十二總、南星橋、錫康4個村的8026對公墓進行搬遷。留給搬遷的時間隻有一個月,必須在清明節前完成。

台上領導動員,台下竊竊私語——公墓搬遷是大事,呂四是千年古鎮,百姓大多看重“老規矩”,清明節后不能移墳,骨灰講究“入土為安”,搬入安息堂難度很大……

退一萬步說,即使群眾工作做通了,公墓搬遷還有很多不確定——要選址建安息堂,要採購骨灰盒……按正常流程,完成搬遷需要很長時間。面對一些黨員干部的不同聲音,建設工程副指揮長、呂四港鎮黨委副書記湯國軍態度堅決:“必須統一思想,除了完成公墓搬遷,我們別無選擇”。在隨后一周,城建交通指揮部會議、鎮長辦公會議、鎮黨委會一個接一個召開……

呂四港鎮11個辦局(中心)抽調人員近200人,組建10個工作組,由黨委政府領導帶隊,全部插到4個村。副鎮長王興建具體負責整體推進協調工作,整整一個月時間,從早到晚他“釘”在村裡,面對個別群眾的不理解,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做通做細思想工作。

面對公墓搬遷和近百戶農民住房拆遷的雙重任務,錫康村村干部全力以赴,村黨總支書記蔣凌俊有2個小孩,大的6歲,小的才3歲,妻子也是村干部,他二話沒說,就把孩子扔給了父母。村干部周豪妻子患重病在上海住院治療,但是為了工作,他天天待在拆遷第一線……

老干部們也主動請戰。十二總村花姓和朱姓是大戶,老干部花妙洪、朱育根不僅第一時間簽字確認自家祖墳搬遷,還積極做通家族其他成員思想工作:“政府修路造福我們,不能拖后腿。”

今年清明節前夕,呂四港鎮最終圓滿完成1800多平方米的4個公墓建設,集中安置了4個村8026對公墓。老干部黃本華告訴記者,他為呂四老百姓移風易俗、轉變觀念感到欣慰,為一個月完成如此多公墓搬遷、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和現實而感到高興,呂四港鎮政府的執行力值得點贊。

實干贏民心

昨天一大早,33歲的崔張新來到家附近護城河邊的健身步道散步。崔張新是土生土長的呂四人,小伙子對近年呂四發生的變化感到驕傲,他說,以前的護城河又臟又臭,現在干淨、漂亮多了。

新出海口起步港區,應該有全新形象。為改善環境、提升質量,呂四港鎮下定決心大力整治。老鎮護城河全長3.1公裡,由於多年沒有疏浚,加上沿河幾千戶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排河,成了臭水溝。去年下半年,呂四港鎮投入5000多萬元改造此河。中標清淤、護坡工程的項目經理徐欣帶著設備進場施工時,一下子傻眼了,因為僅沿河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違章建筑,就有200多間……

拆違強勢推進,清淤隨即展開,排污納管工程也不斷跟進。記者了解到,整個工程將於今年6月底結束。目前,沿河岸建好了生態駁岸,健身步道貫穿,除了建有綠化景觀帶,還有小公園點綴其間……章友岐是護城河邊上的老居民,他說,以前臭氣熏天,現在河水清澈,當初反對的居民,現在沒有一個說不好的。

護城河改造贏得了民心,鎮區環境整治老百姓也拍手稱快。鶴城路是呂四鬧市區一條南北向的道路,由於道路狹窄、亂停亂放,交通經常堵塞。這次改造中,政府下力氣拓寬道路,沿線新增160個停車位,同時開展線上紅黑榜宣傳、線下分區域整治……

古鎮漸換新顏,這背后是呂四港鎮機關干部的全力付出。湯國軍身患腰椎間盤突出,醫生要求他臥床休息,但他卻沒有歇的時候。在拆遷現場不能久坐,便站著辦公。副鎮長朱芳芳、社會事業局局長周黎暉家裡小孩都上高三,為了工程,根本沒時間照顧。綜合執法局副大隊長張翔,人稱“拼命三郎”,作為“救火隊員”,他隨叫隨到,經常忙到半夜三更才回家……

拆遷安置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中拆遷人員“一把尺子量到底”,耐心回答群眾疑問,了解被拆遷對象困難,細致做思想工作,幫助對方安排臨時住處,排查解決遺留糾紛,消除拆遷“后遺症”。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帶著感情給百姓辦事,換來的是眾人大力支持,疏港公路工程沿線涉及269家拆遷戶,本來挂圖作戰預計15天,結果僅僅用了3天就全部完成簽約。(黃海)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