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戰疫觀察:雨水滌塵萬物葳蕤

2020年06月24日20:25  來源:交匯點
 
原標題:江蘇戰疫觀察:雨水滌塵萬物葳蕤

今年的梅雨季節,比往年早了一些。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江蘇人還會有這樣的恬淡閑適麼?

眼下,北京疫情出現新情況。而從北京坐高鐵,最快3個多小時就可以抵達江蘇省會南京。憋足勁大步向前的這個經濟大省,最新情況如何?他們的“8字戰法”還管用麼?他們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還像傳說中那樣厲害麼?

不妨細細觀察。

01

針尖大的窟窿,果然能漏過斗大的風。

關於北京的疫情,已無需贅言。隻要每天看新聞聯播,或打開手機即可看到最新消息。總之,“新發地”成了大家揪心的詞。

各省真的要做好自己的事,尤其是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

通過媒體相關報道,筆者注意到,6月11日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江蘇就立即採取了一系列動作。譬如,江蘇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緊急部署,在全省水產品和農貿市場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應急監測工作。好消息是經過實驗室檢驗人員加班加點工作,截至6月16日,實驗室檢測已全部完成,7845份樣本的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一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朋友告訴筆者,他們已專題研究部署了農貿(批)市場、海鮮市場等商業場所的常態化防控工作,一系列舉措可謂嚴而又嚴、細而又細。所以,咱們老百姓隻要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完全可以放心去市場買菜、餐館消費。

實際上,江蘇疫情防控的成績單一直都很亮眼。截至目前,江蘇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仍然為631例(均已出院),而這個數字已經連續4個多月沒有增加了。江蘇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3例,尚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1例。這個數字在全國同樣也是很低的。

能一直保持這樣的高分,不得不承認,江蘇“可知可控、精准防控”這8個字,確實務實而管用。

舉個例子。筆者聽聞一個比較可靠的消息,說從6月11日至6月13日,江蘇通過大數據排查出新發地市場來蘇人員近2000人,並及時採取了相關防控措施。不僅如此,他們還與相關部門協作,通過大數據掌握了5月31日以來自國內中高風險區來蘇人員有關信息,全面落實核酸檢測、隔離觀察等醫學管理措施。

再以無錫市為例。北京市按照相關規定將一些街道提升風險等級后,6月13日晚,無錫市立即要求現住該市且與北京確診病例行程軌跡有交集,特別是5月30日以來到過北京新發地市場、京深海鮮市場或接觸過上述兩個市場的市民,立即到所在社區報備,並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無錫火車站當晚就設置採樣點,對6月13日晚起赴無錫火車站、無錫東站及碩放機場的北京來錫人員進行知情同意下的核酸檢測,至6月14日該市已檢測北京來錫人員480人。不得不說,這就是江蘇速度。

由此看來,“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作用,還真不可低估。

聽說,在江蘇省委常委會6月15日舉行的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時,再次對“可知可控、精准防控”這8個字作了強調。他提出,對於“可知”的,就可以精准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開﹔對於“不可知”的,堅決不能放,對存在不可知風險的人和物,都必須加強管控、切實防住。

不妨看看這8個字下的具體工作。

梳理媒體報道可以發現,江蘇首先是加強疫情研判和呼吸道傳染病監測,加強醫院機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管理,在30家哨點醫院開展流感樣病例監測,在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開展不明肺炎病例監測,落實疫情“日報告、零報告”。截至6月14日,全省發熱門診累計就診96.25萬人次,留觀2.46萬人次。其次,江蘇嚴格重點地區來蘇人員管理,對國內高、中風險地區來蘇人員全部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並開展2次核酸檢測。還有,江蘇強化無症狀感染者管理,地毯式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發現報告、隔離收治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工作。有個數字也能說明問題:截至6月14日,江蘇全省申領“蘇康碼”人數累計達7339.5萬人。

不少省市都對江蘇這8個字很感興趣。但筆者認為,這8個字蘊含的辯証關系,倒真值得好好琢磨。

舉個視頻上見到的例子。3月18日,婁勤儉到鹽城檢查調研,電視畫面上的他已經摘了口罩。而當時敢於這樣做,在全國也是很早的,不少人都曾經為之捏把汗。但事實証明這個“大膽舉措”是建立在“可知”的把握上的。而6月1日,婁勤儉、省長吳政隆等省領導到小學幼兒園去看望慰問孩子們,卻全程戴口罩。據說婁勤儉是這樣解釋的:“學校裡孩子們健康狀況是可知的,所以孩子們在校園裡不需要戴口罩,我們是從外面來的,對學校來說就屬於‘不可知’的,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規定戴上口罩。”防控中如何把握辯証關系,這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

可以這麼說,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江蘇上上下下一直都很認真。而全力支持北京和上海抗疫,江蘇同樣扛起責任。

且不說前一階段幫助分流入境航班、嚴格管控人員赴京入滬、做好物資保障等工作,單說最近看到的一則消息:為了做好核酸檢測陽性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根據國家衛健委統一安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派10名流調人員,已抵達北京協助開展流調和分析工作。

果然,又有江蘇!

02

邱海波回來了。

“邱海波是誰?”你如果這樣問,在江蘇肯定會被人嘲笑。

6月5日,江蘇媒體圈刷屏的新聞再度給了這位抗疫大英雄。當天下午,完成國家使命的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專家、著名重症醫學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教授,從吉林省吉林市返回江蘇南京。媒體報道說,自1月19日臨危受命急赴湖北武漢至今,這位江蘇“國字頭”專家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139天,也是全國堅守前線最久的專家之一。

邱海波回家,應該具有標志性意義,至少表明我們在救治確診患者方面取得了重大勝利。

而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江蘇表彰獎勵了大批先進人員,其中像邱海波這樣醫療衛生戰線的先進人員佔據了相當多的數量。如江蘇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以及備用人公示名單,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和追授對象公示名單,等等,醫療戰線從高級專家到普通護士,都有上榜。毫無疑問,白衣戰士已成為江蘇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江蘇尊重白衣戰士,江蘇也尊重科學家。

筆者注意到,最近,江蘇省委、省政府再次隆重表彰了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這個近年來每年一度的科技獎勵大會,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取消。細心的媒體注意到,江蘇首次設立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婁勤儉為獲得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院士頒獎,並請他們到主席台就座。

對於江蘇首次設立這個重大獎項,筆者覺得並不意外。

實際上,江蘇的決策者們早已清醒認識到,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婁勤儉和吳政隆就多次在調研中強調江蘇要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交叉融合創新方面發力。就拿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來說,在疫情防控仍較為吃緊的時刻,婁勤儉就專程赴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考察調研,要求紫金山實驗室要圍繞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進一步拓展研究平台,集聚、培育一流人才,圍繞自主可控,突出高端引領,強化原始創新,努力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

前不久,婁勤儉在無錫調研時,又專程去了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七O二研究所的名氣很大,其研制出的“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婁勤儉調研中再度表示要積極做好服務、為科技創新創造更好環境,促進產業制造能力水平向高端攀升。而就在昨天,吳政隆專程到連雲港徐圩新區,考察石化產業基地重大項目推進情況,明確要求以最先進技術、最嚴要求、最高標准打造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媒體報道顯示,這段時間,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其他領導也紛紛就挂鉤聯系的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改革任務推進,下到最基層、走到最前線去幫助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級各地抓創新、抓改革、抓發展的氛圍,正越來越濃。

筆者最近從江蘇各主流媒體上搜集到一些數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今年1-5月,江蘇新設立1126個外商投資項目,實際使用外資123.3億美元,同比增長8.7%,利用外資規模保持全國首位。

3月、4月、5月,江蘇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增速分別為5%、8.1%和7.7%﹔工業用電量4月份實現正增長(2.3%),5月份增長3.8%,超過去年平均增速。這些都顯示工業復蘇勢頭明顯。

1-5月江蘇城鎮新增就業51萬多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3%。5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1%,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

夏糧再獲豐收,生豬產能連續8個月回升,820多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

“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這兩個詞,最近常見諸於江蘇省內主流媒體。筆者想,較短時間控制住了疫情,較快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不僅穩住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盤,而且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這應該是江蘇信心之所倚。而堅定不移落實新發展理念,持之以恆推動轉型升級、提升本質安全,通過改革和創新來引領未來發展,應該是江蘇定力之所在。

03

過去的5月,全國兩會在京召開。筆者認識的江蘇代表委員們都感慨,今年的兩會,時間特殊,意義重大。

從媒體濃墨重彩的報道中,我們看到江蘇各領域各方面的代表特別是企業家代表,充分展現了他們危中尋機、逆勢發展的成功做法和堅定信心。筆者注意到媒體報道中的一些小故事,都挺有意思。

譬如,亨通集團當家人崔根良代表講到的海上風電項目故事。崔根良的公司在葡萄牙中標一個海上風電廠項目。項目離海岸線有很長一段距離,技術要求很高,來自7個國家近200人的施工隊伍在一艘大船上作業。過去,施工人員通常工作一個星期就要上岸休息較長一段時間,由於疫情他們無法上岸,隻能在船上一直作業,反而加快了工程進度,企業“因禍得福”。當然,崔根良也坦言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希望國家對民營企業創建國家級創新中心給予積極支持,對民企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給予金融支持。

再如,遠景能源董事長張雷代表的“訂單故事”。他說公司風電項目在手訂單特別多,今年僅風電這一塊就能實現很大增長,再加上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業務拓展,公司有望繼續實現大幅增長。江蘇海岸線長,遠景能源在鹽城的風電項目看來也值得期待。

又如,江蘇悅達集團當家人王連春代表的“汽車故事”。他說,2017年悅達汽車板塊遇到了一系列困難,銷量從65萬台下滑到36萬台。他們應變、求變加強出口,今年4月份汽車銷量已與去年同期持平,同時還進軍新能源汽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高端新能源汽車計劃9月底正式下線。

…………

其實,疫情面前,企業家們都挺難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江蘇的老板們就是這麼豁達而勤奮,就是這麼耐馱而從不叫苦。

關心關愛企業和企業家,江蘇也是動真格的。

筆者注意到媒體最近的報道中,江蘇再次強調,要狠抓中央和省裡出台政策的落地落實,讓企業、群眾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要加強對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的分析研判,特別關注中小微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生存狀況,及時研究、幫助解決遇到的突出問題。

雖然媒體沒公開報道,但聽說,婁勤儉最近會見了一些民營企業家,聽取企業發展規劃以及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匯報,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幫助解決問題。“對省內的企業家就是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婁勤儉的這句話,讓江蘇民營企業家們心裡都暖暖的。

不僅僅是民企,央企以及各大金融機構最近也紛紛來江蘇。如前不久,婁勤儉、吳政隆在寧會見了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一行,雙方不僅簽署了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而且圍繞把握國家戰略機遇和江蘇高質量發展需求深化合作進行了廣泛交流。就在昨天,婁勤儉還會見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偉明一行,新一輪戰略合作正運籌帷幄。

外資外企也是大動作頻頻。就在上周,婁勤儉在南京會見了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並共同見証了金鷹(溧陽)萊賽爾纖維項目、金鷹(如皋)產業園項目簽約。而兩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筆者認為,尚在疫情防控之下,這兩個大項目就落到江蘇來,與其說是陳先生憑著其縱橫工商界半個多世紀的銳利眼光看好江蘇發展,不如說是江蘇上上下下所創造的發展環境實在是太過誘人。

可不是麼?最近,商務部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推廣江蘇省23條穩外資新措施的函》,將江蘇省政府近期推出的23條舉措印送全國各省(區、市)參考借鑒。有網友評論說,這已不是抄作業,而是直接送參考答案了。

04

好的環境,是可以相互傳染的。比學趕超的勁頭,也是可以相互傳遞的。

筆者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閉幕以后這段時間裡,省委召開的幾次常委會會議以及省委主要領導在調研中都強調,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更加積極的“保”來促進“穩”,以更為堅實的“穩”來助推“進”,以更有質量的“進”來應對“變”,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6月初,一年一度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南太湖之濱的湖州舉行。一市三省在這次會議上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同時還簽署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項,並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一體化進程正在加速。

作為長三角重鎮的江蘇,此次響亮提出要進一步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進一步加強與浙皖協同,進一步發揮江蘇優勢,為全國發展大局提供支撐,為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引擎,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戰略布局提供動力,為構建高效能現代化治理體系提供示范。

而聚焦江蘇省內,實際上,以省內全域一體化更好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直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所積極倡導並鼎力支持。

推進省內全域一體化,做好自己的事也是關鍵。有人說,最近江蘇各地“火藥味”很濃,領導干部們實在是太拼了。看看各市媒體的報道,真的是這樣。

比如,南京。繼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又稱梅子洲過江通道)6月7日橋面順利合攏后,2020南京創新周又以5G、VR、AR等技術開啟了“全球關注”的模式,讓地球人都想來南京聞一聞創新的“味道”。而前不久,南京還正式啟動了“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發布了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等4個行動計劃,彰顯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強大決心。

其實各個市也都在各施絕招拼科技、拼產業、拼項目。譬如蘇州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將其視為未來蘇州產業的重要支撐,著力建設“中國藥谷”,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專程到信達生物制藥集團,現場會辦需要政府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鎮江則大張旗鼓提出“工業強市”,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已多次深入企業調研,強調企業強、產業強則城市強,要當好“店小二”。長江入海口處連接南通和張家港兩地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在即……

再比如,各市競相發展夜經濟。“夜之金陵”“蘇州八點半”“龍城夜未央”“夜港城”……一個個夜經濟品牌先后亮相,滿載著各地利用夜經濟拉動消費、改善民生的熱切期待。人頭攢動的夜市,氤氳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氣。“夜色”,正在成為城市的新亮點、新賣點和嶄新增長點。

又比如,各市頻繁相互走動,擺明了就是要“比學趕超”,真刀真槍地開展同場競技。徐州提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南通誓言“關口沖刺,必須要有一股子勇當先鋒的勁頭”,連雲港喊出“后發先至,矢志打好翻身仗”,無錫倡導“領先領跑,精繪全面小康‘無錫景’”,等等。

從“山雨欲來風滿樓”,到“黑雲壓城城欲摧”,再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經歷了抗擊疫情大戰大考這麼久,江蘇各地的確都憋著一股“要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的沖勁。發揚“狼性精神”、轟出“推背感”、加速“跑起來”……從這些地方領導個性十足的動員語中,我們更能感受到其中升騰的心氣和干勁。

05

6月是全國安全生產月,對於江蘇來說,也是納入三年全國安全生產整治“大灶”后的首個安全生產月。

毋庸置疑,越是在抗疫之際,越是大力發展經濟、保障民生時期,越是要確保安全生產這條底線、紅線。對於對安全生產有著刻骨銘心之痛的江蘇來說,真的要處處小心、時時警醒。

筆者從有關部門打聽到,今年1-5月,江蘇全省生產安全事故期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50%以上。形勢雖然好轉,但整改卻一刻都不能放鬆。

筆者注意到,狠抓安全生產,婁勤儉幾乎是逢會、逢調研必念的“緊箍咒”。特別是在最近的省委常委會會議、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婁勤儉要求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來一次徹底的思想上的自我革命,把安全發展理念樹得更牢。他還特別要求,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做法,更精細更精准對各領域、各企業的隱患進行排查,特別是留意清查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偏僻農村、廢棄廠礦,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說到這裡,有必要對“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這個江蘇創造再多啰嗦兩句。

細心的讀者應該從報紙新聞上看到,最近江蘇省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一份文件,名稱叫《關於堅持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加快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意見》。

這份意見有哪些具體內容,尚不得而知。但很顯然,江蘇是下定決心要把這一有效做法固化下來、推廣開來。正如有專家所分析,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當下,整合數據資源、細化治理單元、發揮群眾工作優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的確需要探索出務實管用的新機制。

抓安全生產需要極大的定力,需要拿出“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抓生態環保同樣如此。

筆者注意到,這段時間,婁勤儉還專題調研了長江大保護工作情況,就牽頭聯系的“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項重點改革任務進行推進落實。“堅定不移抓好長江環境問題整改、生態修復和產業布局優化”“努力重現長江水清魚躍、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環境”“加快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范”……這些緊密結合實際提出的各項要求,讓我們對江蘇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充滿新期待。

除了“長江之歌”,別忘了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太湖美》。最近,婁勤儉再次檢查調研了太湖治理工作。

說實話,太湖藍藻,近十多年來一直是江蘇人心中的隱痛。如何治標更治本,如何讓太湖山更青水更美,如何讓太湖成為美麗江蘇建設的明珠?可以說,從決策層到職能部門、到太湖沿岸城市、到專家學者等等,大家都在堅持不懈摸索前行。而從相關新聞報道中,我們應該看到了新的希望。婁勤儉通過現場調研,結合生態清淤試點情況,認為通過太湖生態清淤,增加湖水深度,促進水體循環流動,能有效減輕湖體內源污染、控制氮磷等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當前要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充分利用現有島礁聚泥成島,努力做出示范樣本,探索出一條科學治太的新路子。

“太湖藍藻問題是歷史形成的,治理好太湖是我們必須扛起的責任。”筆者對婁勤儉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也堅信太湖這顆明珠一定會熠熠生輝越來越美。

…………

疫情防控絲毫不放鬆,所有的既定工作都在大步向前推。

毫無疑問,一切都充滿期待,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這樣的江蘇,熟悉的味道,真好。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的習俗很多,傳說也很多,其中“祛病防疫”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懸艾草於門口或窗前,期待祛毒治病保健康平安。

筆者老家還有個說法,“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說的是如何根據時令和季節變化穿衣。這裡也套用一下:“吃了端午粽,終把瘟神送!”

要做到這個“送”字,顯然並不簡單。因為這個病毒實在是太狡猾,我們能直接對付它的方法還是太少。眼下,真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懈怠、共努力、齊加油!

撰稿 臨窗客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