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共青團:建設青年身邊的共青團 當好改革的青春答卷人

2020年07月08日14:45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建設青年身邊的共青團 當好改革的青春答卷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管是在馳援湖北戰疫前線,還是在江蘇的醫院、社區、村庄、企業、交通卡口,處處活躍著青年的身影,展現出了江蘇共青團硬核的工作作風和昂揚的精神狀態。

最近,青年講師團“馬不停蹄”走進全省所有縣(市、區),面向不同領域、行業和年齡段的青年,宣講“綻放戰疫青春·堅定制度自信”。目前,宣講活動700余場,各界青年受眾達1106萬人次。

“團組織改革的成效在這次疫情中得到充分檢驗。”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說,近年來,江蘇共青團圍繞強“三性”、去“四化”的目標,推進各項改革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實。改革全面覆蓋,省市縣三級改革統籌推進,青聯學聯少先隊改革有序落實,“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已經形成﹔改革凸顯務實,一個個青少年服務項目陸續推出,正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實實在在受益,對組織更加“有愛”“有感”﹔改革彰顯活力,從大學校園到中學支部,從機關企業團委到農村社區支部,各級團組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銳意進取、務實奮進,當好新時代改革的青春答卷人。

改出“青字號”品牌的引領力,答好為黨育人的答卷

3000錘敲出的“鐮刀、錘子”牆面,200面小黨旗下的不朽“政治生命”,15類精品微課……在南京玄武區小紅梅青年學習社裡,常態化地迎來全省各地的團員青年在這裡研學交流、思想碰撞,來時不識“小紅梅”,走出已是“新青年”。

目前,像這樣的“青年學習社”在江蘇有4343家,開展各類主題學習活動5萬余場,覆蓋團員青年233萬人,80條沉浸式學習社線路已是入隊入團、成人禮、社會實踐活動的必選項,江蘇成為全國第一家規模化建設青少年思想引領平台的省份。

改革以來,具有紅色基因、青年標識、江蘇特點的“青字號”思想品牌,正更有溫度、更接地氣、更多形式地走近越來越多的江蘇青少年,讓他們收獲貫穿人生的心靈成長。

“青年大學習”成為全省團員青年的自覺行動,建成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學習體系,創新推出“學習十法”,每期參學人數超過270萬,名列全國前茅,系統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開展“青年講師團”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網絡“五進”活動,實現省、市、縣全覆蓋,以現場宣講、網絡直播等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講好抗疫生動故事,將制度自信的種子深植於青少年的心田。

深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先鋒骨干計劃”搭建立體式培養體系,把選拔培養與長期觀察、使用相結合,全省高校每年培養人數不少於1萬人,夯實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基礎﹔“馬克思主義·青年說”走進青年聚集地,通過思辨會、情景劇、演說等形式讓“大道理”鮮活起來,成為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的品牌項目。

連續多年在全省海選“我們身邊的好青年”,由身邊人推身邊人、讓身邊人評身邊人、促身邊人學身邊人,萬余名“草根青年”典型在基層示范踐行“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改出充滿“青春味”的組織力,答好轉型創新的答卷

“雖然我進行多方面學習,但學習基礎還不夠,對有些團員的問題無法幫助解決。”面對團支部的25名團員,站在講台上的江蘇某高校團支部書記在“自我剖析不足”時紅著臉。每個團支部每年至少舉辦一次這樣的“雙述雙評”會,將支部工作做到團員青年的心坎上。

“青年在哪裡,組織就建到哪裡”,群團改革以來,江蘇共青團主動適應青年特點,工作讓青年參與、結果由青年評價,努力構建團青關系新格局,真正成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夯實基層基礎讓組織“更接地氣”。實施“磐石工程”,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市社區、農村等青年聚集地普遍建立團組織,其中“兩新”組織領域新增1.63萬家,包括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青年手藝人等新興青年群體紛紛建立團組織。在全團率先推出“團支部工作清單”,從“基礎工作項、重點任務項、特色工作項”三個維度回答“團支部到底干什麼、怎麼干”。如今,全省初中學校100%實施積分入團,讓團支部的新成員更具先進性、更有代表性。“專職+挂職+兼職”制度打破了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團干部的來源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優化。

直接聯系制度讓青年“有獲得感”。常態開展“走支部連百心”活動,各級團干部直接聯系、傾聽回應團員青年、基層支部、青年社會組織的呼聲。建立直接聯系點機制,在縣(市、區)、鄉鎮街道、非公企業等領域建立104個聯系點,及時掌握基層一線青年情況。探索建立青年評議機制,組建“青年觀察員”隊伍,深入鄉鎮街道和團屬陣地,全面了解基層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效。建設1160個“青年之家”,為青年提供創業輔導、技能培訓和困難幫助,讓青年擁有“在身邊的服務”,感受家門口貼心的溫暖。

網上共青團讓青年“觸手可及”。全面構筑“共青團+互聯網”模式,建立從微信、微博、抖音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媒體矩陣,“江蘇共青團”微博微信粉絲數超310萬,在全省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開發“蘇青U+”網上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工作網、聯系網、服務網“三網合一”,200余萬青年在線找活動、找組織、找服務,實現工作扁平化﹔“志願者打卡器”APP服務全省89萬名注冊志願者、3.8萬個志願者組織,“PU大學生成長服務平台”服務430萬大學生,形成網絡服務矩陣,實現服務便捷化。

改出凝聚“青年心”的服務力,答好建功立業的答卷

接到馳援武漢的消息后,蘇州科技城醫院護士長程靜娟放棄了准備給兩個女兒過生日的打算,主動報名奔赴武漢。讓她沒想到的是,蘇州高新區團委及時組織“青春聯系人”對接,在她女兒生日當天帶著蛋糕和禮物上門,讓遠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她隔著手機屏幕,為女兒們過了一次“雲生日”。

讓“最美逆行者”安心放心,是江蘇共青團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五心”服務舉措。熱心志願者、暖心禮包、愛心保險、貼心老師和省心順風車,溫暖了全省每一戶援鄂醫務人員家庭。

群團改革以來,江蘇共青團充分發揮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著力激發青年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有效引領、竭誠服務青年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進程中成就精彩人生,真正贏得青年人心。

奮戰疫情防控第一線。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省各級團組織以青年突擊隊為先鋒,將青年的激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扛起了青春的責任和擔當。“蘇青益籌”網絡平台上線,籌集款物超2000萬元,第一時間發往湖北抗疫前線﹔3800余支青年突擊隊、近4萬名團員青年投身醫療救助、生產建設、聯防聯控等重點領域,將團旗插在抗疫的一線上。

投身創新創業主戰場。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青春的活力讓江蘇創新的動力更強。實施“蘇青合伙人”計劃,啟蒙、實踐、專業“三堂課”廣泛覆蓋,集青創賽、青創園、青創課、青創融、青創板於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鏈全面形成,共青團成為創業青年“不佔股份的合伙人”。實施“新動力”計劃,有計劃地培養領軍型、新銳型新生代企業家,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實施“匠人匠心”計劃,培養“百千萬”青年技能人才隊伍,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活躍鄉村振興最前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瞄准培養人,實施“新農菁英”計劃,每年重點培育3000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和返鄉創業青年,通過無抵押貸款、技能提升、電商助力等破解發展難題,努力讓青年成長在農村、建功在農村,讓“農村也年輕起來”。瞄准輸送人,實施“蘇北計劃”,9865名志願者奔赴蘇北開展志願服務,5000余人扎根蘇北基層干事創業﹔3654名大學生志願者赴西部開展志願服務。瞄准幫助人,實施“童享陽光”計劃,為5097名“事實孤兒”雪中送炭,及時把黨委政府的關愛送到他們身邊。

2019年6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下,江蘇歷史上第一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出台,省市縣三級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覆蓋,聚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就業創業等10個重點領域,推出44條發展措施,實施12個重點實事項目,關愛青年的學業、就業、家業、事業,努力讓青年關心的大事小事得到有效回應,將一攬子政策紅利帶到青年身邊……(楊頻萍)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