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中高新區“和諧微實事”實現民生實事“百姓點單”

2020年08月20日17:0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以高參與度切實提升百姓“幸福感”

  “我們小區比較老舊,健身器材、休閑設施都不好用了,一想到通過這次投票,一些‘老大難’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我們就打心眼裡高興!”8月10日晚上7點,在吳中高新區(長橋街道)2020年度“和諧微實事”項目投票現場,家住水香社區的68歲居民仲志平拿著手裡的選票,笑著告訴記者。

  立秋后的夜晚,大運河畔涼風習習。位於蘇州吳中城市核心區的吳中高新區,雖然沒有了白天的酷熱,但轄區內11個社區的400多名居民代表依舊熱情高漲。和老仲一樣,大家希望通過這場“儀式感”滿滿的投票,自主決定今年期待解決的社區民生事項。

  作為全省首個“完整版參與式預算”試點,今年是吳中高新區實施“和諧微實事”項目的第二年。項目按照每個社區20萬元資金標准進行分配,以15周歲以上全民提議、全民投票方式,決定這部分資金該做哪些微實事項目。這一探索實現了公共民生服務由“政府配菜”到“百姓點單”的轉變,激發了基層民主協商自治活力,引來百姓“點贊”。

  從“政府配菜”到“百姓點單”

  位於吳中苑社區的吳中二村是一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小區內空間有限,設施陳舊,居民一直缺乏像樣的休閑場所。去年,小區裡多了一個“小廣場”,全新的健身器材、塑膠路面、休閑石凳一應俱全,成了居民鍛煉、拉家常的好去處。

  “這是我們推行‘和諧微實事’的結果,作為首批試點社區,去年通過全民投票,社區決定將原來一塊被踩成爛泥地的區域改造成健身廣場。與此同時,修建議事亭、增設晾晒欄杆等其他9個項目也得到落實。”吳中苑社區黨委書記徐敏介紹。

  吳中高新區地處蘇州古城南部,區域面積15.3平方公裡,下轄20個社區,常住人口21.4萬,是吳中城市中心核的“核中之核”。在這裡,像吳中苑這樣人口密度大、老舊小區多、民生訴求廣的社區很多,社區治理面臨不小挑戰。“以往,社區居民都是被動接受服務,政府提供什麼就接受什麼,一些小、急、難民生項目,往往是政府管理的‘盲區’,政府雖然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到民生事項上,但難免會有一些和百姓訴求出現偏差。”吳中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張建琳介紹。

  為了精准解決民生服務問題,去年,吳中高新區在東吳、吳中苑兩個社區開始試點“和諧微實事”項目,經過項目征集、項目篩選、項目投票、落選項目集中回復、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等8個環節,問計於民、問需於民,7000多居民群眾自主決定14個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的公共服務項目,最終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

  “今年,我們在此基礎上將‘和諧微實事’實施范圍擴大到了運河以北11個社區,就是要讓更多居民發揮自主決定權,民生實事怎麼辦,百姓自己說了算!”張建琳說。

  從“站在后面”到“走向前台”

  項目征集工作面廣量大,如何制定一套規則引導百姓主動參與,成了擺在試點社區面前的首要議題。

  “我們通過發動社區干部、樓道長和黨員志願者,組建了一支幾十人的隊伍,挨家挨戶上門進行意見搜集。”東吳社區黨委書記殷玲瓊說,起初有些居民不理解也不願參與,認為和自己無關,並對政府放權支配經費持懷疑態度,但經過反復耐心細致地上門做工作,大家越來越支持。

  數據是有力的証明。自5月13日啟動以來,11個試點社區向社會公開征集項目,多渠道征集居民、駐社區單位、學校等各方需求,總計征集意見近5.4萬條,參與提議超過3.6萬人,參與率高達30%。

  “海量”的訴求上來后,如何精准篩選?7月18日開始,為期三天的“和諧微實事”社區參與式治理推選大會啟動,數百位居民代表通過“圓桌討論”,對征集來的217個項目逐一“過堂”。吳中苑社區部分居民對樓道防盜門統一修理項目產生了不同意見,老黨員許劍平告訴記者,她認為人為損壞的防盜門,不應該統一由政府買單修理,而是要強化監督、追究責任。經過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把這項提議剔除。

  為了確保被選擇的實事項目公平合理和具備可操作性,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吳中高新區專門制定了“七不入”准則:不屬於公共利益范疇的不選入,違反政策法規的不選入,與政府在建、擬建的政府投資項目重復的不選入,不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的不選入……最終,經過細致篩選,11個社區共計選出了144個項目,用於8月10日當晚啟動的全民投票。

  “這樣的活動,讓群眾對社區事務不再觀望,真正從‘站在后面’到‘走向前台’,通過全民提議、推選大會、全民投票,激發群眾參與社區事務熱情。”“完整版參與式預算”的首次提出人、吳中高新區“和諧微實事”項目策劃人、顧問吳海寧說。

  從“政府購買”到“社會認捐”

  今年,按照居民提議項目的具體情況,吳中高新區在“社區微實事”的基礎上,推行“小區微實事”“樓幢微實事”“單元微實事”,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除此之外,吳中高新區還嘗試引進社會捐助,各社區動員轄區企事業單位、共建單位、居民個人進行捐助,撬動社會資本一起參與。

  蘇州銀行蘇州分行就是“首個吃螃蟹”的單位之一。“作為轄區單位,我們的服務主體本身就是社區居民,因此有責任有義務為社區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蘇州銀行蘇州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吳韜說,今年,銀行認捐了所在轄區東吳社區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項目,在中秋、春節這樣的傳統佳節中,將組織員工進社區開展活動,並配套相應經費,目前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除了蘇州銀行蘇州分行和東吳社區“牽手”,還有吳中區老干部局認捐吳中苑社區“老來樂”為老服務項目。此外,居民李新春認捐龍西社區佳運花園居民休閑場所改造翻新項目,居民李建明認捐美蠡雅社區美之國小區微型消防站項目等,從單位到個人,越來越多轄區服務資源從“隱性”走向前台。

  “‘微實事’畫出同心圓,小切口推動大治理!”省民政廳社區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主任孫超評價,吳中高新區“和諧微實事”項目,真正體現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讓社區治理真正邁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有天然的生命力,也具備重要的推廣意義。 本報記者 盛 崢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