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數字背后:加速推進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2020年08月23日08:0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三個數字背后:加速推進的一體化進程

最近,滬蘇兩地交界處的元蕩水系南岸,剛剛長出一抹“新綠”:2.4公裡的生態岸線貫通工程示范段今年9月底就將完工。

青浦、吳江兩地施工單位清晰記得,今年三四月份,大家戴著口罩,一邊平整土地,一邊統一圖紙的情形。當時項目經理跨過省界,隻要互相在“健康雲”上登記,依靠長三角聯防聯控機制筑起的銅牆鐵壁,便可順暢通行。

如今,“新綠”正引來“新腦”。全長23公裡的元蕩生態岸線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貫通,受此吸引,同濟大學與南京大學合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正計劃在這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區域落戶。

湖畔新綠、跨界新路、規劃新圖,以及沿湖即將激蕩的創新火花,無不折射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熱度。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統一思想、統籌謀劃,通過一個個有形和無形的關鍵節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在各個層面上加快落地實施。

1個二維碼之下的激活作用

長三角地區,很多習慣跨省往來的人們,對年初那段時光記憶猶新。不少長三角人說他們最欣喜的一刻,就是在省界道口亮出自己的“健康碼”,對方省市的防疫工作人員點頭確認之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國各地生產生活的正常節奏。對長三角三省一市而言,一方面人口高頻流動,防控壓力大﹔另一方面聯系千絲萬縷,地相近、人相親,人們盼著因疫情帶來的阻隔能盡快暢通。

一個小小的二維碼,一次輕微的點頭動作,背后是三省一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不懈努力。疫情初期階段,三省一市就研究建立“7+5”項工作機制和協同事項,迅速筑起聯防聯控共同防線。三省一市重點圍繞加強聯防聯控和暢通區域人流物流,實施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人員信息通報、省際協調事項協辦單制度、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保障供應和恢復生產的人員物資通行便利等七個協同合作機制。

協同推進復工復產階段,三省一市積極落實“健康碼”互認通用、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招工用工信息共享等五項合作事項。在此期間,上海共協調300多家本地企業復工或優先保障供應,為蘇浙皖三省提供產業鏈配套﹔蘇浙皖三省共協調200多家當地企業復工為上海提供產業鏈配套。

“從上海到浙江隻要一個碼,不要小看這種便利性。”浙江湖州,今年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特地用這個例子,來解釋一體化的深層問題。“這種便利性會大大刺激來來往往的需求,摩擦系數降低,很多運動就會活躍起來,就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來來往往中也會激發思想、激發創新。”

數據印証經濟學家的預測。今年上半年,作為中國經濟最強勁活躍的增長極,長三角地區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經濟加快復蘇,經濟總量在全國佔比同比進一步提升。

125次拜訪中的創新交往

南京市玄武大道699號,這家單位的訪客登記顯示,近5年來從上海來的各方面調研團組,已經來過125批次。

那裡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江蘇省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也是長三角集合科技力量,提供先進科學技術供給的前沿陣地。近期,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完成基礎研究突破的新技術,在南京進行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繼而在青海的風電產業投入使用,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125次的登門拜訪,密集交往中踏出的是一條攜手科技攻關之路。兼具人才、科技、產業優勢的長三角地區,加速形成創新合力之后,不僅帶來自身發展動能,更能為全國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給。

從安徽合肥,到上海張江,長三角一西一東,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加緊建設,它們遙相呼應,跨越距離障礙、沖破制度瓶頸。《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以合肥、上海張江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推動原始創新”。

“合肥重點布局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上海著力於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環境、先進制造六大領域,布局功能細分化明顯,有利於展開合作,協同攻克重大科學難題。”安徽省相關研究專家指出。

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長三角正厚植創新土壤。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介紹,今年長三角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速,三省一市加快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跨區域布局,優化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配置。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寧波杭州灣新區浙滬合作示范區、蘇皖合作示范區等重點毗鄰區、園區,正成為創新成果跨區域快速轉化、要素資源多向流動的創新熱土。

這片土壤,還有來自重大改革任務的新支撐。今年,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証監會、外匯局、上海市政府聯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順利落地,上交所主動布局,在長三角區域建立了23個上市服務基地及工作站,截至今年7月底,長三角三省一市共178家申報科創板,佔全國的43.3%﹔已挂牌上市65家,佔全國的45.5%。

268萬件事背后的制度創新

一年多前,在安徽蕪湖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長三角“一網通辦”的電子政務系統正式宣布開通上線,實現50余項事項服務跨省辦理。

截至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一網通辦”全程網辦辦件已超268萬件,其中法人事項辦件30多萬件,個人辦件238萬余件。近年來,三省一市各自探索,形成大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進經驗,而“一網”連接四地,又是在更深層面問計的改革突破。當改革舉措落地,省界之間無形的制度障礙打破,獲得感能夠覆蓋長三角地區每一位有需求的居民,也對外打出長三角一流的營商環境品牌,提升海內外各方人才在長三角工作生活的便利度與舒適度。

近期,一系列充滿“民生體感”的改革舉措正在長三角地區加速實施。三省一市在全國率先探索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以來,長三角區域內41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截至2020年7月底,門診直接結算總量已超153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3.7億元,為全國開展相關工作積累了經驗。生態環保領域,三省一市配合國家編制《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長江三角洲區域固廢危廢聯防聯控實施方案》,聯合制定《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標准一體化建設規劃(2019-2022)》,加強區域聯合執法。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PM2.5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7.5%﹔333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及以上比例達85.9%,較2015年上升15.6個百分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成為一體化制度創新的先手棋,聚焦制度創新率先突破,目前14項措施已經發布實施,另有16項正在積極推進。這幾天,示范區正緊鑼密鼓,籌備一場創新色彩濃厚的“開發者大會”。“我們將充分體現示范區一體化制度創新和業界共治理念,傳播新理念、構建新機制、整合新資源,面向國內國外,充分展現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特征。”示范區執委會負責人表示。(徐 蒙)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