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打通交通運輸斷頭路 唱響產業協作大合唱

2020年08月24日07:0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一盤棋,一條心,攜手邁向發展新格局

隔著一條河,太倉岳鹿路對接嘉定城北路“斷頭”已久,今年終於打通,一條大道連通兩地,宛如長龍蜿蜒伸展。

溧陽、郎溪和廣德三地組成的蘇皖合作示范區,生態資源一體,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世界物聯之都”與“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以“錫望同杭·數字共生”為主題,舉辦2020無錫(杭州)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洽談會,共同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

一盤棋,一條心,一年多來,滬蘇浙皖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握指成拳,乘風破浪,蹄疾步穩,綜合交通網絡慢慢成型,產業協作開始向“質的提升”飛躍,互動“一家親”生動畫面在各地躍然呈現,亮眼細節遍地開花,一體化發展新局面在長三角大地繽紛綻放。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江蘇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新發展格局作為謀劃未來的大坐標,以高質量的一體化促進高水平的雙循環,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持續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深化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合作,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加快邁入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互聯互通,從“一河之隔”到無縫銜接

7月1日滬蘇通鐵路通車后,每天通過滬蘇通大橋的高鐵往返不停。中鐵上海局集團統計,運營首月發送旅客達127.4萬人。

“南通兩個火車站7月發送旅客36.24萬人,其中南通西站去上海方向上座率89.4%,周末開往上海方向的列車經常一票難求。”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介紹,從上海到南通的旅客也與日俱增。

7月28日,宜興至長興高速公路重大節點葡萄嶺隧道貫通,蘇浙順利“對接”。該項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練強說,明年宜長高速建成后將構建起寧杭間第二條快速通道,南京人經宜興到浙江安吉可縮短約40公裡路程。

6月28日,太倉岳鹿路對接上海嘉定城北路通車。家住太倉白雲渡公寓的老李多年夢想成真,“太倉陸渡地區與上海嘉定一河之隔,過去到對面要繞道很遠,今后方便了!”

“兩地融為一體,居民越來越親。下階段太倉還將與嘉定區就周邊路網規劃進行深入對接,爭取滬太公路網無縫銜接。”太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徐勤表示,“上海下一站”太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與上海的聯系越發緊密。

省際交通互聯互通日益增強,《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首批11個省際斷頭路項目,截至目前,3條已建成通車,6條正在建設,2條正在加快推進。推進跨省公交運輸,江蘇與滬浙皖已開行45條省際毗鄰公交線路,其中,蘇滬19條,蘇皖18條,蘇浙8條。目前,江蘇省際高速公路、鐵路分別達到28條、17條,與滬、浙、皖溝通越來越便捷。南京至上海、杭州、合肥基本實現高頻次1—1.5小時快速通達。今年底,鹽通鐵路、淮揚鎮鐵路等建成運營,長三角鐵路網愈加密集完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

“以交通運輸的一體化助推和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江蘇主動服務、積極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戰略協同,合力推進長三角區域交通運輸共建共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今年上半年,一市三省建立了跨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落地協同會商機制,明確了建立對口聯絡、規劃編制對接、項目前期會商、建設推進協同、項目研究儲備、數據共享六項機制,加快推進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高質量建設。今年6月滬蘇浙皖交通部門簽署的滬蘇共同推進“兩場”同步建設合作協議、長三角地區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合作協議(2020-2022年)、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等4項協議,目前推進穩妥。

推動網絡設施一體化,陸永泉介紹,北沿江高鐵、滬通鐵路二期、滬蘇湖鐵路、合新高鐵、寧黃鐵路、蘇錫常都市快線、蘇州至澱山湖至上海城際鐵路、上海嘉閔線北延(太倉段)等項目規劃建設工作正在全速推進,以加快建成引領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的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引領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產業協作,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日前,記者驅車進入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莫蘭迪灰的外立面、流線型的廠房結構、鱗次櫛比的廠區分布,一副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圖景已雛形初具。翻開入駐企業名單,總投資5.8億元的上海奧為智能門窗、總投資1.3億元的頤柏科技、聚騰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等“上億級”項目已相繼落戶投產。

項目筑巢引鳳,背后是大豐與上海自上世紀開始的“飛地”情緣。作為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的唯一省際合作園區,上海市級層面唯一與外省合作共建的開發區,在集聚區這片規劃面積3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豐與上海筑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建園區的“新標杆”,開辟出跨省協作、產業協同的“共建共享共贏”新道路。

產業協同、上下游協作,讓長三角各地發展不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長三角產業一體化,要求各地發揮所長、塑造特色,形成多元化分工協作,這是差異一體化的基礎、高效一體化的關鍵、可持續一體化的前提。”在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長三角一體化決策咨詢專家陳雯看來,分工協作的集聚范圍效應和產業協同效應,必將形成發展合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8月20日,徐州、無錫不約而同跨越千裡,在西湖湖畔“偶遇”,隻為同一個目標——與杭州共唱產業“雙城記”。

“醫聚淮海,藥匯彭城”,徐州憑借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完成了從“老牌工業基地”到“人才集聚高地”“興業必至之地”的華麗轉身。在“徐州—杭州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專題推介會”上,徐州主打“六大引才計劃”,在杭州這片醫藥產業的沃土上,展現廣納賢才的拳拳之心。

“世界物聯之都”無錫與“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以“錫望同杭·數字共生”為主題,2020無錫(杭州)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洽談會旨在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動錫杭兩地企業、研究機構間的深度合作,為無錫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增添動能。

近年來,各地招商引資紛紛緊盯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區域產業錯位與協同成為推進一體化進程中的關鍵所在。打破產業溢出和承接的單向關系、努力實現協同發展,正在長三角這片創業創新的熱土上日益成為共識。

產業協同發展,人才資源自由流動,長三角也正著力探索人才一體化發展共享模式。

“周一到嘉善報到,周五回蘇州總部,跨省工作是常態。”在長三角,與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招商部副總經理隋曉剛一樣過著“雙城生活”的上班族不在少數。今年5月,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共同發布長三角人才驛站、人才綠卡和人才培訓等試點合作項目。未來,吳江、青浦、嘉善三地將推進職業技能証書互通、專技人才繼續教育學時互認,組建統一的職稱聯合評審委員會,加強人才聯合培養評價服務。

民生共促,讓“四家人”變“一家親”

6月23日,蘇州雋源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投資人龐易安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企業跨省遷移一件事”所有辦事流程,企業從上海青浦遷至江蘇吳江。

“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吳江區的首家跨省遷入企業。”吳江區稅務局局長顧友成說。目前,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稅務部門已完成“便利企業跨省遷移業務辦理”,且辦理時限從5到1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

從“跑斷腿”到“一網通辦”,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民生利好正不斷釋放。6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公安部門共同簽署了10個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合作項目,推動更多群眾辦事事項在長三角地區“全域通辦”“一網通辦”“掌上可辦”。8月20日,《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長三角公積金異地貸款信息共享項目、長三角異地購房提取協同審核項目等首批實事項目發布,標志著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正式落地。

在蘇浙兩省交界處的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史北村,近日,隨著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地供電企業協同完成最后一段電力線路的搭接工作,吳江—嘉善10千伏配電網實現跨省聯絡互通,至此,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區域配電網互聯互通工程全面建成貫通,打通了電力“斷頭路”。

打破壁壘,資源共享,讓“四家人”更如“一家親”。滬蘇浙皖民政部門共同簽署推進長三角區域養老一體化合作備忘錄后,確定區域養老一體化首批試點,共同探索建立養老共建對接合作機制。作為全國第一個門診和住院費用都能跨省直接結算的試點地區,目前,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范圍已覆蓋長三角全部41個地級市,覆蓋5600余家醫療機構,截至今年5月底,長三角異地門診累計結算114.7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2.7億元。

一體化發展,“含綠量”與“含金量”同樣重要。“水質不達標,上游賠錢給下游﹔水質達標了,下游補償給上游。”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費志良介紹,江蘇與安徽簽訂了《關於建立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合作協議》,在滁河陳淺斷面率先試點,去年,陳淺斷面上游來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准,江蘇給上游的安徽補償2000萬元。嘗到“甜頭”的滁州市提出,和南京共建滁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未來,江蘇還將在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洪澤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沈佳暄 梅劍飛)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