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人“金蟬脫殼”完善黑名單制度勢在必行

2020年09月02日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行賄人“金蟬脫殼”完善黑名單制度勢在必行

  不久前,13家企業、36名個人因行賄等問題,被湖南省相關部門列入失信行為“黑名單”並通報,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再次引起熱議。記者採訪發現,這一制度在我國探索18年后仍然沒有“成年”:一方面是國家級行賄人黑名單目前暫停使用,各地仍在不停摸索﹔另一方面是與行賄人黑名單制度相關的懲戒體系尚未健全。(《新華每日電訊》8月31日)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檢察院率先推出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其后,這一制度迅速被多地仿效借鑒。2012年,國家級行賄人黑名單,即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現全國聯網。然后,隨著檢察機關的反貪反瀆和職務犯罪預防部門轉隸監察委員會,自2018年8月1日起,全國檢察機關停止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

  全國聯網的行賄人黑名單雖然暫停查詢,但各地對行賄人黑名單的探索並沒有停止。比如,海南省對醫療領域商業行賄不良記錄實行動態管理和公示﹔福建廈門集美區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庫”﹔國家醫保局也擬建信用評級,藥企商業賄賂等行為將被納入黑名單。

  各地的積極實踐表明,社會對於懲治失信的需求仍十分強烈,而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對淨化腐敗土壤也確實會起到一定作用。至少,向全社會公開企業行賄信息,廣而告之,可查可詢,既是對失信人的拒入懲戒,也為業主單位精准決策提供了參考。

  不過,如果“黑名單”制度仍停留在“地方版”的基礎上,信息量偏少不說,適用范圍也會受到一定局限。行賄人在湖南會受到懲戒,那麼換個“馬甲”跑到湖北是不是就能“金蟬脫殼”呢?據專家披露,幾年前,東部某市檢方對“行賄犯罪檔案”中3家犯有單位行賄罪的企業進行跟蹤發現,其中有兩家重新成立了新公司,並以新公司的名義開展經營活動,原先“犯事”的公司實際上成了一個空殼。此外,信息壁壘、信息孤島等現象,也使得行賄人黑名單數據收集成為問題。

  而此前曾發揮過很大作用的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實際上也存在信息缺漏、滯后等問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錄入的大多是已經判決的案例,一些行賄人已受到處罰,也大多離開了相關行業領域。

  也因此,不管是此前業已暫停服務的國家級行賄人黑名單,還是各地正在進行的“黑名單”實踐,升級擴面已經成為迫切要求,打造一個2.0版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勢在必行。

  一方面,建議在此前國家級行賄人黑名單的基礎上,結合各地的實踐,利用大數據技術,與公安、檢察院、紀委、工商等多個系統對接,實現信息聯網,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完備的行賄人查詢數據庫。同時,明確專責部門,強化監督管理,在體制機制上明確信用信息數據互通共享后的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和信息共享的責任主體,逐步形成一個公開、共享、更新的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對行賄人的懲戒也要納入法治化軌道。公開是最好的利器,相比行政罰款,取消市場參與資格、資質吊銷、評級下降、關閉融資通道等行為將讓失信者、行賄者更有切膚之痛。而將這些行賄行為公之於眾,本身也是優化市場環境,構建優勝劣汰公平競爭機制的必然。這中間,要避免寬嚴失度,既不能為了辦案的需要,失之於寬縱,也不能為了查辦而查辦,而是要多一些科學甄別、精准施治。

  一個健康的市場經濟,不能讓失信人逍遙無憂。通過共享行賄人黑名單,倒逼企業家誠信守法,既是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也會增強經濟社會的活力。 (龍之朱)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