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奇葩校規帶偏學校教育導向

2020年09月07日09:0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別用奇葩校規帶偏學校教育導向

  開學伊始,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學一份“22條班規”在網上引發熱議。輿情發酵后,洪都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班規確實“過分了”,已責令相關教師進行整改,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規要刪除。

  細讀這些班規,相信很多人會心驚肉跳,“全體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不得與老師、家長對抗或頂嘴”“遲到一分鐘就算遲到”“班級所有男生不得在操場進行球類運動”“我們欣賞帶病堅持上課的孩子”“嚴禁與外班同學接觸、打招呼、聊天、借書、暢談人生、一起回家”……這些否定句,就像一條條粗粝的繩索,粗暴擠壓學生們的生活空間、心理空間,身前身后皆是紅線,上下左右均為禁忌,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栗。這其實已經不是什麼嚴不嚴、愛不愛的問題,而是對學生人身權利的肆意侵犯。

  對此,學校方面說,那些不符合教育理念的班規要刪除,細數之下,22條班規基本上沒有哪一條符合教育理念。除去上邊列舉的那些奇葩規定,其他如“不論在家還是公共場所,嚴禁用網絡,不能用微信、QQ聊天,也不能在網上學習”“嚴禁同班同學在課間聊人生”“鼓勵同學互相檢舉揭發”等,同樣散發著愚昧、霸道,甚至是陳腐的氣息。這是要把學生完全拒之於信息時代之外嗎?聊聊人生不正是青春期的理想和朝氣嗎?同學相互檢舉揭發,這是什麼教育導向?

  教育當然應該有仁愛、有求真、有砥礪、有尊重。師者與學生之間,並不存在高下尊卑、權力役使的關系,而應該是教學相長,相互愛敬。一味強調順從,即便老師和家長有不對的地方,也強調“默默忍受”,這算什麼教育理念?同學之間,更是從小一起成長的伙伴,也是一個孩子社會化重要的一環,一個班主任得多“固執”才會想著把孩子們隔離成一個一個封閉的孤島?說到底,這仍是一種權力的規訓,目標仍是希望學生成為馴服的工具,而非愛智的本體。

  可見,“最嚴班規”的背后,折射的是扭曲的教育觀念,其核心要義就是強調服從、強調約束、強調權威。這些年來,媒體屢屢爆出各地很多奇葩班規、校規,而奇葩班規、校規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根源正在於這種強調控制而非尊重學生的教育訴求並未絕跡。

  師生之間的關系很難處理嗎?未必,即便是如洪都中學這樣處於城鄉接合部的學校,學生也未必像老師說的那樣難管。一個“管”字,既是問題的症結,也是解扣的關鍵。是多一些尊重、理解、愛護,還是去管教、恐嚇?結果不言自明。學校教育當然需要嚴明紀律,但這裡的“嚴”,一定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且不得隨意剝奪學生權益,不得肆意侵佔學生私人空間,更不能以“為你好”的名義把學生捆得死死的。舉凡成功的教育案例,均是寬嚴相濟、教學相長的典范。棍棒之下,或許會出來一些亮眼的成績,但就學生人格養成而言,仍屬失敗。

  當然,也不排除這是疫情形勢下學校教育管理趨嚴的原因,但階段性的應急之舉,不該成為常態性的班規、校規,更不能把“減少直接接觸”泛化為硬性規定。說到底,僅僅修改“最嚴班規”還遠遠不夠,根本還是要矯正教育理念,變“約束”為“尊重”,變“嚴厲”為“愛護”,變“管制型”為“治理型”。隻有治理得當,寬嚴適度,進退合理,才能辦好教育的事情。(胡印斌)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