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 佔GDP比重超40%

2020年09月14日07:4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筑牢“數據基座” 掘金數字經濟

數據!數據!日前在南京舉辦的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不約而同地將發言核心留給了大數據。數據作為比肩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的“第五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

“玩轉”數字經濟,大數據是“基本盤”。必須更加重視數據的價值,全面激活數據應用,成為各界共識。

數字化轉型,

“數據基座”不可缺

先來看看數字經濟的體量已經有多大。根據中國信通院的研究,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9萬億元,佔整個GDP比重高達36.2%,數字經濟發展已和國家經濟整體發展密不可分。

在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據基座”,她詳細解讀了背后的邏輯關聯——

數字經濟包含兩大產業類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其中,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通過企業各環節和數字技術的全面融合,從而提高整個效率和經濟效益。

而數字基礎設施又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至關重要。所謂“數字基礎設施”,顧名思義即在數字化轉型中用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5G等新技術,利用這些數字基礎設施可以促使整個企業的技術、業務、人才、資本的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生產力。

不過,這些新技術扮演的角色卻不太一樣。“不同於雲計算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底座’,人工智能更偏重於為上層應用的智能化賦能,大數據可以看作處於這兩者中間的平台。”栗蔚解釋說,經過幾年的“疾馳”,大數據已跑進深化發展的“新賽道”,大量數據集中統一,為大數據分析創造非常好的基礎。因此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大數據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充分的數據分析支持,包括在農業中的全鏈數據溯源、在通信業中為客戶畫像、在醫療衛生行業中對流行病進行分析等,大數據與實體的融合不斷加深。

這一邏輯關系在我省也有著清晰的展現。“隨著江蘇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持續升級信息基礎設施,著力打造數字產業化支撐能力,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已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省工信廳副廳長胡學同介紹,去年,我省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位居全國前列,佔GDP比重超40%。而全省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總體已達5000億元,產業發展整體水平僅次於廣東、北京,位居全國第三。大數據產業,對我省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愈發明顯。

大數據應用,

“遍地開花”正當時

那麼,數據應該如何用起來?以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又該如何更好地參與到數字應用中呢?

“在數字智能技術應用方面,日本提出‘社會5.0’概念,日本領導人強調,在‘社會5.0’中,連接並推動一切的不是資本,而是數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他山之石”舉例說,在老齡化嚴重的社會,無人機可送貨到偏遠地區孤寡老人家裡,智能醫療遠距離監護老人健康情況,這些應用場景都是通過數據實現的。再比如風電運維,假設風機停一天損失約為1.5萬元,更換一個齒輪箱得50萬-60萬元,但通過數據採集,進而進行遠程維護,次均幾千元就行了。

“數字應用的起點,其實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李培根認為,把收集的數據“變”成應用,可以從一個非常具體的場景破題,他給出的建議是:體驗式創新。比如生活中的手機導航有延遲,在路口容易走錯,但通過AR技術,例如通過AR眼鏡實現虛擬路面和現實路面疊加,就不會走錯了。而這一切實現的基礎,依舊是數據。

當下最火的區塊鏈概念也是如此。“區塊鏈的技術定位是一種分布式的網絡數據管理技術,或者說是數據庫技術,隻不過是用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的共識協議來保証網絡傳輸和訪問安全。”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大數據與區塊鏈部副主任閆樹對比應用場景時說,根據其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數字資產、供應鏈金融等金融場景在區塊鏈行業應用中佔比達57%。作為參考,工業應用則是整個大數據應用中的最大一環。一般來講,信息技術都是從金融和互聯網起步,然后慢慢向工業農業等行業過渡,正體現出大數據和區塊鏈處於不同的技術發展位置。但無論如何,殊途同歸,都是基於數據做文章。

當然,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應用“遍地開花”,也出現數據安全亟待“上鎖”、數據資產化待界定規范等現實問題,需業界進一步思索解決。

構筑“數字江蘇”,

產業“超車”應可期

在業界努力破題的同時,我省也在加速構筑“數字江蘇”,並不斷夯實大數據“基本盤”。

根據省工信廳發布的《2020江蘇省大數據產業地圖》,2017年-2019年,我省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連續3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長。去年,我省創建省級大數據產業園4家、累計達到9家,培育2家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區,4家區域大數據開放共享與應用試驗區,已形成包括大數據企業、產業載體、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

一條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也正在構建。“工信部的大數據產業運行監測系統,將產業分為5個層次,分別是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通用軟件層、行業應用層以及數據安全層。江蘇在這條產業鏈的5個層次上都有企業分布。”省工信廳大數據產業處處長張北虹介紹,根據企查查平台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省擁有大數據企業超6700家,集中在南京、蘇州、無錫三個蘇南城市。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和賽迪智庫今年聯合發布的《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中,江蘇總分排名第三,盡管處於第一梯隊,但在產業發展方面,我省與廣東的差距還較大﹔在行業應用方面,近鄰浙江單項指數居首,還需我省學習追趕。

盡管大數據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但整體研發能力仍舊不足﹔與北上深杭等城市相比,缺少骨干型龍頭企業,無法短期改變“有高原無高峰”現狀﹔大數據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緊缺﹔大數據產業發展地區不平衡等問題,阻礙著我省大數據產業從“追趕”到“超車”的步伐。

不過,新機遇來了。今年新基建概念催熱了人們對大數據中心的關注度,疫情也倒逼數字經濟加速打牢數據基座。“全省在用的數據中心的機架數已超過25萬家,並明顯朝著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的方向在加速發展。”張北虹說。

產業基礎培育的力度也越來越大,蘇北的徐州豐縣就在數據開放共享和應用方面做了一系列超前探索。“我們把‘數字豐縣’作為后發崛起的突破口,培育大數據產業成為全縣主攻方向。”豐縣縣委副書記鹿飛說,該縣通過頂層設計、系統突破,率先打破部門間數字壁壘,整合6大數據庫,並通過一系列公司化運作,實現要素保障。

“下一步,我省將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字產業發展引領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數字技術應用先導區以及數字經濟制度創新策源地。”胡學同表示,像豐縣區域大數據開放共享與應用試驗區這樣的載體,正孕育著“超車”的可能。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