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干就讓誰干!多地探索“科研揭榜制”

2020年09月16日08:3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誰能干就讓誰干!多地探索“科研揭榜制”

  新華社廣州9月15日電 題:誰能干就讓誰干!多地探索“科研揭榜制”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馬曉澄、譚元斌、荊淮僑

  “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近年來,廣東、上海、湖北、雲南、山東等地陸續開展了不同層次的“科研揭榜制”探索,在一些重點創新項目中取得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科研揭榜制”在發動龍頭企業參與、完善項目篩選機制、廣泛對接創新資源等方面仍面臨挑戰。

  進展:有攻關也有轉化,提升資源對接效率

  多家參與“揭榜制”的科研單位和企業表示,以往尋找產學研合作主要通過點對點的方式進行,效率不高。通過張榜廣而告之,相當於從點到面,有助於更好進行資源對接。

  據了解,“科研揭榜制”的緣起,是2016年中央提出了“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的要求。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從中央部委到一些地方政府,近年來都開始進行“科研揭榜制”的探索。2018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吸引了全國共1248家單位參評,經過層層篩選后產生了137家揭榜單位。

  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周德文表示,“科研揭榜制”把項目廣而告之,消除技術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有效地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實現科技創新資源的集聚與整合。

  周德文介紹,去年7月,湖北正式啟動了“揭榜制”工作,共受理項目需求713項,其中技術攻關類510項、成果轉化類203項。最后遴選出59個項目需求面向社會發榜,共有66家單位參與揭榜,最終成功揭榜49項。在此基礎上,湖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論証,遴選出27項予以財政資金支持。

  廣東是較早探索“科研揭榜制”的省份。2018年10月,廣東省科技廳針對目標清晰的重大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採用“揭榜制”方式征集最優研發團隊、最佳解決方案,最終促成了8個項目。

  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旭楠擁有一種黑臭河道底泥修復技術,一直在苦苦尋覓能夠將成果轉化落地的單位。另一邊,廣州資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尋找擁有相關技術的科研單位。在“揭榜制”的撮合下,雙方一拍即合。

  “‘揭榜制’大大提升了我們尋找、匹配合作方的效率,現在該項目技術已經在佛山兩條黑臭水道做了試驗,效果良好,接下來還會繼續在更多河道做推廣。”楊旭楠說。

  廣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的“揭榜制”項目,主要分為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兩類。技術攻關的揭榜,即由企業提出技術難題或重大需求,相關科研機構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攻關﹔成果轉化的揭榜,則是高校、科研機構等手握成熟且符合地方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時,由科技廳組織有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的企業進行轉化。

  記者梳理廣東的相關項目發現,涉及成果轉化類的,張榜單位主要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位於廣東省內的知名高校,而揭榜單位行業涉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涉及核心技術攻關的兩個項目,都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發榜單位均為企業,揭榜單位既有高校也有企業。

  挑戰:龍頭企業參與少,項目篩選機制不完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在推行“揭榜制”過程中,也遭遇一些挑戰。

  ——龍頭企業參與度還不高。“揭榜挂帥”模式鼓勵龍頭骨干企業積極承擔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的突破任務,但記者發現,在已經公布對接成功的“揭榜制”項目中,龍頭骨干企業參與仍是少數。

  比如在廣東,最后揭榜的8個項目中,有6個是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類項目,隻有兩項是企業技術攻關類項目。在揭榜的企業中,在行業較為知名的僅有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等極少數企業。而在湖北,最后遴選出的27個項目中,有21個為技術攻關類,其中涉及的龍頭骨干企業也很少。

  ——項目篩選機制還不完善。一些受訪人士表示,對技術難題和應該聚焦的領域,科技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前期組織工作﹔廣撒網式的社會征集方式還有待改進,因為容易缺乏引導和組織。

  此外,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和產業面臨的關鍵核心問題並不統一,不少“揭榜制”項目離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要求尚有一定距離。

  ——創新資源對接面還不廣。“揭榜制”需要打破以往項目隻接受某區域內單位申報的局面,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征集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面向全社會征集最優研發團隊、最佳解決方案,充分調動各界科技資源。

  在湖北,省外科研院所和企業參與項目約佔總立項數的15%。而在廣東,省外單位完成項目對接的則基本沒有。

  廣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高端創新資源還很匱乏,需要進一步完善部省工作聯動機制,爭取國家戰略科技資源布局廣東,有效引入國際創新資源,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完善:探索常態化組織形式,鼓勵更多企業和高校參與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表示,要在傳統的產學研基礎上,強化大中小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協同創新。

  “企業應將科技創新課題更多開放給各大專院校的師生,實現企業和高校雙引擎驅動。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引導民營中小企業參與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陳勁說。

  多名受訪人士表示,科技部門應該探索將“揭榜制”作為科研攻關的常態化組織形式。

  參與廣東“揭榜制”探索的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章秀銀認為,“揭榜制”有效對接了企業和高校的需求,希望科技部門能不定期地發布企業重大技術需求,鼓勵更多科研單位參與。

  湖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處處長魏敏杰表示,建議將“揭榜制”科技項目作為地方推進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手段,成為制度性工作,堅持每年定期組織申報,五年進行一次政策性綜合評估。

  受訪人士提出,作為一種科研管理體制的新嘗試,“揭榜制”應打破現有項目申報的常規辦法,遵循市場研發規律,在資助金額、項目評估等方面進一步改善。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