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東:文明創建,讓百姓遇見更好的城市

2020年09月17日12:36  來源:南通網
 
原標題:啟東:文明創建,讓百姓遇見更好的城市

  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在啟東市,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卻熱情高漲。

  不僅要創,還要高分高質創成

  早起晨練,在街角轉個彎,不經意間就被靜謐和綠意包圍,滿眼柳枝抽條,榆槐展葉,新花吐蕊。再走幾百米,不覺又回到車水馬龍的大街。

  讓行人“誤入繁花深處”的,是星羅棋布的小游園。近年來,在城市建設的邊角地帶、道路節點、小區周邊,啟東見縫插綠,建起15個小游園。出門見綠、步移景異的園林景觀越來越多。

  2018年2月,啟東入圍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啟東,就此拉開了新一輪的創建工作序幕。

  按照“精品城市、精准建設、精細管理”的理念,啟東把創建工作細化到具體項目,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停車管理整治、農貿市場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等20項重點攻堅行動。同時,市級財政逐年加大對文明城市建設經費的投入,圍繞城市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形象提升、惠民工程等大力實施相關重點項目,每個項目均明確牽頭單位、時間節點、推進舉措和責任領導。

  “文明城市不僅要創,還要高分高質量創成!”啟東市委書記王曉斌說,要以志在必得的決心和扎實有效的舉措深化推進創文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堅決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

  用“鐵打的勁”,干好“繡花的活”

  今年6月,啟東城區紫薇二村開始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老小區改造,居民們歡迎。可真正動工后,肯定有不少煩心事兒,咱得想在居民前頭。” 紫薇二村居委會主任陸紅梅說。

  早在動工前,社區就通過電話問詢、上門入戶、張貼通知、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收集居民對於改造工作的意見。陸紅梅說:“69棟居民樓,有202戶給了反饋,這是我們推進工作的基礎。”

  “你們拆防護欄噪聲這麼大,我家老爺子生病,哪受得了這個?”3號樓的秦阿姨情緒激動。“你們先別開工,等我消息!”陸紅梅聞訊趕到現場,跟工人交代后立即入戶了解情況。

  隨后,陸紅梅立即聯系項目負責人,決定拆除安裝同時施工作業,盡可能減少對住戶的影響。事情順利解決,秦阿姨連連稱贊:“社區這樣為我們著想,用實際行動暖了我們的心!”

  用“鐵打的勁”,干好“繡花的活”。今年以來,啟東重點打造“幸福家園”,先后推動團結新村、南苑二村、東洲新村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同時,針對改造實際,制定並實施工作例會制度、工作督查制、疑難會商制等一系列制度,列出“任務清單”、排摸“短板清單”、公示“成效清單”,確保改造工作責任明確、落到實處。

  為民利民,一個“民”字貫穿始終

  啟東市長江中學南側的一塊空地上,近20個停車泊位即將免費開放,這裡曾是一處駕校練車場。練車場變停車場,背后是啟東市千方百計破解“停車難”的積極探索。

  2019年起,啟東市利用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空地等增設停車泊位,將市區核心地段的練車場遷至城郊,騰出場地建停車場。一年半時間裡,停車泊位新增近百個。這些停車泊位均將納入城市智慧停車系統,將通過信息化管理設施,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民生改善,永遠都是“進行時”。20多年前建成的南苑一村,屋頂漏水、排污溝堵塞、牆面浸水、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群眾要求對小區主體和配套設施進行改造的呼聲高漲。在啟東市創文辦、街道、住建局等部門的協調下,實施了屋面防水、供排水、外立面修補等20多項改造內容,為百姓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大禮。

  類似變化也出現在街道轉角、學校門口、屋頂天台,各類“邊角料”資源充分利用。東海鎮新造集鎮利用河邊空地將3處“垃圾山”變臨河景觀點﹔人民橋菜場對面的書報亭全部改造成公共停車位﹔啟東市實驗小學和交警部門在校門口劃設家長接送區,打通校門口的“腸梗阻”……

  民生保障,一個人都不能少。構建梯度化、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系,啟東市不僅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提供救助,也將低收入“夾心層”群體納入救助和保障范圍。

  家住啟東北城區街道的徐亞輝夫婦是失地農民,都已年過古稀,被認定為低收入家庭后,得到基本生活、醫療等多項救助。徐亞輝說,政府時刻想著他們,讓人心裡暖暖的。

  通訊員 黃欣美 記者 黃海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