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江蘇省委書記為何連續3年為他們寫文章

2020年09月22日22:03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深度 | 江蘇省委書記為何連續3年為他們寫文章

又是一年秋分時,又是一個豐收節。疫情、汛情連番考驗,困難、挑戰接踵而至,使得今年的豐收成色更足,農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今天在新華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這也是自2018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以來,婁勤儉為這個特別的節日發表的第三篇署名文章。2018年,他寫下《慶祝豐收 感謝農民》。去年,他以《用豐收的喜悅點亮未來》一文向全省農民朋友致以節日祝福。

在2018年,他寫道:“新時代的豐收,不僅是產量高、收成好,還有新的特征和內涵。”

“我們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和土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用青春的汗水澆灌希望的田野、創業的夢想。”

在2019年,他寫道:“江蘇農村的滄桑巨變,雄辯地証明:農民的奮斗,頂天立地﹔農民的創造,驚天動地。”

“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進一步關心農村、支持農業、帶動農民,和農民朋友一道,迎接更大的豐收,點亮更好的未來。”

在2020年,他寫道:“面對新的征程,我們祈盼風調雨順,但決不懼怕狂風驟雨,全省上下要始終按照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部署要求,把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不斷提高保障能力,以始終如一的勤勞、智慧和勇氣,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瞭望君”閱讀發現,這三篇文章,字裡行間流淌著婁勤儉對農民朋友的關懷、對豐收的禮贊、對農業的重視。

為什麼江蘇省委書記連續3年發文致敬農民朋友?不妨聊一聊。

農業大省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三農”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從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到要求“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凸顯。

江蘇歷來以工業大省而聞名,其實發展農業,江蘇的實力同樣不俗。

在中國乃至人類農耕文明發展史上,江蘇佔有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8000年的宿遷泗洪韓井遺址,是已知的世界最早人工稻作遺跡。“蘇湖熟、天下足”記載著江蘇作為天下糧倉的歷史榮光。從不到百畝的稻田遺址,到江淮大地、長江兩岸的魚米之鄉,一輩又一輩的江蘇農民,用辛勤勞作創造了農耕文明的發展奇跡。

多年來,江蘇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左右,不僅把8000萬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而且為全國農業生產提供重要支撐。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三農”工作一直寄予厚望,2014年底到江蘇視察時要求江蘇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台階、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在這次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向江蘇提出“五個邁上新台階”的明確要求,其中,第二個就是“全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台階”。

牢記囑托,不負使命。江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穩步推進體制改革和加快發展農業科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單從農業科技方面看,去年江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1%、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高標准農田佔比達65%,現代農業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江蘇省委1號文件明確,江蘇今年“三農”工作將對標對表補短板,鞏固成果抓提升,防疫發展兩手抓,穩產保供促增收,著眼長遠強基礎,突出確保脫貧攻堅質量、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等重點,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去年11月,江蘇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簽署部省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婁勤儉說,將以此次部省合作為契機,加大探索實踐力度,推動江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努力走出一條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道路,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瞭望君”了解到,部省合作推進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根據《農業農村部 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20年度工作要點》,一系列合作全面展開:

重點打造8個產值千億元級產業,培育25個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5%﹔

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和蘇北農房10萬戶改善任務,深入推進萬村善治工程﹔

著力推進實施農民收入新增萬元工程,大力扶持農民就業、創業,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改善農民精神面貌。

……

回頭看,這幾年,江蘇全力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按照走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保持農業發展好勢頭,連續多年大豐收,這對一個東部沿海省份來說很不簡單。

2030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江蘇這個目標,比全國提早5年。這是江蘇工作“走在前列”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必須擔當的責任。

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農業要發展,就離不開千千萬萬農民兄弟揮洒汗水與智慧。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最堅實最基本的力量,他們以廣闊的胸懷和無比的勤勞、巨大的貢獻,創造新農村美好家園,也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有心人或許已經發現,婁勤儉相當關注農村發展、關心農民生活。深入基層調研中,他經常走進農家噓寒問暖,了解農民的生活需要﹔在春節等重要節日,前往農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老黨員、退役軍人和五保老人等。

蘇北農房改善,是婁勤儉一直記挂在心上的大事。他說,如果我們不重視推進蘇北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這項工作,蘇北可能成為全國農村住房條件最差的地方,“決不能讓群眾住著危房‘被小康’”。

2018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全面啟動蘇北農房改造工程,計劃3年內改善蘇北30萬戶農村住房條件,將此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村庄建設改造,不搞“一刀切”,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強化功能、落實責任。”婁勤儉要求,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以“群眾住不好就寢食難安”的責任感,真正把住房改善作為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最大限度地考慮群眾利益,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去年6月,婁勤儉不打招呼深入淮安農村調研,隨機走訪鎮政府、村委會、學校、衛生院和農戶,詳細了解農房建設成本、農戶換購支出和物管費標准,以及學校、衛生院等配套情況。他面對面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叮囑村干部,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老百姓收入水平不盡相同,改善農房要堅持實事求是,系統穩妥推進,特別是對一些年老多病、生活困難的特殊群體,要充分考慮搬遷后的生活保障問題。

今年3月,婁勤儉在鹽城、連雲港調研,農房改善也是他重點關注的內容。他說,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從順應“四化”同步規律、推動鄉村振興、重構城鄉關系的高度,來進一步提高認識、提升品位、系統推進蘇北農房改善工作﹔要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統籌考慮產業、就業和公共服務,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實現鄉村持續繁榮。

“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農民,不能忘了農民的創造與奉獻。” 在三篇署名文章中,婁勤儉多次提及關愛農民。他說,“要帶著強烈的“三農”情懷和責任擔當,用過硬的成果,持續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點亮農民高品質生活的未來。”“讓老百姓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更放心,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民生福祉。”

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豐收節裡談豐收,糧食安全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成為必須“擺上突出位置”的重要問題。

豐收的喜悅總是令人陶醉。今年,江蘇全省夏糧總產達到275億斤,比去年多收3億多斤﹔秋糧豐收在望,全年糧食總產可以順利達到740億斤以上的目標。這對決勝全面小康、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意義極為重大。有了豐收這個基石、后盾和底氣,發展和民生就有了堅實基礎。

要知道,作為東部省份的江蘇,人多地少,再加上今年農業生產,遭受百年不遇的疫情沖擊,經受非比尋常的旱情考驗,接受歷史罕見的洪水洗禮,可以說,每一顆果實、每一份收成,都飽含著汗水和希望,顯得彌足珍貴。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糧食安全形勢異常嚴峻。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也因此,糧食增產不能忘記節約,消費不能盲目浪費。

婁勤儉提出,減損節約也是增產增收,抓好糧食安全既要增產也要節約。要強化憂患意識,著力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節約機制,切實做到精耕細作、顆粒歸倉,精打細算、惜糧如金。特別是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以“舌尖上的文明”回饋“汗滴禾下的辛苦”。

“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繼續實現糧食自給,這也是必須堅守的職責。”婁勤儉的這句話,道出了江蘇的責任與擔當。

俯瞰今天的江蘇大地,廣袤田疇,稻菽金黃,被豐收裝扮得格外美麗。期待農民朋友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祝願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動人篇章。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