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建設紅色鄰裡品牌 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

2020年10月10日07:1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紅色鄰裡”品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村裡新建的新型農村社區322戶,入住率近一半,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管理?”這是鹽城市大豐區劉庄鎮友誼村黨總支書記束長明曾經的困惑,“新型農村社區是新生事物,小區居民還不是來自同一個村,怎樣才能管理好?”

農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怎麼做?如今在大豐有了探索:將新型農村社區黨建與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有機融合,建設“紅色鄰裡”。大豐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陳華說,編織近鄰“紅色網格”,搭建睦鄰“紅色陣地”,凝聚親鄰“紅色力量”,匯集友鄰“紅色溫暖”,“紅色鄰裡”就是通過黨建引領與共建共享、清廉文化、議事協商、文明創建等方面融合,搭建基層治理的大舞台。

織密“紅網格”,

黨組織就在家門口

早晨的西團鎮眾心村,被歡快的音樂喚醒。

“不用約,每天早上8點前大家篤定來,不是到廣場跳舞,就是去文化禮堂吹拉彈唱、看書下棋。”9月28日一早,愛好書法的退休教師張中如從家裡出來,像往常一樣來到社區文化禮堂,開啟他一天的理想生活。

禮堂設在眾心新型農村社區裡。目前,社區一期120戶已搬進新居,二期106戶正在建設中。“哪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70歲的徐瑞蘭正給門前花草澆水,“農房改善啟動之初,群眾還有顧慮,我們黨員就帶頭示范。”

“時時作示范,事事我帶頭。”牆上,黨員中心戶的紅色標牌“亮”著徐瑞蘭的身份。這位黨齡近50年的老大姐一臉樂呵呵:“黨員干部做什麼,大家都看著,我帶頭搬家騰房,妹妹、外甥、鄰居們很快就跟上。”

堅持黨建引領,大豐構建起“村(居)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組織架構,建強“紅色鄰裡”主心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價值引領、宣傳動員、聯動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創新治理格局。

“村民有事,也都找黨員說道,黨員收集民意,及時反映到村裡。”眾心村黨總支書記葛曉萍說。眾心社區挂牌了10個黨員中心戶,每戶包保11戶群眾,幫助他們解難。

“門前挂標牌,主動亮身份、作承諾,黨員中心戶通過包挂聯戶,不斷織密聯系服務網絡,讓群眾感到‘黨組織就在家門口’。”大豐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建衛說。在新型農村社區,村黨總支(黨委)下屬支部全部建在綜治網格上,構建黨建網格和綜治網格“全融合”的“紅網格”體系。

與群眾靠得近,才能走進群眾心裡。在劉庄鎮友誼村,“一肩挑”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兩個角色的束長明沒有單獨的辦公室:“所有村干部都在一樓大廳辦公,辦公面積小了,服務效率高了,群眾不用再跑上樓找我們。”

激活“紅細胞”,

打造“5分鐘服務圈”

十月,稻菽成熟,黨員陳崗又忙碌起來。2016年,這個大學畢業后就在無錫開了多年網絡公司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友誼村,做起電商。“以前幫別人賣產品,現在幫家鄉賣產品。村裡種植的黃豆、紅豆等農產品品質好,我的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斤高出一兩毛,對上了年紀的村民我們上門服務。”帶著大家一起富是陳崗的初衷,現在隻要村民打來電話,他就會立即趕過去。

在一張“紅色鄰裡”服務清單上,記者看到,“5分鐘服務圈”裡有6名紅管家、6支服務隊、6項服務內容,涉及生活便利、家政便民、環境保潔、醫療應急等服務。群眾打電話給服務隊,5分鐘內就有人上門,如果得不到回應,還可以找“紅管家”幫助協調。作為電商店主的陳崗就是服務隊的隊員。這些服務隊,就像紅網格裡的一個個紅細胞,而這“5分鐘服務圈”還有個特別響亮的名字:紅色鄰裡“666”服務幫。

“村民住上新房,但土地流轉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就業,現在哪家有就業需求,第一時間都找我,我與鎮上企業對接后,及時反饋信息,並跟蹤服務。”負責就業的“紅管家”徐艷說。群眾有事知道找誰,把服務向下延伸,大豐把黨建引領落實落細,紅色鄰裡的黨建品牌在基層越叫越響。

將便民服務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合在一起,在友誼村服務大廳,群眾需要辦理的37個事項都能辦成。友誼村由三村合並而成,1500戶5000人讓村衛生室負責人季彩霞走路都“腳下生風”,“衛生室處在三個村的中心位置,村民看病方便了,現在我們不僅看病,還會幫助大家做疾病預防、養生保健,忙是常態。”

系好“紅紐帶”,

“三治融合”營造和諧氛圍

“鎮黨建文化展覽館在小區安了家,社區黨員群眾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大橋鎮桃源居社區,鎮組織委員單春芳說。

“友善大誼”是友誼村的黨建特色品牌。每年,村裡都會評選道德楷模、守紀模范、助人為樂等身邊榜樣。“新型農村社區建成后,精神文化建設得到很大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天歡歌笑語,不僅本村人,鄰村人也喜歡來看戲聽唱。”劉庄鎮組織委員王婧告訴記者。

不僅以文化人,補齊精神短板,大豐還構建自治新格局,讓更多新型農村社區成立自治組織,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同時,培育法治新觀念,選派黨員法律工作者開展駐點服務,引導群眾依法辦事,形成崇法循法行動自覺。

每周,在劉庄法律服務所工作的律師洪俊高都會雷打不動擠出兩天,前來友誼村辦公。“接受咨詢、調解糾紛,通過我們的專業力量,讓小矛盾就地化解,大矛盾協商化解,總之,矛盾不出村,讓群眾滿意。”在友誼村老書記工作室,“民意牆”和“回音壁”上貼著五顏六色的紙片,有問有答,事事落地。

“建立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區治理體系,紅色鄰裡營造出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和諧氛圍。”吳建衛說。(卞小燕)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