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三整合”改革為基層“瘦身”

2020年10月10日18:19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宿遷10月10日電 江蘇宿遷市沭陽縣自推進鄉鎮(街道)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簡稱“三整合”改革)改革工作以來,緊緊圍繞“1+4”治理模式,通過“三整合”改革為基層“瘦身”“塑身”“強身”三合一。

為基層職能機構“瘦身”

鄉鎮(街道)的職能機構設置和辦事效率的關系十分密切。為了精簡職能機構,提高辦事效率,沭陽縣根據人口規模,整合鄉鎮(街道)現有行政事業機構職能,為基層職能機構合理“瘦身”。通過整合,人口規模在6萬以上的鄉鎮(街道)設置9個職能機構,即“一辦七局一中心”﹔人口規模在6萬以下的鄉鎮(街道)設置8個職能機構,即“一辦六局一中心”,且各辦、局或中心的內部不再設科室。整合鄉鎮(街道)所屬的事業單位,設立綜合服務中心,不實際運行,事業人員統籌安排到職能機構工作。機構變“瘦”,職能並未減少,且較之以前更加科學合理。

對於此次“瘦身”,劉集鎮黨委書記周翔宇說:“過去科室分工過於獨立,比如組織科某位同志請假,他的工作別人還代不起來。特別是遇到階段性中心工作,明顯感覺工作人員力量分散,忙閑不均,不利於同事間團結,更加影響工作效率。現在打破條線分割,尤其是將原有的工貿中心等事業單位整合為綜合服務中心,可以統籌使用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為便民服務中心“塑身”

根據“三整合”工作目標要求,出台《沭陽縣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指導意見》,按照“集中辦理、規范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則,為便民服務中心“塑身”,讓服務更便民,辦事更高效。

沭城街道建成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打造“能辦事、會辦事、快辦事”的服務平台,採用全開放式辦公、低櫃台人性化設計,以“一站式”窗口全進駐為標准,內設綜治、信訪、司法、民政、衛計、稅務、國土、人社、綜合服務等12個服務窗口,各窗口指示牌明確,配備了35名專職工作人員和電腦、電話、高拍儀、打印機等相關辦公服務設施,還有方便群眾辦事的休息區、飲水機、填寫台、老花鏡等基礎服務設備,通過簡化辦事程序,為群眾提供即辦、幫辦、代辦、協辦、聯辦等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的綜合性服務模式。

一位前來補辦醫保卡的張大爺高興地說:“之前辦理醫保卡需要到縣裡去辦,我們孩子不在身邊,而且縣裡人多排隊要很長時間,對於我們老年人實在不方便。現在好了,我不小心掉了醫保卡,到這個大廳(便民服務中心)就能辦好了,離家近,在這工作的孩子們都很熱情,我感覺特別好。”

為基層綜合執法“強身”

為了破解“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這個難題,沭陽縣參照江蘇省委編辦等部門印發的《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審批服務權限賦予鄉鎮(街道),明確鄉鎮(街道)為權力實施主體。138項行政許可及公共服務類事項已賦權至鄉鎮(街道),70項行政處罰類事項已履行報批手續,待省政府批復后賦權。在承接上級賦權基礎上,沭陽整合鄉鎮現有人員力量和縣直部門設在鄉鎮站所、分局執法隊伍,組建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通過資源下沉,確保每個鄉鎮配備不少於6名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以及相應的執法裝備,並配備一定數量的執法輔助人員。鄉鎮安全生產監管人員按有關規定足額配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措施為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強身”。

“我們新河是花木之鄉,花木生意常年都很興旺,但是隨之帶來的很多涉及行政處罰類問題,比如道路邊亂堆亂放、道路環境衛生等,我們無法作為執法主體治理,鎮裡隻能加強宣傳引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待70項行政處罰類權限賦予我們鄉鎮后,我們就可以通過一體化平台調度鄉鎮綜合執法隊伍去處理。這對於我們基層綜合執法絕對是‘強身’利器。”新河鎮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人鄔培祥說。

沭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編辦主任錢銀鈞說:“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就是要讓基層有責、有權、有心辦事,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基礎,這既是上級的要求,也符合廣大群眾期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全力做好各項工作,推進‘三整合’改革落地落細落實。”(呂永久 曾雲 呂述謖 黃啟源)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