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第三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按下“快進鍵”

2020年10月12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土地“轉”起來,閑置資產“動”起來

去年8月,第三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啟動實施,明確24個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圍繞15個方面35項任務開展試點。一年多來,各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穩步推進各項試驗任務,改革成效逐步顯現,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完善經營體系,解決“怎麼種地”難題

農戶承包地面積不大,但是塊數不少、分散零碎,這是普遍現象,不但農民耕種不便,還帶來大中型農機“下地難”、先進技術推廣難等弊病。

今年以來,鹽城市亭湖區在5個村民小組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試點涉及431戶農戶的2790畝承包地,原本分散成1123塊,最多一戶有11塊田,耕種極不方便。亭湖區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採取田塊置換合並方式,將1123塊田合並成147塊田,實現“一戶一塊田”的目標。當地農民總結出三個“好”:種好田,當地把最好的田塊調整給願意繼續種田的101戶農戶,330戶不願自種的,由村裡統一組織將1732畝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流轉率達62.1%﹔好種田,田塊集中連片后,勞動效率提高,還有利於“耕種防收”全程社會化服務和先進技術裝備的運用﹔種田好,同樣還是小農戶種田,但平均每畝成本降低120元。

亭湖區便倉鎮富民社區農民陳群一家有9.6畝承包地,原本分散在5個大匡口、6個小地塊,現在合並成一塊田。今年夏收后全部種上水稻,經測算每畝可節省灌溉、肥藥、收種成本約180元,實施統防統治每畝還能增收約100元,9.6畝地合計降本增效2600多元。“合並后的田塊靠家靠路,村組還實行機械化服務。”陳群對一戶一塊田帶來的好處贊不絕口。

土地流轉是破解土地細碎化,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根本性解決辦法,但是土地集中不僅帶來規模效益,風險也會隨之擴大。鎮江市丹陽市、南通市海門區等地通過引入保險機制,緩解土地流入方的壓力和流出方的顧慮。今年3月18日,丹陽市成功簽出首張土地經營權流轉租金支付履約保証保險保單,丹陽市人保財險公司為家庭農場主夏登雲流轉的109畝土地,提供67580元的租金支付履約保障,保費為土地租金的3%,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盤活閑置資產,增加財產性收入

如何讓閑置資產“動”起來,是此輪農村改革試驗需重點要探索的問題之一。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通過整合閑置農房,採取單一開發、整體開發、合作開發等形式,發展民宿、文創等產業,鄉村旅游的床位數增至200張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10%以上,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以上。“既見桑梓”民宿項目去年入駐桃源村,試營業期間營業額就達20萬元。村民陳芳利用自家閑置房屋與第三方合作打造親子主題民宿,前5年每年可獲3.8萬元固定收入,每滿5年收益還要增加一次,目前民宿入住率達40%。

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梅林村引入社會資本對閑置農房進行改造,開發精品民宿,並成立平台公司負責運營。平台公司選擇村民擔任民宿管家,負責游客接待、餐飲服務與民宿清潔、維護等,為村民提供增收致富的路徑。一期建成的兩棟民宿去年6月開始運營,至今實現近50萬元營業收入﹔二期建成后每年營收預計約150萬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收入。

打破流動障礙,抱團發展集體經濟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蘇南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較高的“密碼”。

太倉市倡導集體經濟抱團融合發展,打破村級界限和要素流動障礙,以鎮級為主引導村集體建立公司,引進優勢項目、優質產業,共同開發富民強村載體項目。沙溪鎮組織轄區內20個村,共同出資1000萬元注冊設立村級抱團發展平台——太倉市金溪農村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已投資5500萬元建設2.4萬平方米的服務載體,年收益約570萬元,累計實現收益1161萬元。

對於蘇北地區農村來講,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發展資源匱乏、發展路徑不寬始終是影響發展的一大難題。淮安市淮安區選擇5個有代表性的村居開展“集成振興”綜合改革,支持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和農機(耕作)合作社。合作社將農戶手中零散的土地資源以入股的形式集中整合起來,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糧食、高效園藝、特色水產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走出一條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長的富民壯村新路子。

博裡鎮王安村是淮安市級低收入村,長期沒有經營性收入。在淮安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去年10月成立振博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存量資產作價和上級扶持資金310萬元作為出資,吸引108戶農民入股土地1010畝,吸納村干部個人入股63.2萬元。合作社將710畝地用於種植優質糧食、300畝地用於開展稻蝦綜合種養,同時還新建糧食烘干中心、糧食倉房、標准化機庫、工廠化育秧中心,配置“耕種防收烘”全程農用機具。通過農業生產和社會化服務,合作社今年純收入有望達50萬元,入股農戶除了每畝800元保底金,還可獲得每畝100元左右的二次分紅收入。

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徐志明認為,江蘇農村改革試驗工作呈現四個特點:一是試驗選題與時俱進,緊緊圍繞農業經營機制完善、農村資源盤活和集體經濟發展等“三農”工作的重點領域。二是試驗舉措切實可行,突出問題導向,在農村體制機制的關鍵環節上形成許多突破性的改革亮點。三是試驗成效逐步顯現。改革試驗在推動產業發展、激發農村活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四是試驗經驗可復制性強。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看、可學、可用的成功案例,對於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意義重大。(鄒建豐)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