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戰士米玉崗:戰斗關鍵是人,人靠的是精神

2020年10月20日07:3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隻要山上有一個人,敵人就不敢去!”

米玉崗接受採訪時敬軍禮

一天一夜,打退敵人23次瘋狂進攻,連隊162人幾乎傷亡殆盡。回憶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一晝夜血戰,94歲高齡的原志願軍老戰士米玉崗68年后在南京和平暖陽中的講述,依然讓人喘不過氣來。

去的時候,

大家都做好了犧牲准備

21歲參軍,22歲入黨,先后參加襄樊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米玉崗在解放戰爭中磨煉、成長,1949年12月,進軍大西南中他還參與了一個多排俘虜國民黨軍一個保安團的傳奇戰斗。

1950年,米玉崗隨12軍回河北休整,准備赴朝參戰。“亂七八糟打了個包袱寄回家,我知道回來的可能性不大,去的時候大家都有犧牲的思想准備。”這時已是連隊指導員的米玉崗給戰士們作出國作戰動員,“你不去支援朝鮮,美國就會把朝鮮佔了、就會進一步侵犯中國,保衛朝鮮也是保衛中國。”

1951年3月底,米玉崗隨12軍入朝參戰。行軍時不僅很少看到朝鮮群眾,連完好的房子也很少見,戰士們在國內能借住老百姓房子,此時隻能鋸樹挖土自己蓋房住。

12軍急赴前線,是參加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很順利,12軍打垮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線,進逼漢江。由於后勤達到極限,我軍開始第二階段后撤。米玉崗回憶,美軍在飛機坦克掩護下緊緊追擊,他所在連隊撤過漢江時損失較大,12軍甚至遇到了美軍187空降團的穿插包抄,但阻截被我軍頑強打破。

由於“聯合國軍”摸到了志願軍“禮拜攻勢”的特點,第五次戰役意圖沒能完全實現,但志願軍很快就找到了對付美軍的新辦法。

坑道防御,

削減敵飛機大炮優勢

這個新辦法,就是后來著名的依托坑道“小兵群”作戰。1951年11月,12軍參加金城防御作戰,進行大小戰斗400余次,圓滿完成防御作戰任務,坑道就起了很大作用。

“人工用鐵钎子和錘子打,有時用炸藥,把山打個洞,防御很有效果。你有飛機大炮,我鑽到山裡都不怕﹔你來少了我不理,來多了我出來跟你打。”米玉崗說,依托坑道防御,兄弟部隊31師92團一個班曾在敵佔領表面陣地后堅守9天,直到我軍反攻山頭成功。

1952年10月,敵我圍繞上甘嶺展開了空前激烈的陣地攻防,每個山頭每天都有激烈爭奪。前期20多天作戰,志願軍許多步兵連隊往往上去很短時間就傷亡殆盡,15軍元氣大傷,剛完成1年防御任務的12軍奉命取消休整、緊急支援。由於陣地面積有限,12軍以“小兵群”逐次投入展開。“爭奪是拉鋸式的,白天美國鬼子依靠飛機大炮把志願軍打下來,到晚上志願軍又把敵人打下去。”11月17日,米玉崗所在的34師106團奉命出戰,接替傷亡很大的兄弟部隊92、93團投入537.7高地北山拉鋸戰。

當時,表面陣地在敵手中。18日凌晨,106團3營8連162人分3個梯隊展開反攻,時任8連指導員的米玉崗率第三梯隊。夜晚是屬於志願軍的,米玉崗帶梯隊到陣地上時,連長文法禮已率第一梯隊收復陣地並展開防御。

8連負責537.7高地北山左翼4、5、6號陣地。“上去看到陣地上很慘了。”米老給記者比劃說,“有這一掐這麼粗的樹都打沒有了,地下的石頭都打成了一層土。”這樣的地形很難修工事,當時主要靠坑道防御和不斷派出小股兵力反擊的方式抵消敵火力優勢。

清晨5點,106團接防不到3個小時就遇敵進攻。敵人先以4架飛機轟炸,繼以長達1個小時的炮擊。戰史記載,整個537.7高地落彈兩萬余發。隨后,雙方圍繞離金化公路最近的6號陣地展開激烈爭奪。

米玉崗在6號陣地上看到,敵人坐卡車沿路進抵山腳,下車后展開仰攻。“說起來也好笑,你在山上隱蔽著,隻要聽到‘啪啪’一打槍,你就知道敵人要上來了。你出來一打,他就跑回去了。”米玉崗回憶,敵人說好打也好打,“步兵威脅不大,就是飛機大炮厲害。”

戰斗關鍵是人,

人靠的是精神

“我們打了一個白天一個黑夜,敵人從一個排到一個加強營,一共23次攻擊,我們都守下來了。”米玉崗說,撤下陣地時,全連162人有151人傷亡,卻牢牢守住了陣地。

米老至今清楚記得許多戰友的犧牲情形,“我看到3班的戰士林樹勛兩個膀子都打沒了,精神狀態還很好,說‘你們不要管我,去守住陣地’﹔還有7班班長朱金元,在貓耳洞裡也說‘你們不要管我’。后來時間長了,他們都流血過多犧牲了。”

這樣的犧牲每天都在發生,106團9個步兵連幾乎全部打光,連級干部也幾乎全部傷亡,其中就有米玉崗的老戰友文法禮。“連長和我最要好了,用老話說是一個鍋裡攪馬勺的,親兄弟一樣。”米老回憶,當天由於6號陣地坑道口被炸塌,隱蔽其中的文法禮等20多位戰友全部犧牲。

米老在戰斗中腳被彈片擊傷,導致三等殘廢。他輕描淡寫說是“輕傷”,他更願意談犧牲的連裡戰友。烈士中最小的年僅19歲,最年長的也不過30歲。19歲的衛生員鐘興全是四川南充人,在米老記憶中有點結巴。這個被米玉崗形容為“可調皮了”的年輕人,在敵人沖上陣地的危急時刻,毅然拉響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

“這樣的精神不簡單。戰斗關鍵還是人,人還是靠精神。靠不怕死的這種精神,才能戰勝敵人。”這種精神甚至連敵人都會畏懼。有段時間大家遠遠望著4號山頭沉寂下來,以為我軍已全部犧牲,“但是敵人始終沒敢佔那個地方,到了天黑發現陣地上還有一個我們的人,是9班副班長王安民。”米老聲音激昂地說,“隻要山上有一個人,敵人就不敢去!”

這場激烈防御戰的最危急時刻,是在天快黑時敵人一個加強營規模的進攻。“反正堅決不能丟陣地,戰斗口號就是人在陣地在,隻要我活著就不會丟陣地。”敵人這次進攻當然也失敗了。下撤后,8連共被評出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4名、三等功臣34名,連隊被評為上甘嶺戰役集體二等功臣連。

上去前,米玉崗和戰友們都清楚地知道兄弟部隊傷亡很大,“根本不怕,沒有怕這些想法!誰都爭著先、都是搶著去。”米老說,那時誰有錢就掏出來留給留守的戰友,“‘不回來就算繳納黨費,回來你還我’,那時就是想得這麼簡單。”

68年后回首,米玉崗坦承敵人確實裝備極為強大。“我們的步談機隻有連裡有,整天‘嗚啦嗚啦’響聽不清。敵人排長都有611步談機,暖瓶一樣很小挂在身前,(通話)質量也比我們好。”米玉崗說的步談機是美制BC611步話機,有效通信距離1-1.5公裡,用法和手機雛形“大哥大”差不多,雖然有些粗笨,比我軍還是強得多。由於通信不靈,我軍無法實時掌握前沿態勢,“我們隻能用添油戰術,估計打了一陣前頭的人傷亡差不多了再派一撥,所以打得比較慘烈。”

不過,裝備終歸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窮國打敗了富國、劣勢裝備打敗了優勢裝備,打出了國威軍威。沒有朝鮮戰爭,就不可能有后來幾十年和平。”米玉崗斬釘截鐵地說。

本報記者 陳月飛

本報通訊員 沈珠雷

攝影攝像 韓 軍 王悅謀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