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勤儉:奮力推動江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婁勤儉

2020年10月21日14:4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奮力推動江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重慶、武漢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我們保護長江生態、煥發母親河生機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聚焦“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全力推動長江江蘇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五年來扎實推進環境問題整改,全面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沿江及全省在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的同時,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必須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放在首位

江蘇依江發展、因江而興,改革開放以來,在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生態退化、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的沉重代價。長江病實質是發展之病,根子在發展理念。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在深學深悟中糾正片面認識,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不斷筑牢全省推動長江大保護的共同思想基礎。

深刻認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極端重要性,切實解決政績觀中存在的問題。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帶又是生態帶,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帶,為母親河“治病”非常重要、十分緊迫,絕不能再欠生態賬、吃子孫飯,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五年來省級財政用於相關長江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等資金1300多億元。率先在全國建立高質量監測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形成注重發展方式轉變、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核指揮棒,堅決扭轉一些地方和干部“重發展輕保護”“重增長輕治污”,甚至“以環境換增長”的政績觀偏差,推動發展思路加快向“靠江護江”轉變。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挑戰,反復強調全省上下要保持高度定力,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不為指標波動所慌亂,不為短期變化所干擾,不為困難增多所畏懼,不為外部議論所困惑,敢於舍沉舟、棄病樹,堅定不移走好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刻認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指向,切實解決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問題。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核心是要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在全省上下興起解放思想大討論,提出有沒有輕輕鬆鬆走在前列的盲目樂觀、有沒有滿足於過去經驗做法的路徑依賴、有沒有圖一時之快的行為短視等“九個有沒有”,以及為什麼江蘇化工產業還有如此多的低端環節、為什麼整治危險污染小化工的雜音還如此多等“六個為什麼”,用發展中的深刻教訓警醒干部,切實糾正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割裂開來的思想,堅決擺脫自覺不自覺就陷入粗放發展的路徑依賴,著力解決探索綠色發展新路“不想”“不願”“不會”的問題,更加自覺地遵循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深刻認識“把握五個關系”的系統性要求,切實解決治理理念中存在的問題。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必須改變過去碎片化、局部性、應急性的治理理念,堅持系統思維,注重規律把握。省委明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能僅僅限於沿江八市,而是要把省域全境一體納入﹔不能單純講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而是要與結構調整、布局優化、交通建設統籌起來﹔不能光靠政府推動,而是要把企業責任、社會參與結合起來﹔既要下好“全省一盤棋”,還要服務“全國一盤棋”。2018年5月,省委組織沿江八市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江蘇段進行全程考察,並召開工作推進會,此后每半年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突出問題導向,推動長江大保護勁頭不鬆、力度不減。

必須運用系統方法加快修復長江生態

推進長江大保護,必須牢牢把握修復長江生態這個壓倒性任務,堅持治標與治本結合、整體治理與重點攻堅並重、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並舉,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利用。目前沿江生態環境質量達到五年來最好水平,PM2.5年均濃度“六連降”,長江干流水質總體為優,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優Ⅲ比例提升34.3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騰出岸線60.3公裡,新增造林近100萬畝,沿江兩岸水變清、岸變綠,再現多年不見的江豚魚躍生動景象。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實施自然生態各要素統籌治理。深入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系統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沿江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沿江尾礦庫治理“4+1”工程,重點推進非法碼頭、非法採砂、入河排污口、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等專項整治行動,形成統籌治理的整體效應。目前全省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沿江非法碼頭全部整治到位,靠港船舶污染物基本實現應收盡收,企業超期庫存危廢全部清零,全省化肥使用量削減9%,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從系統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著眼,實行污染全鏈條綜合治理。改進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確定環境容量、明確環保標准、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排放。我們制定了覆蓋全省的“三線一單”管控體系,實行全省統一的環保、技術、安全標准,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和江蘇實施細則,全省8.21%的陸域國土面積納入了生態紅線保護范圍。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布局優化,大力實施重化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制定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一批化工園區、集中區整體關停、創新轉型,一批鋼鐵石化等重化產能改造提升、逐步遷轉,一批重大優質項目通過結構調整、騰出容量順利落戶蘇北和沿海。改進生活方式,推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深化生態文明市縣創建,引導公眾從日常小事做起,以個體點滴努力匯聚成全社會生活方式巨變,促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

順應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規律,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開展長江干流兩岸大規模綠化行動,加強退化濕地修復,推進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建設,促進生態系統盡快恢復自身強大功能,走向生態平衡。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決策,給長江水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使長江水域生態自行恢復生物多樣化。探索生態清淤、聚泥成山方式治理太湖,增強水體自淨能力,太湖連續12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目標。高標准打造20個沿江特色示范段,引領沿江整體生態修復和岸線綜合利用。其中南京長江二橋至三橋之間35公裡所有化工企業全部退出,整治建成萬畝濱江“清肺”﹔南通五山地區狼山集裝箱碼頭整體搬遷,全國最大的硫磺集裝箱集散地全面停業,騰出岸線5.5公裡,打造成為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

把握流域污染防治特征,構建跨行業跨部門跨行政區劃的共同治理機制。區域共同治理上,在省內建立水環境質量雙向補償機制,相鄰市之間簽訂生態補償及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在省外推動建立省際治理合作機制、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率先在全國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9家環境資源法庭,創建“9+1”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用最嚴密的法治全流域、跨區劃守護母親河。排放主體共同治理上,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排污權和水權等市場交易機制,建立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機制,創新公共環保基礎設施集約建設模式,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保護長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部門和市縣共同治理上,全面構建省級統籌、市縣落實的工作格局,建立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省領導重點聯系問題整改、省市層面工作專班等制度,深入實施河湖斷面責任制,不斷提升環境監管和治理的協同效益。

必須著眼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高效融合經濟體

江蘇沿江地區一直是全省發展的重心,要毫不動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推進融合發展,率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既是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必須,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根本所在。

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產業升級。沿江有得天獨厚的科教人才優勢,必須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依托,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促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現代服務業集聚。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7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 32.8%、44.4%,高新技術企業達2.4萬家,百億級大企業超過120家,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9個入圍全國培育對象,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軟件、節能環保等產業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創新和產業層次實現了大幅躍升。

加快互聯互通,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江蘇沿江集合了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當務之急是要優化體系、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我們以鐵路、機場、港口體制改革為牽引,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大框架下,系統規劃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高鐵方面,成立省鐵路集團,南沿江、北沿江、連淮揚鎮等一批重大補短板高鐵項目加快推進,蘇北邁入“高鐵時代”。水運方面,深化港口航運一體化改革,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全力打造長江下游江海聯運通道示范區,規劃建設44條過江通道,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航空方面,組建東部機場集團,優化機場資源布局,無錫碩放區域性國際樞紐機場和祿口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實施。樞紐方面,全面推進南京、徐州、連雲港、無錫4個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做大做強樞紐經濟。

促進區域融合,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我們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與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三大戰略統籌起來,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為抓手,推動蘇錫常一體化、寧鎮揚同城化和錫常泰、蘇通跨江融合發展,省內全域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寧錫常接合片區上升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城鄉發展加快邁入深度融合、共同繁榮發展的新階段。制定出台高質量推進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統籌沿江沿海、東西雙向開放,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淮海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江蘇自貿區建設全過程,在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同時,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范樣板,沿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