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洪農民潘裴:龍蝦深加工讓他成了“潘大蝦”

2020年10月22日07:2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龍蝦深加工,讓他成了“潘大蝦”

“本月17日,我銷售的農副產品參加了省裡一個‘消費扶貧’現場聯合直播。直播十幾分鐘,就引來幾萬人圍觀,接了好幾百單。”這兩天,泗洪縣沃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裴一直在忙著發貨。“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直播,這些好產品還真不一定能賣出好價錢。”

潘裴2007年大學畢業后,在蘇州、上海等地做起了汽車銷售工作。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潘裴的職務和年薪一路上漲。然而,銷售成績再大,也是依托別人的產品,讓一心想創業的潘裴很不甘心。“我想擁有自己的產品,我的夢想就是有一天我可以把家鄉的土特產推向市場。”為了這個夢想,潘裴決定回家鄉泗洪縣峰山鄉創業。

帶著300多萬元的積蓄,2013年潘裴開始了創業之旅。種藕、養蝦、養蟹……可是,幾年下來,收入寥寥無幾。潘裴經過反復調研思考,終於找到了原因。“要想在土地裡刨出‘金疙瘩’,必須要對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

幾經准備后,潘裴2017年對自己養殖的龍蝦進行深加工,打出了“潘大蝦”品牌即食小龍蝦,並在網上銷售。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蝦客”們的青睞,當月銷售小龍蝦50多噸。

“商機來了,我要抓住這個能讓農副產品起飛的風口。”直播興起后,潘裴敏銳地發現了商機。2018年4月18日,“潘大蝦”第一次“亮相”直播活動。開播1個小時,銷售額就達到75萬元。此后,“潘大蝦”長期亮相於各大直播平台,迅速佔領熟制小龍蝦行業高地,成為月銷過萬單的“網紅小龍蝦”。潘裴又乘勝追擊,開發出了香辣蟹等罐裝食品,讓原本賣不上價的小規格蟹,價格也能翻番。

然而,隨著各大直播平台的興起,全國各地的農副產品蜂擁而上,出現了同質化競爭。“其實,每個地方的農產品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如果缺乏賣點,就很難脫穎而出。”

“我把‘賣點’選在了降低損耗上。”潘裴說,“在運輸過程中,小龍蝦一般都會有3%—5%的損耗率,這是業內默認的規則,隻有超出這個范圍才需要賠償。但我向客戶承諾,把損耗率降低至1%。這相當於每賣出1萬斤小龍蝦,就要多挑出200斤弱蝦或者殘蝦,每天花在挑蝦上的時間就比別人多了三四個小時。”

損耗從3%降到1%,這在其他人眼中是“貼本”的買賣,但潘裴仍樂此不疲。“降低損耗率后,我走的量多,比如以前一天銷售1萬斤,現在銷售量接近3萬斤。賺的利潤遠遠超過以前呢。”潘裴解釋說。

隨著業務量越來越大,潘裴的小團隊忙不過來。於是,他把直播業務外包給一些直播平台。“目前,我們銷售的農副產品近百個品種,所有產品都是通過網絡直播來向客戶展示的,八成以上的農副產品是通過線上銷售出去的。”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潘裴坦言。創業之初,潘裴就與貧困戶、村民結對成立了合作社,簽署了100多份“精准扶貧幫扶協議書”,讓100多名留守婦女和年老體弱的村民到公司務工。“我們在潘總這裡打工,每年的勞務收入有3萬多元。”67歲的農民劉永平高興地說,他在這裡每天的任務就是給龍蝦喂食、清理水草。

除了解決本村乃至周邊留守婦女、年老體弱村民就業外,潘裴還想方設法帶著有“想法”的農民一起致富。“我和村裡100多戶農民簽訂了協議,以高於市場2元一斤的收購價收購他們的小龍蝦。在我的帶動下,這些農戶也有了養殖大規格、高品質小龍蝦的市場意識,畝產效益比以前提高了近千元。”

2019年,潘裴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許 哲 曾祥海)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