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人”黃佔喜無錫圓夢:農村的種子城裡扎了根

2020年10月31日08:0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來自農村的種子,落進城裡扎了根

2020年,在進城的第32個年頭,來自河南固始縣的農民黃佔喜,在太湖之濱無錫,做出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投資——45畝土地擴張和500萬元設備更新。新建的廠房即將竣工,首批精密數控加工設備已試運轉。瞧著眼前欣欣向榮的企業,黃佔喜興奮地想起千裡之外的老家:這個時候,田裡的麥子該種下去了吧,到明年6月,一定是糧食滿倉。

黃佔喜的老家河南固始是全國聞名的勞務輸出大縣。1989年,19歲的黃佔喜跟隨外出打工的人潮,從老家農村來到大城市武漢,成為一家安裝公司的臨時工。初到城市,沒有一技之長,黃佔喜隻能干些輔助活。“當時的工資是一塊八毛七分一天,已經算是‘高薪’了。”黃佔喜告訴記者,在城裡打工的那段日子,他不在意工資有多高,而是關注能不能學到技術。看著老工人熟練地將兩塊鐵焊在一起,黃佔喜一邊好奇,一邊在心裡琢磨﹔聽說鉗工技術好、有發展,他就每天在車間裡抱著電鑽鑽個不停﹔為了掌握攪拌機生產技術,隻有初中畢業的他自學電腦繪圖,掌握了機床的操作要領……“村裡的老人常說,技多不壓身,隻要有了技術,就有前途。”

武漢、廣東、上海……黃佔喜從長江走到珠江,又從珠江回到長江。2005年,他帶著自己打工10余年的全部積蓄和一身技術,來到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創辦了江蘇浩特隆攪拌設備有限公司。創業頭幾年,市場火熱,企業產值年年翻番,黃佔喜卻總感到不踏實:“做企業和種田一樣,都需要精耕細作。太快了,管理各方面跟不上,種不出好東西。”

2015年前后,胡埭鎮開啟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機械、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工業企業紛紛向先進制造、智能制造轉型。順應這股潮流,黃佔喜主動把企業擴張的速度降下來,轉而苦練內功。

浩特隆生產的攪拌設備,主要用於食品、生物醫藥、環保等行業領域,對技術裝備的要求很高。幾年間,黃佔喜把廠裡原有的機械設備陸續換成智能化的數控加工設備,還積極嘗試“機器換人”,讓生產效率更高、質量更可控。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核心是人才。”篤信“技多不壓身”的黃佔喜,一邊加快引進工程技術人才,一邊與江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院所“親密接觸”,聯手攻克行業痛點。由浩特隆與江南大學共同研發的一款生物發酵設備,將行業平均能耗降低30%,應用后一年可節省電費700萬元。

精耕細作,精益求精,黃佔喜的企業逐漸在行業扎下了根。這幾年,隨著企業研發投入逐年上升,浩特隆出產的攪拌機在國內相關行業廣泛應用,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與攪拌機一同出廠的,還有60多項專利技術成果,其中包括10余項發明專利,支撐企業迅速躋身高新技術行列。

伴隨著企業在市場扎根,黃佔喜也在城裡扎下了根。這5年,胡埭加快推進“產、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建醫院,辦學校,公共配套服務提檔升級。黃佔喜在城裡買了房、置了業。兩個孩子進城讀書,一個留學海外學成歸來,另一個今年也考上了南京的大學。

更令他驚喜的是,隨著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和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原本因工業排放污染變得又黑又臭的河道漸漸變清了,景觀公園、親水濕地、人文故裡隨處可見。站在家門口的清清小河邊,黃佔喜似乎能看到老家的影子。

以城為家,去得了遠方,也望得見故鄉。為呵護這個辛苦打拼來的“家”,2018年,黃佔喜捐資10萬元加入胡埭“同心優教”教育資金,和當地企業家一起資助優秀教師和學生。他在自己的企業裡設立“關工委”,外來職工子女上學,他親自去學校溝通安排。今年疫情期間,黃佔喜帶頭加入企業家志願者服務隊,在“無錫—常州”交界卡口連續值守,傾力守護著城市的大門。

“我是一顆來自農村的種子,落進城市的土裡扎了根。”黃佔喜說,5年來,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春風,讓億萬農民在城市找到了家。而他們心中那一盞盞的燈光,早已融入萬家燈火中,輝映著他們共同奮斗、共同享有的城市。(馬 薇)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