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徐州大力提升城市品質 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11月13日15:52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城鄉面貌變化最大

銅山漢王鎮紫山村。

◎文/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圖/徐報融媒記者 孫井賢

鄉愁,是人們對家鄉的眷戀與認同。綠水青山的田園鄉村、日新月異的現代都市,都是鄉愁的載體。

五年蝶變,徐州的城市與鄉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愁,被賦予了更美好的真實圖景。

“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城鄉統籌發展理念,高質量、高標准、高效率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和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讓城市更幸福,讓鄉村更宜居。

城與鄉,都在變得更加美好。

美好家園提升市民幸福感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老舊小區、散片區治理實現“紅物業”管理﹔狠抓市容市貌整治,穩步推進垃圾分類﹔深入開展文明創建,統籌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努力提升城市顏值……身在主城區,環境的巨變讓市民們幸福感不斷增強。

熱氣騰騰的早餐、擺放整齊的水果、干淨整潔的市容……市民張倩倩的一天,從雲龍區黃山街道綠地便民疏導點的一碗餛飩開始。“疏導點提檔升級之后,既干淨又衛生!”張倩倩說。攤主姚師傅介紹,現在商販和群眾都很自覺,不亂扔垃圾,主動維護市容環境,共同為文明城市建設盡一份力。

自2017年拿到“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后,我市始終按照“標准不降、力度不減、隊伍不散”的要求,鞏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市通過取締、提檔升級、全面改造等方式對各地疏導點進行了專項整治,同時提升背街小巷的環境衛生水平,塑造良好的市容環境和生活秩序。

今年10月以來,市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已完成加裝並投入使用的共8部﹔正在開展工作及辦理前期手續的電梯共139部,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鼓樓、雲龍、泉山3個主城區紛紛推出特色提升工程,在城市面貌變美的同時,讓百姓生活更舒心。

鼓樓區全方位提升基礎功能,統籌推進76項城建重點工程,白雲立交擴容、解放北路改造加快實施,襄王路宕口修復竣工通車,106個老舊小區、45個散片區治理實現“紅物業”管理。多維度建設美麗鼓樓,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前三季度鼓樓國控點PM2.5平均濃度全市最優,污染土地治理步伐加快,辛山櫻花谷、大運河文化帶鼓樓段進展有序,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全面推進。

雲龍區實施“美麗雲龍”三年行動,老城區見縫插綠、立體增綠5.86萬平方米,新城區新增公園綠地11萬平方米。同時,取締剪子股、豐儲街馬路市場,改造提升疏導點22處,275個小區建成垃圾分類設施,城市顏值不斷提升。

泉山區全面實施民生“六心工程”,集中精力辦好為民實事。全區新增城鎮就業10581人,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2992人﹔清淤33條道路管網,整治24個易淹易澇片區,完成24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新(續)建中小學、幼兒園11所,建成4萬平方米的街頭綠地、口袋公園、文化館、圖書館等,市民生活更舒心便利。

鄉村振興鋪展美好新畫卷

農房改善實現全方位升級,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深入,村庄公共空間治理扎實高效,村裡的垃圾實行了分類處置,昔日臭氣熏天、漂滿垃圾的坑塘河流重新變得清澈見底,農村教育醫療條件顯著提升……五年來,隨著廣袤農村大地上呈現的美麗嬗變,農民幸福感與日俱增。

各縣(市)區以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為突破,圍繞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匯聚資源,整合政策,強化措施,農村不再是臟亂差的代名詞,而是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今年3月份,在全省涉農縣(市)區2019年度整治工作開展情況綜合評估中,沛縣位居第一等次前列,為我市唯一一個第一等次。

從狹窄陰暗的土瓦房、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到各具特色的小樓、四通八達的公路、令人向往的美麗宜居家園,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一個個昔日灰頭土臉的“土村庄”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浪潮中加速蝶變。

在沛縣五段鎮后六段村,村民郭紅梅說起村容村貌的變化十分感慨。他們家緊靠村內東西主干道,以前道路都是泥土路,車來車往,家裡家外都是灰塵,道路兩邊是臭水溝,一到夏天,家裡連窗戶都不能開。現在,家裡旱廁改成了水沖廁,圍牆牆面做了美化,道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臭水溝鋪上管網埋在地下,院子外大門兩邊建成了小花園,一年四季有花有樹,“像住在公園裡似的。”說起如今愜意又紅火的小日子,郭紅梅樂得合不攏嘴。

“以前村庄環境差,都是土路,到處堆著柴火垛等,現在我們社區鋪的是柏油路,水電氣網全都有,出門就能游園,還有商業街、幼兒園、圖書室、超市、健身房、醫院、議事堂等,生活在這裡和城市社區一樣。”看著正在加快建設的睢寧姚集鎮陳井新型農村社區,作為第一批入住的村民,陳言濤由衷地高興。

發生在后六段村、陳井社區的精彩故事,是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改善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農房改善項目110個、改善農民4.59萬戶,7個農房改善項目被命名為省特色田園鄉村, 13個項目入選省級示范創建項目名單。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我市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清了,鄉村更美麗了。鄉愁,增添了更動人的時代內涵。

文明風尚塑造城鄉新面貌

城市因人而生,又因人而美。人的行為文明與否,關系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文明是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感。

伴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文明理念在徐州已經深入人心。乘公交車時自覺排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旅游觀光文明有序、吃飯打包杜絕浪費……這些文明細節已經融入市民的生活常態,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美麗徐州,除了要有美麗的市容村貌,更要有美好的人文風尚。

在賈汪區馬庄村,以文化聚民心、成風化俗樹新風,鄉風文明的“馬庄經驗”叫響全國﹔新沂馬陵山鎮高原村通過“以孝治村”提升鄉村文明,將孝文化貫穿村事務管理的方方面面,收到了明顯成效﹔邳州官湖鎮授賢村重啟授賢古會,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慶祝躬耕隴畝的辛勞、重構和睦鄰裡關系……

我市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縣和文明村鎮創建,持續推動移風易俗,推動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實現村級全覆蓋。同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到100%,農民精神風貌得到持續提升。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在全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生動實踐中,在全市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麗和諧的城鄉畫卷正在淮海大地上鋪陳開來。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