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特色”和“示范”為引領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2020年11月17日07:17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串珠成鏈,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11月的南京幕燕風貌區陽光暖人。色彩絢麗的江岸,宛若一幅鋪展開的油畫。

  幕燕風貌區,告別過去“靠江吃江”“濱江不見江”的粗線條發展,礦山、工廠、碼頭在這裡“消退”,“城市客廳”取而代之……這些積極的轉變不僅彰顯南京開展長江大保護取得的成效,也是全省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的一個縮影。

  積極探索,打造特色示范段

  在沿江城市眾多、沿江地區經濟增速較快的江蘇,推動長江大保護,如何做到兩者兼顧,已成為我省推動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於這一情況,我省提出打造長江沿線整治提升標志性工程和特色示范段,是推動長江大保護要求落地見效、推動綠色發展實踐的創新舉措。”省發改委長江處相關負責人說,伴隨近年來“打造特色示范段”這項創新性工程駛入“快車道”,我省長江大保護工作步入“新階段”,“通過打造各具特色的綜合、生產、生活、生態4種類型示范段,帶動沿江環境提升。”

  今年10月20日在常州召開的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省委書記、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第一組長婁勤儉指出,要抓住“特色”和“示范”兩個關鍵,持續推進特色示范段建設,進一步豐富內涵、放大效應,引領帶動沿江整體環境修復提升,努力建成長江流域“最美岸線”。

  豐富“特色”內涵、放大“示范”效應,意味著在各地打造“最美岸線”的路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子”可套用。沿江各市在省長江辦的統籌規劃指導下,積極探索、科學論証打造“最美岸線”的路徑,深耕江城特色,按照“量體裁衣、各具特色、連片打造、提升標准”的原則開展實踐。

  眼下,我省推動岸線功能整體提升的20個重點特色示范段建設工作的步伐越邁越快,作為各地探索實踐“定盤星”的規劃章程紛紛出台——

  南京發布《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及一江兩岸“9大城市客廳”設計規劃(征求意見稿),動員全市上下持續抓好長江大保護﹔

  鎮江編制印發《長江岸線保護規劃》,制定293公裡岸線和沿江區域發展藍圖﹔

  南通以多規合一的思維編制實施《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項目化推進沿江示范段建設,項目數約佔全省1/5﹔

  揚州推出《長江沿岸造林綠化工程總體規劃(2019-2035)》﹔

  泰州頒布《沿江“一張圖”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該市長江干流岸線生產性利用率降至48.9%……

  還江於民,打造精品生活岸線

  9月30日,南通濱江景觀帶“生態花海”驚艷亮相。這是一場花團錦簇的綠色盛宴,彰顯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

  南通,一座擁有166公裡長江干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然而,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岸線被佔,曾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濱江不見江”。南通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雪瑩坦言,“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窘境,曾影響居民的獲得感,影響了產業和城市的發展。2016年起,南通下定決心還山以林、還江於民,由此開啟優化長江岸線布局的征程,並為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奠定基礎。四年過去,從昔日的“濱江不見江”,到現在的“城市會客廳”,百姓切身感受到南通江畔的蝶變。

  放眼全省,隨著特色示范段建設向前推進,越來越多傳統生產岸線正加速向生態、生活岸線轉變。生態環境改善后,城市發展的活力、特色示范的內涵不降反升——

  站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王橋村的江堤上俯瞰,村庄屋舍儼然、長江支流芒稻河碧水悠悠。“我們投入100多億元,通過‘拆整搬建’組合拳開展生態修復。”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經發局副局長章成說,截至今年10月底,該地區已累計取締33家“散亂污”企業,整治近80家畜禽養殖場,同時新建7座生態公園,“七河八島”生態中心也在逐步完善,“‘城在綠中、綠在水中、水綠交融’的生態格局雛形初現,同步打開的,還有‘生態+旅游’‘生態+體育’‘生態+科技’的創新發展之門。”

  如今的幕燕風貌區,已被劃為南京“9大城市客廳”之一。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市設計和建筑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還江於民,讓百姓更好地感受長江保護帶來的紅利,未來9大城市客廳將各設主題、各具特色,串起35公裡濱江核心區,形成連片精品岸線,“一些工業遺產會保留下來重塑城市記憶,有的老鎮也將改造為主打慢生活的濱江小城。”

  修復生態,江豚再現鳥類回歸

  打造特色示范段,提倡自然岸線以自然修復為主,恢復生態多樣性。

  被譽為“江海交匯第一灣”的張家港灣,見証了“張家港精神”的誕生與城市依托港口和工業快速崛起的過程。佇立江堤、面朝高聳的“魚簍”鋼塑,張家港市長江辦副主任徐道娟感言,這座新落成的張家港灣地標,是沿江整治提升工程的一個縮影,“原先9公裡生產岸線都調整為生態岸線,為此清退了4公裡低效生產岸線,調整優化提升5公裡生產岸線,兌現了張家港落實長江大保護的承諾。”

  著力打造“最美江灣、最美江灘、最美江堤、最美江村”,蘇州正全力構建沿江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於一體的完整生態系統,並在推進長江岸線復綠的基礎上,打造獨具水鄉地域特色的示范段。

  在無錫,35公裡長江岸線全部分布在江陰。無錫發改委(長江辦)副主任黃麗俠介紹,圍繞生態修復,該市專門修編無錫(江陰)港總體規劃,將23.4公裡港口岸線壓減到17.48公裡,退出的生產岸線全部用於生態修復,讓長江沿岸風光更美,百姓看得見綠水、望得見青山、留得住鄉愁。

  常州加快騰退復綠,建設沿江5公裡生態廊道,建成沿江堤300米生態復綠和景觀濕地。如今,該市濱江經濟開發區的江畔,葦蕩與江水相映而生,成為鳥類“樂園”。

  泰州高港春江江畔濕地,已建成集保護、旅游與科普宣教於一體的省級生態濕地公園,形成以自我修復為主的生態涵養區。

  “環境好了,野生動物也逐步回歸城鎮視域。”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朱孝鋒回憶,今年9月,長江鎮江段科學考察中便捕捉到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它們三五成群在江中戲水玩耍。

  把江岸還與自然、還與居民、還與城市和鄉村,我省長江兩岸一幅幅“可呼吸”的生態畫卷正在延展鋪開,串點成線、連片成帶。(李睿哲)

(責編:黃竹岩、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