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評論外那如潮的溫暖留言更該被看見

曹林

2020年11月20日13: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杠精評論外那如潮的溫暖留言更該被看見

杠精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是網絡規律。再溫暖的新聞,都逃不過這個杠精定律。熟悉網絡傳播和匿名下的人心人性,內心和三觀就會強大很多,就會多一層做好人的精神盔甲,三觀不會被杠歪。

近日,西安一醫生做了8小時手術后,“豪飲”了一瓶葡萄糖水的視頻走紅網絡。由於手術中途不能喝水,嗓子都快冒煙了,加上又餓又累,就直接喝了葡萄糖水。這段視頻,見証了醫生的辛苦。不過這種新聞后面從來少不了杠精,有網友便質疑這水誰付錢,一句“交錢了嗎?”“會不會算到患者手術費裡?”“隨便喝嗎?”讓人心拔涼拔涼的。當事醫生回應稱,這瓶水算進科室成本裡。后續是,有熱心網友買了6箱飲料,專程送給這位醫生,並說“以后別喝葡萄糖了,我知道不好喝”。

還好,這種杠精只是極少數,否則,真讓人感覺人心太冰冷、人間太冷漠了。還好,這個醫生沒有因此“從此不相信敬業”,坦然作了回應,解釋了這錢不會算到患者身上。醫生越是坦然,越反襯出那種鍵盤胡亂猜疑、想當然亂噴的陰暗猥瑣。還好,多數人思維是正常的。有的說,這麼難喝,要不是為了工作為了救人誰願意喝?有的說,如果是救我一條命,他這輩子以后做完手術后喝的葡萄糖水我包了都行。有的感同身受:懷孕做糖耐喝過葡萄糖,太難喝了。

不是人心冷漠,而是鍵盤冷漠,匿名后有些人的人性劣根便暴露出來。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帶著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良心,面對面地與另一個人交流的時候,不可能會發出這樣的質疑。網絡讓人匿名化,可以不用為自己的話負責,不是跟一個活生生的人交流。語不驚人死不休,烏合之眾的極化環境,刻意表演不一樣,仇恨言論、毒舌話語、梗的流量拉動效應,公廁效應等,成為滋生互聯網杠精的土壤。再加上某些媒體有時候為了流量,會刻意關注這些“與正常的大多數不一樣”的杠精言論,刻意在“狗咬人”之外尋找“人咬狗”,杠精便如打了雞血。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有些杠精式質疑者可能不是心裡多麼陰暗的人,不是沒有陽光和善意,他們肯定有過被反轉新聞愚弄的經歷,看到過溫暖表象背后的欺騙,見識過光鮮包裹著的丑陋,所以變得不敢輕信,沒有了信任的能力,於是習慣了用批判、質疑、消解一切的眼光看待社會——當看到那些溫暖的事物時,不會被輕易感動,而會多個心眼,不憚用最大的惡意去揣度一下。這是一種失能,失去道德感和信任力,看多了關於醫院和醫生的負面新聞,對一個群體有敵意和偏見,這種情緒會讓其從“醫生喝葡萄糖水”中條件反射般地想到“患者的負擔”和“天價手術費后的亂收費”。

也好,醫生坦蕩的回應,起到了一種澄清作用,雖然這本不應該是一個澄清的由頭。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那些負面新聞對一個群體的傷害,讓善良的醫生背負著這種帶著侮辱性的質疑。如此辛苦,不將心比心、不感動就算了,還質疑“錢誰來付”,這不是侮辱性的質疑嗎?另外,感動歸感動,醫生的日常保障更該受到關注,別讓醫生做完手術連喝個水都那麼艱難,別把醫生本不必承受的苦累當成“典型材料”。先幫醫生解決問題,才有感動。不解決問題,沒有起碼的保障,寧願,不要這種熱淚盈眶的感動。

其實不必糾結於杠精評論,看了下這條新聞后的評論,絕大多數都很溫暖,體貼醫生,表達要給醫生送水、要關愛醫生的常人態度。這,難道還不夠嗎?看不到99.99%的溫暖留言,被極個別杠精評論所設置的議題反向制約,這是對多數常人評論的辜負。不被杠精遮望眼,看到了多數評論的善意,對那些苛刻的質疑就不會那麼介意了,不必心生“不敢做好人”“好人沒好報”的郁悶,而堅守做好人的自信。一個網友的留言就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他說:一群圍觀者,就是你們的不信任讓這個社會越來越缺少溫暖,隻知道在微博裡轉發做慈善,隻知道懷疑看到的一切,你們還做了什麼呢?捫心自問有沒有親自做過一件哪怕是再小的善事!放下手機,抬頭看世界吧。

我在之前的“暖評”中也談到過,越是懷疑泛濫的時候,越需要信仰——信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內心的強大,保持著相信美好的能力和做好人的自信,坦蕩,真誠,陽光,平靜,不矯情,不比爛,不與環境同流合污,不被外界評價干擾,有自己堅定的信仰。做了好事,自己覺得心安,那就足夠了。看到受助者的笑容,聽到一聲謝謝,就更心滿意足了。如果還有很多人從中感到了溫暖,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之鼓掌,那就無比欣慰了——至於其他,根本不必介意,平常心看待。沒必要苛求每個人的感動和點贊,對苛評惡評也不要義憤填膺,人們看問題的視角本就千差萬別。放下手機,抬頭看看燦爛的星空,心裡,會平靜很多。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