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立足“十四五” 系統謀劃開啟沿江地區發展新征程 

2020年11月20日07:2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擘畫揚子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復綠后的靖江長江岸線郁郁蔥蔥。 趙亞玲 魏林娜攝

從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前不久總書記視察我省南通、揚州等地,不到5年時光,江蘇八百裡揚子江,迎來脫胎換骨的巨變。

沿江地區一直是我省發展的“主引擎”。立足“十四五”,沿江地區還需緊扣國家戰略、緊扣開啟現代化、緊扣全省發展優化布局,擘畫高質量發展“新圖景”、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立足新起點,統籌推進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去過的南通濱江片區,前來“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帶火冬季江海游﹔通州灣內,一個個大項目加速推進,工人們熱火朝天地工作著﹔兩大市場合並而來的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在穩步籌備中,日均超百萬的包裹處理量,凸顯出投身“國內大循環”熱情……這幾天,南通全市上下沉浸在習近平總書記到訪的欣喜與振奮中,展望未來,無不干勁十足、豪情滿懷。

實干,正是江蘇人民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最真實的姿態。

11月15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明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既要著眼長遠,又要干在當前。

立足新起點,學習新精神,各地動若風發——15日下午,揚州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16日,南京市委常委會、南通市委常委會也都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

那麼,究竟該怎樣前行?在謀劃“十四五”的重要“關口”,牢牢緊扣國家戰略,成為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抓住用好國家戰略機遇,全力推動機遇落地轉化,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實干,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快干,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巧干,切實把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表示,要搶抓窗口期,加快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江海市域快線等重大戰略工程。持續猛攻重大產業項目,主動策應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格局和“一體化”戰略,為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持續賦能。

做好“江河”大文章,讓“好地方”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成為揚州人心中的奮斗目標。“要堅持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戰略協調推進,以寧鎮揚同城化為牽引,建立健全產業協作創新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園區共建利益分享等多領域多層次協調發展機制。”揚州市發改委主任黃為民說。

回首來路、展望未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實踐中,各地形成了共識:隻有把沿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與深入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緊密結合、統籌推進,才能把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樹立新標杆,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

江豚增多、漁民上岸、游客如織……立冬剛過,南京濱江生機勃勃。

南京以高水平規劃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半年,南京召開長江大保護工作推進會,發布《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一體推進生態修復、風貌保護、文脈延續、品質提升,規劃建設河西魚嘴、寶船遺址公園、幕燕風貌區等九大“城市客廳”,打造“還江於民”的城市濱水新空間和獨具魅力的“南京外灘”,塑造世界級魅力人文江岸。

讓一個個“化工重鎮”“城市后巷”蝶變為“城市客廳”,正是我省面向“十四五”,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扛起江蘇使命、作出江蘇貢獻的縮影。

“江蘇力爭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列,還需著力打造‘生態長江’‘經濟長江’‘文化長江’‘民生長江’和‘安全長江’。”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人民生活高質量”是爭優爭先的重要內容,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行為方式、價值理念、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現代化。

“跨省也能辦理營業執照,真方便!”11月5日,在上海市靜安區行政審批中心的市場監管局“長三角一網通辦”窗口,46歲的張西全拿到了剛剛從姜堰郵寄來的泰州市百農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這是泰州市第一張在異地發放的“長三角一網通辦”營業執照。《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工作方案》印發后,強化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和數據共享,讓企業、群眾共享區域一體化發展成果已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心照不宣的努力方向。

人們生活更便捷了、社會管理更高效了、營商環境更好了,這樣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沿江地區加快步伐,在東部沿海樹立起新時代的標杆。

優化新格局,促進協同融合發展

江海河湖資源齊具的江蘇,不僅擁有1000多公裡的江岸線,還有近1000公裡的海岸線,洪澤湖、太湖支撐了淮河、太湖流域,像珍珠一般綴連湖蕩,形成經濟、文化、生態大走廊。

然而,另一個現實是:長期以來無論是通道、港口,還是城鎮、產業,沿江與省內其他區域總體上還缺乏高效聯系,亟需進一步發揮江海聯動、海河呼應的資源優勢。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推進,不僅對沿江地區綠色轉型,而且對優化全省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融合發展,都是重要契機。

跨江發展離不開交通聯動。從“擁江發展”走向“跨江融合”,江蘇不斷加密過江通道建設。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介紹,眼下我省在建過江通道有8座,到年底,五峰山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五橋將實現通車。到2035年,全省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將達44座,過江通道平均間距由現狀的31公裡縮短到12公裡,真正將沿線城市串珠成鏈。

“深入推進跨江融合發展和省內全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成長春認為,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還需拓寬城市資源流向農村的通道,讓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再匯聚到農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物流運輸、銷售結算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實現就業機會多元化,促進便利共享。

眼下,南京舉全市之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無錫成為全球物聯網產業、技術、資本追捧的熱土,泰州船舶海工產業規模正奮力駛向“千億級”大關……江蘇13個產業集群、30條重點產業鏈齊發力,揚子江畔,一座座產業高峰“風景正好”。

聯通過江通道、加強城鎮聯動、統籌產業布局,我省正立足“十四五”科學謀劃,發揮沿江引領、沿海沿河沿湖支撐作用,打造江海河湖協同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付 奇 顏 穎)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