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責醫護人員隻會加深醫患對立

袁媛

2020年11月23日15: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苛責醫護人員隻會加深醫患對立

近日,一條河南醫生在救護車內吃香蕉的短視頻引發爭議。有人認為這種行為“可能影響救治”“應該等下車再吃”,有人則心疼醫生“如果能吃熱飯誰願意吃冷香蕉”。對於爭論,病患家屬表示,醫生工作連軸轉了7個多小時,為了不耽誤搶救,隻能在救護車上將就著吃點,他們都是老爺子的救命恩人。

部分圍觀人群不明真相的草率苛刻,與親歷者身在其中的寬容感激,可謂形成鮮明對比。這戲劇性的場景,何嘗不是時下一些人,在真相未明前,急於苛責醫護人員的縮影。

比如看到有醫生手術后喝一袋葡萄糖,他們不問醫生“為何要喝葡萄糖”,偏偏質疑“誰來付錢”,全然不顧醫生在手術室無法喝水、葡萄糖並不好喝、相關費用計入科室成本的基本事實。關於“醫生喝葡萄糖”的新聞報道不少,質疑者隻需動動手指就能了解真相,可他們偏偏立場先行,不尊重事實和常識,自覺陷入“弱者”“受害者”的假想,在對醫護人員的口誅筆伐中自我感動。

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偏概全。醫療救治關系到人的生命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加之社會的高度關注,醫護人員一言一行隨時可能處於“聚光燈”下,引發圍觀議論。盡管多數人能保持理性,將個別醫護的錯誤言行與職業整體評價區分開來,但也有人礙於成見,不放過任何污名化醫護群體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求全責備。既然醫生護士如此重要,那麼社會對他們的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一旦逮到機會,便吹毛求疵狠批一通,即便沒有錯誤,也會認為這樣做對他們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兩種想法根本經不起推敲。污名化一個職業和群體,無異於一葉障目,當評價失去了客觀與理性,必然變成“傲慢與偏見”,傷害了他人,也讓自己變得偏激。對醫護群體的苛責更不可取。一些網友的道德感很強,看到醫生被醫鬧者傷害會義憤填膺,聽說醫生有過失也會怒不可遏。但不妨想一想,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揮舞“道德大棒”,苛責醫生“吃香蕉”“喝葡萄糖”時,是不是也在無形中加深醫患對立、妨害本應有的和諧醫患關系?

醫護人員同樣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不能一面要求其理性工作,又苛求他們時刻展現出體貼溫暖。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就是看到了苛責他人不僅無法產生“提醒”和“約束”作用,反而會招致不滿情緒,導致雙方難以溝通。如果社會輿論在涉醫問題上無法回歸常識、平常心,那麼便無法推動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醫護群體白衣執甲。然而,和公共衛生需要相比,醫護群體人數依舊偏少,願意報考醫學專業的學生也不夠多。同時,求學周期長、工作強度大、職業風險高、社會不理解,諸種因素讓一些學生對醫學專業望而卻步。因此,醫護群體的不斷壯大,醫護群體的職業尊嚴,要求社會必須充分尊重並呵護他們,不能讓他們無端受到指責和委屈。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