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江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99%

2020年12月30日07:26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

記者從12月29日省住建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大力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補短板”建設,目前八成垃圾焚燒處理,佔比居全國第一,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成效明顯。

垃圾先“瘦身”再焚燒

記者12月28日來到南京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隻見從小區等處運來的“其他垃圾”正有序入庫,轉運站干淨無異味。“我們凌晨4點就開門,轉運早高峰一般在5點至7點。”轉運站站長秦永健介紹,垃圾運到轉運站后,先稱重再壓縮,通常每天會運來200多車垃圾,進站量1400多噸,垃圾壓縮“瘦身”可減去3%的水分,再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隻需80多輛大型運輸車便可運完。

“小車換大車,緩解道路交通壓力,同時減少小車運輸可能出現的拋洒滴漏問題,轉運車全部密閉運輸。”秦永健介紹,南京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主要承擔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和雨花台區的垃圾收運任務,設計日轉運生活垃圾1500噸。南京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后,廚余垃圾從其他垃圾中分出,目前其他垃圾日進站量平均下降150噸左右。

經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壓縮轉運的垃圾,最后會送到江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置。記者在焚燒發電廠看到,工作人員操作“機器手”抓起垃圾送往焚燒爐投料口。“垃圾運來后,先在垃圾倉發酵,冬天要發酵七八天,‘機器手’一次可抓七八噸,一噸垃圾經處理可發電500千瓦時,大約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量。”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洪廣說,這個廠是南京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焚燒4000噸左右垃圾,可發電200萬千瓦時。

城市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96座,日處理能力從2015年的6.24萬噸增長到目前的8.89萬噸,提升42%。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從2017年開始實現100%無害化處理。全省焚燒廠由2015年的33座增至56座,其中16座焚燒廠實施改、擴建,共計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45萬噸/日,總焚燒處理能力達7.13萬噸/日,焚燒佔比超過80%,比2015年提高21個百分點。徐州、南通、鹽城、鎮江、宿遷5市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

省住建廳城管局局長陳曦介紹,我省大力推進垃圾焚燒處理,主要緣於人口密度大、環境要求高、土地緊張的省情和垃圾處理方式對比等考慮。垃圾填埋佔地大、對地質要求高,服務年限短、對環境影響大,垃圾焚燒佔地小、處理能力大、對地質要求低、對環境的影響可控。從垃圾處理方式對比看,焚燒處理垃圾減量更明顯,資源化、無害化效果更好。

我省大力推進垃圾焚燒處理同時,還不斷健全垃圾處理配套設施。“我們持續推進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垃圾焚燒廠飛灰等配套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全省共新增滲濾液處理能力4350噸/日、應急處理能力3100噸/日﹔新增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填埋庫容600多萬立方米,其中僅2020年就新增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填埋庫容近270萬立方米。”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說。

多措並舉化解“鄰避效應”

因擔憂垃圾處理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資產價值等帶來負面影響,有市民抵觸設施建設。如何化解垃圾處理設施“鄰避效應”?

宋如亞說,垃圾處理設施的“鄰避效應”,是難點也是痛點。為化解這一問題,我省採取各種措施,比如規劃先行、配套建設,在一些城市開發時,便統籌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把用地、安全距離等預先留出來。其次,高水平建設垃圾處理設施,採取先進工藝、新技術,把污染排放、對周邊群眾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加強運行監管,確保垃圾處理設施規范運行、達標排放。在垃圾處理設施廠門口都有公示牌,及時公示目前運營狀況、排放等內容。各地還組織居民去垃圾處理廠參觀,比如常州一個垃圾焚燒處理廠便建在居民區,外觀更像一個花園式工廠。

在多措並舉化解垃圾處理設施“鄰避效應”下,各地建成一批垃圾處置終端。除了建垃圾焚燒處理廠,我省餐廚廢棄物處理基本實現縣以上城市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全省共新建餐廚廢棄物處理廠26座,總數量由2015年的8座增至34座,日處理能力從1035噸增長到目前的5180噸,增長4倍。同時,探索創新常州市“食物殘余和廢棄油脂全流程處理”、鎮江市“與城市污泥協同處理”、海安市“餐廚廢棄物與垃圾焚燒協同處置”等一批餐廚廢棄物處理模式。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也有積極進展。“十三五”期間,全省13個設區市均新建運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實現設施全覆蓋。規模化建筑(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處理能力,從2016年的500萬噸/年提高到目前的1500萬噸/年,增長2倍。常州、蘇州、南通、揚州等4個城市,成為國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白 雪)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