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提升內生發展能力,推進城鄉共同富裕

2021年01月04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提升內生發展能力,推進城鄉共同富裕

近年來,鹽城堅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於2019年底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任務。2020年,鹽城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強易返貧易致貧人群動態監測,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記者:2016年我省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以來,鹽城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戴源:“十三五”以來,鹽城大力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圓滿完成“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全市18.04萬戶、40.5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2019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086.6元,收入絕對值和增幅均列蘇北第一。全市10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6年底村均11.28萬元,提高到2019年底27.17萬元。“十三五”期間,鹽城在片區幫扶上先后投入資金77.76億元,實施片區幫扶項目336個,片區內居民人均收入從2016年1.23萬元,增長至2019年1.91萬元。響水、濱海兩個省重點幫扶縣是鹽城脫貧攻堅主戰場,累計脫貧低收入人口6.02萬戶、15.69萬人,達標省定經濟薄弱村42個,如期退出省重點幫扶縣行列。

記者:隻有精准扶貧才能精准脫貧,隻有對症下藥才能靶向治療,鹽城如何對低收入農戶精准施策?

戴源:長期以來,鹽城一直堅持開發式扶貧和救助式扶貧“雙輪驅動”,找准“病根子”,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開好“藥方子”。

嚴把進退關口。2018年,鹽城對低收入農戶的識別、退出、清退以及返貧等進行明確的界定,統一程序、統一表式、統一標准,定期組織對低收入農戶收入進行核算,確保低收入農戶各項收入符合實際情況,有據可查。

夯實脫貧根基。鹽城是農業大市,在低收入農戶增收方面,以發展產業為先。持續培育壯大經濟薄弱地區優勢產業,加強園區、專業合作社等各類載體平台建設,吸納低收入人口入園、入企就業。對部分勞力因家中有病人等需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的,逐戶扶持發展種植養殖業等小型到戶項目,提供小額貸款支持和技術指導。

完善兜底政策。鹽城每人每月低保標准從2016年420元提高至目前的670元,補差標准每人每月不低於380元,位居蘇北五市第一。2019年初,在全省率先出台“五個一批”兜底幫扶政策,做到應保盡保。

做實三個保障。在健康扶貧上,鹽城構建含商業補充保險在內的“一站式”信息化結算平台,確保低收入人口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個人自付費用不超過住院總費用的10%。在教育扶貧上,建立精准教育資助和控輟保學機制,實現建檔立卡戶資助全覆蓋。在住房安全上,採取進城入鎮、集中居住、房屋交換、原址新建改造等方式,確保低收入農戶不掏錢住新房,共完成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1.86萬戶。

記者:在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鹽城是如何做的?

戴源:鹽城密切關注扶貧對象受疫情影響情況,針對低收入勞動力滯留、農產品滯銷、扶貧項目建設滯緩等問題,適時採取返崗補貼、點對點運送、提供公益性崗位、開展消費扶貧、引導項目復工開工等措施。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各類產業帶動載體,加大實用技能培訓和就業崗位輸送力度。同時,對已脫貧人口經常性開展全面排查。去年4-6月,鹽城在全省率先組織近萬人對全市“十三五”以來建檔立卡戶脫貧情況、經濟薄弱村達標情況進行“過篩式”回頭看專項核查。

受疫情影響,鹽城農業大市的地位在“六穩”“六保”大局中更加凸顯,現代農業將成為鹽城新的發展優勢和促進群眾增收的重要領域。鹽城樹立“現代農業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追求,全市域打造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內生發展能力,扎實推進城鄉人民共同富裕。近一階段,鹽城將對“三保障”、產業就業、農房改善、兜底保障等已出台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完善提高,切實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在濱海、射陽、大豐開展改革創新試點,重點從建立低收入人口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健全增收長效機制、探索解決支出型貧困問題和完善全社會參與的合力幫扶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盡快形成可復制的制度性成果。(朱 璇)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