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經濟區交通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1年01月05日15:48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下好“先手棋” 助力一體化

跨省毗鄰公交開通。 徐報融媒記者 譚歌 攝

開欄的話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之年。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展現全市上下踐行“兩爭一前列”囑托,推進“兩高兩強”的生動實踐,本報今起推出“踐行囑托開新局,兩高兩強鑄樣板”欄目。

◎徐報融媒記者 沈揚 見習記者 尹思源

山水一體、文化一脈,人緣相親、地緣相接。以徐州為中心城市,圍繞區域協同發展,聚焦交通同城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進淮海經濟區升級崛起,是共建共享淮海經濟區各城市繁榮發展新篇章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徐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下,能否下好交通運輸這招“先手棋”,以打通區域屏障、連接協同發展,是事關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自首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召開以來,徐州乘勢而上,與兄弟城市之間深交流、廣合作,推動了一批城際鐵路、高速公路規劃建設達成共識,省市際運輸服務協同發展取得突破,掀開了淮海經濟區交通互聯互通的嶄新一頁。

“以前去宿州,一天隻有早上和中午兩班車,現在有了城際公交,班次多了,可以隨時出門。”在301省道官橋公交站台旁,安徽蕭縣居民孟祥仁正在等候K902路公交車,他告訴記者,過去徐宿之間不僅車次少,車程也長,票價也比現在貴,現在隻需要1個小時,就能到宿州,極大方便了往來通行。

近年來,隨著淮海經濟區城市之間的聯系逐步加深,周邊城市的居民對便捷出行的呼聲日趨強烈。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響應時代發展,開始在淮海經濟區各城市間探索獨具特色的跨省毗鄰公交通行方式,決心用交通一體化發展為居民出行帶來便利。

2019年3月,徐州到蕭縣跨省毗鄰公交率先開通,打響了客運班線改造升級 “第一槍”。

“從開通公交線路以來,這兩座城市的居民不僅往來方便了,而且乘車舒適度更高、安全更有保障。”市交通運輸管理處副處長呂燕燕介紹說,徐州到蕭縣跨省毗鄰公交開通后,乘客不需要進站等候,在路邊就能方便乘車。自開通以來,車程時間大大縮短,重大節假日乘坐量高達9000人次/日,客流量最高時較之前上漲十多倍,未來還會繼續開通多條線路,持續打通跨省公交,進一步推動淮海經濟區城市互聯通行。

徐州通則全國通,短短7個字,道出了徐州的區位優勢。但作為“五省通衢”的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徐州也有尷尬的過往。

2018年5月,一則《江蘇徐州 一座被收費站包圍的城市》的文章引發關注。文章簡要概述了徐州四面環繞的收費站阻礙城市向外發展的問題,並且對收費站影響淮海經濟區城市之間交通往來提出看法。

“請市政府與相關市溝通爭取形成共識,把收費站撤了!”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開始研究方案,著力解決城區收費站制約發展的實際問題。目前,徐州城區周邊7個收費站已全部撤站,這是徐州關注民生民意、解決民願民盼的有力行動,也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區域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舉措。

交通一體化,交融的是城市,聯通的是人心。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發展,不僅探索了省級邊緣地區協同發展的新機制,破除了行政區劃和市場障礙,推動著多層次、多樣化區域聯動,也有利於合力推進淮海經濟區各市享受同城化服務,增強省際、城際聯通,提升公民出行服務水平,降低區域物流成本,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區域一體化發展,要求交通建設一體化銜接和商貿物流一體化布局,憑借一地一市的努力遠遠不夠。2018年10月,國務院批復《淮海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首次明確淮海經濟區范圍,也由此賦予了淮海經濟區和徐州一系列的重點發展任務。

當年,淮海經濟區各城市共同簽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兄弟城市“打造命運共同體,共建淮海大家庭”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

3年來,淮海經濟區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徐宿淮鹽鐵路、徐宿快速通道等一批跨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相繼建成運營,徐州至台兒庄、蕭縣、宿州等跨省毗鄰公交順利開通運行,區域內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區域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已初步形成。

“未來,交通一體化發展將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向更多產業、更多領域、更高層次邁進,為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黃世旺表示,徐州將大力推進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建設,優化升級運輸體系、強化樞紐服務能力、吸引集聚資源要素、拓展協同發展空間,不斷為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貢獻交通力量。(沈揚)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