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以嶄新面貌免費開放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1年01月12日0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專業化展示 人性化呈現

《人民日報》2021年1月12日16版 版面截圖

原題: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以嶄新面貌免費開放試運行

專業化展示 人性化呈現

如果將迄今為止地球上的生命歷程等比例濃縮到24小時中,鐘盤上無形的指針轉動,時光走過寒武紀、奧陶紀、石炭紀、侏羅紀、白堊紀……生命的演化圖景一幕幕在眼前上演:森林廣布煤炭形成、恐龍行走天下、被子植物鮮艷的花朵點綴大地、哺乳動物大發展。而人類,就出現在這個時鐘的23時58分。

走進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序廳,最醒目處的“生命演化時鐘”,生動而又直觀地標注了這個博物館的最大特色——演化中的地球和進化中的生命。

這是剛升級改造過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新增加的一個元素。今年元旦假期,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以嶄新面貌免費開放試運行。館長王永棟介紹,從去年1月底開始閉館,此后半年多的時間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先后進行了“十大升級”,涉及參觀線路優化調整、展陳科學內容更新、研學服務功能拓展等。

化石是解開生命演化之謎的金鑰匙。館內布展圍繞化石展開,設有“生命的進化”主題展、專題展和“從黑油山走來”石油特展。博物館在升級后不僅保留了“澄江動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等珍貴化石標本,還首展了最新取得的世界級科研成果和麒麟蝦、白堊紀中華龍鳥等珍稀化石。

作為一所自然類科學博物館,不僅需要專業特色明顯,布展方式也要吸引人。從一樓到二樓的樓梯,是一條“上山之路”,濃縮了距今約6億年到1.4億年間南京地區的地層概貌,每上一個台階就如同穿越了1000萬年的厚重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郭震宇介紹,南京地區是研究地球歷史的天然博物館,樓梯兩邊的地層中鑲嵌著不同年代的33件代表性化石,參觀者可以親手摸一摸,感受腳下這片土地的海陸變遷和滄桑沉浮。

館內的實物展示、親子互動、圖文風格,也處處體現出故事有趣、立體性強、參與度高的人性化元素。科幻影院中,古生物的奇妙世界等待參觀者來探索﹔達爾文試驗站裡,孩子們享受著修復化石的樂趣﹔“寒武紀虫虫秀”奇妙涂鴉人機互動設施,讓繪畫現場活起來﹔國內博物館首次定制的化石圖紋地磚,讓“趴在地上看化石”成為參觀的一大亮點。

博物館副館長傅強介紹,元旦重新開館以來,參觀時間從過去的一周開館兩天調整為一周開館五天,門票從過去的20元一張調整為免費預約參觀。同時,博物館還接受社會團體的研學及文創合作,最高日參觀量達到2500人次。

在博物館附近工作的市民金女士是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常在空暇時間前來參觀,“重新開館后,添了許多新的化石,在陳列方式上也有了變化。通透的展櫃和柔和的燈光,讓人耳目一新。二樓轉角處新開了科學咖啡廳,我還喝上了熱騰騰的‘恐龍咖啡’。”

郭震宇坦言,專職人員少、運行資金缺乏,是自然類博物館普遍面臨的難題。如能充分發揮專業性、特色化的優勢,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我們通過開放合作方式,引入專業運營和研學團隊,提升講解服務和志願服務團隊,通過線下展廳和線上平台相結合,開展特展聯展、對外交流、科普講座等科普研學活動,更好地實現科學普及的社會服務功能。”

《人民日報》2021年1月12日16版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