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調發展 彰顯江蘇小康成色

2021年01月23日18:28  來源:交匯點新聞
 
原標題:區域協調發展 彰顯江蘇小康成色

  新年伊始,行走在位於宿遷的蘇宿工業園區,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在總投資50億元的皓峰電器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工地上,各種機械設備不知疲倦地來回穿梭,提醒人們“隻爭朝夕”。“以目前的建設進度,預計今年6月份就能投產!”皓峰電器項目負責人甘鑫濤表示,項目的快速推進得益於蘇宿工業園區的高效服務——2020年11月20日上午10點,皓峰電器成功競拍園區GB96258號宗地,當天下午,園區工作人員就送來了包含《不動產權証》等“四証”的“開工大禮包”,意味著企業馬上就可建設新工廠,大幅提高產能。

  由蘇州、宿遷共建的蘇宿工業園區,是江蘇打破地域束縛,打通要素流通邊界的一面“旗幟”。當下,隨著省內全域一體化水平加快提高,江蘇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當好表率的底氣何在?

  南北共建,“先手棋”弈活“全盤棋”

  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有南北共建園區45家,累計入園企業超1700家,項目注冊金額超20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40億美元,帶動就業66萬余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當地平均水平,大體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長率。其中,蘇宿工業園區以佔宿遷全市0.16%的土地,創造了全市6.5%的稅收收入,每平方公裡創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億元。

  蘇宿工業園區並非一枝獨秀。來到常熟泗洪工業園區,江蘇尚佳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片忙碌。公司在此總投資6億元的項目,主要從事精密鋁質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納稅超6000萬元,還將帶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取得“引進一個大項目,收獲一條產業鏈”的效果。

  “尚佳鋁業是轉移到常泗園區的又一家常熟企業,其公司總部和研發基地保留在常熟,生產基地轉移到了泗洪。”常熟泗洪工業園區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8年兩地落下合作共建第一枚棋子,13年來,雙方“落子無悔”、一以貫之,高位謀篇布局、創新體制機制,下好“先手棋”,弈活“全盤棋”。園區始終以一個開發區主體身份,直接借鑒、復制蘇南開發區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的理念和經驗,承接、引進蘇南新產業和新技術,實現了產業從小到大,企業由弱變強的跨越發展。

  縮小蘇南與蘇北的發展落差,南北共建園區還有更多“棋子”。“從全省45家園區中,開展省級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和省級特色園區建設,進一步創新發展路徑、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省級給予政策保障,充分發揮重點園區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集成經驗和制度政策。”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已經明確,全力支持蘇宿工業園區率先開展省級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園區產業項目落地按照有關政策優先給予用地保障,省重大項目給予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支持。未來5年,我省將合力打造5至10個蘇南蘇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創新示范區,成為蘇南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分工合作的協同發展區,建成蘇北地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高地。

  艦船“合體”,提升區域發展整體能級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江蘇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蘇北。因此,“挖潛”蘇北,將進一步深化全省區域發展。

  2017年6月,國務院首次明確徐州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2018年10月,在國務院批復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由蘇魯豫皖跨界地區10個城市組成的北部淮海經濟區成為淮河生態經濟帶‘一帶、三區、四軸、多點’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省發改委區域經濟處副處長王敏告訴記者。

  當前,山水一體、休戚與共的城市大家庭正在淮海大地攜手前行。2020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批復,同意宿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挂宿州徐州現代產業園區牌子,要求努力打造省級毗鄰地區產業創新合作新高地。

  “這在區域產業合作中並非孤例,目前,淮海經濟區各市以開發區、高新區為合作載體,創新園區合作機制,積極發展‘飛地經濟’,推動建立省際市際產業轉移統籌協調機制。”徐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區域一體化推動了轄區內優勢產業的發展。記者了解到,通過各市深化全方位全領域對接合作,依托徐工集團、山東臨工、安徽礦機等龍頭企業,淮海經濟區合力壯大了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同時,充分發揮區域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優勢,共建產業技術創新平台,開展技術聯合攻關,淮海經濟區內的企業獲得了更多創新資源協同。

  以淮海經濟區為例,培育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區域布局的必由之路。“作為經濟一體化程度較高、省內城市綜合實力普遍較強的江蘇,通過完善現代化都市圈布局,把江蘇一個個實力雄厚的‘艦船’整合成‘聯合艦隊’,有利於增強抵御風浪的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大大提升江蘇區域發展的整體能級。”江蘇省社科聯研究室主任劉西忠表示。

  市場引導,企業要當一體化“前哨”

  1月2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施新列車運行圖。隨著滬蘇通、連鎮高鐵淮鎮段、鹽通等多條鐵路新線的開通,江蘇全省13個設區市實現高鐵直達北京。

  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交通體系的強力支撐。“城際鐵路建設,蘇中蘇北要加快在建項目進度,盡快補短板,蘇南要改變‘有路無網’局面,著力在布局和功能的完善提升、強化南京樞紐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上下功夫。”劉西忠認為,通過建設軌道上的江蘇,將加強全省主要城市與樞紐城市之間的關聯性,帶動區域發展的市場要素更頻繁地自由流動。

  由此帶給政府的考驗,是如何進一步推動區域市場的一體化建設。“實現省內全域一體化,市場一體化是基礎,如果沒有市場一體化,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沒有一個很好的調解機制和體制機制,資源配置就不可能達到最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劉志彪認為,要降低對各種生產要素的人力限制,讓企業真正地去當市場一體化的“前哨”。

  記者則了解到,2020年3月,江蘇印發的《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消除歧視性、隱蔽性的區域市場准入限制﹔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同時,還要深化在市場規則、標准、政策等方面的一體化進程,加快探索建立規劃制度統一、發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區域市場聯動的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新機制,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一體化市場。

  值得一提是,《意見》還提出,要完善多元化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真正做到了市場化引導。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澄 沈佳暄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