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重溫防汛抗洪大考:堅持人民至上

2021年01月24日09:1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追風趕雨 筑牢屏障堅持人民至上奪取全面勝利

□ 本報記者 吳瓊 王慧 胡蘭蘭

長江告急、太湖告急、淮河告急……2020年的汛期,注定難忘。

過去一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我省經歷了非比尋常的旱情和歷史罕見的全域洪水——入梅前,蘇北干旱重於2019年,淮河流域時段來水量位列倒數,沂沭泗諸河基本無來水,長江干流持續偏少,江蘇段潮位偏低,沿江閘站一度引水困難。入梅后,超標洪水接踵而來。面對旱情汛情,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動員、全力以赴,依托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和行之有效的組織指揮體系,實現了無重大旱災、無重大險情、無人員傷亡、無重大損失,為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維護社會健康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取得抗旱抗洪的全面勝利。

追風趕雨,

力量跟著汛情走

精准的氣象預測預報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特殊之年,特大汛情,氣象服務經受重大考驗。”省政協委員、省氣象局黨組書記翟武全告訴記者,氣象部門超前謀劃、盡銳出戰,准確預報了11輪強降雨過程,先后啟動暴雨、台風等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7次。

“我們加強台風、暴雨、強對流、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第一時間發現和跟蹤天氣變化,並加強相鄰地區天氣聯防,為百姓密織覆蓋全省的天氣監測網。”翟武全說,各級氣象部門緊盯風雲變化,24小時堅守一線,充分運用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災害性天氣自動跟蹤預警、人機交互融合系統、高分辨率區域數值模式等預報核心技術,實現氣象預報無縫隙、全覆蓋、精准化,第一時間發布氣象預報信息,為防災減災救災和人民生產生活提供氣象服務保障。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目前,9部多普勒天氣雷達、23部風廓線雷達、1800個區域氣象自動站以及各類新型氣象觀測設備覆蓋全省,站網密度達到7公裡。

“追風趕雨,我們的力量始終跟著汛情走。”省政協委員、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周詳說,全省205個國家隊、342個政府專職隊組成抗洪搶險救援力量突擊隊,陳兵在轄區最危險、最不放心的區域,應對屬地各類涉汛生命救援接處警任務,取得了無人員傷亡、無重大險情、無重大損失的優異戰果。

“在長達近一個月的防汛抗洪搶險救援作戰過程中,我們將‘運動戰’與‘陣地戰’相結合,調派拳頭力量、增援高危區域,快速機動、精准制導,依靠中堅力量、保衛轄區駐地,筑牢防線、盯緊守牢。”周詳說,搶險救援就是與死神賽跑,科學前置備勤至關重要。根據汛情特點,我省調集2700名消防指戰員,以及大批舟艇、重型工程機械等防汛救援器材裝備,向9個重點流域高危水域前置抗洪搶險救援力量,累計搬運土方1.85萬立方米、巡查堤壩6500余公裡、加固堤壩16490米、水域救援和排澇排灌286起、圍堰筑堤290處。

2020年8月14日16時,徐州將沂沭河地區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當晚9時許,沂河兩岸燈火通明,由水務、應急管理、消防救援、鎮村黨員志願者等組成的巡堤隊伍正在各自轄區巡查,他們每隔十米“布防”在堤壩上,嚴密監測水位變化。

“我們從防汛儲備庫為邳州陳樓鎮緊急調配1萬隻防汛編織袋,並聯合邳州、新沂水務部門,安排搶險技術組分赴各鎮、各險工段,隨時為處置險情提供技術指導。”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防汛防旱搶險中心主任王成新說,Ⅰ級響應發出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趕赴一線指揮,廣大干部群眾加強巡堤查險,做好人員撤離及抗洪搶險各項工作,共組織撤離人員2687人,組織專業和群眾性力量39861人對各行洪河道全線巡堤查險,調集前置專業搶險力量4593人,避免了險情擴大和重大損失發生,減災效益達3億元。

為全力保証新沂河安全行洪,沭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於2020年8月14日15時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省人大代表、沭陽縣縣長彭偉說,當時沭陽把防汛搶險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迅速發動沿河相關的32個鄉鎮(街道)2.6萬人,在當日18時前到達新沂河堤防指定位置,定人定崗、巡堤防守,並抽調專業人員組建3支專業搶險隊伍,參與堤防巡查和防汛物資調運,保証24小時不留死角排查險情。

干群齊心協力,為新沂河大堤筑起堅強堡壘。5天后,淮沭河水位下降到低於警戒水位1.49米,沂河60年來最大洪水安全通過沭陽境內。“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我們意識到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把防災抗災能力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彭偉表示,沭陽已經安排2.7億元資金用於水利工程設施、監測預警相關設施設備修復完善,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當前新沂河大堤設計洪水標准還是五十年一遇,作為人大代表,我建議把大堤洪水標准設計提升到百年一遇。”

人防+技防,

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去年的多輪強降雨讓省政協委員、南京水科院水文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王銀堂記憶猶新,“我們派出專家組,赴沿江一線開展指導抗洪工作,加強現場技術指導,協助當地組織制定應急搶險措施和方案”。

在王銀堂看來,去年盡管洪水來勢凶猛,但各種強有力的防御措施使得汛情始終在掌握之中。哪條河道最可能出危險?如何應對超標准洪水?計算機裡面不同的數據模型會分析研判洪水的標准、可能造成的災害范圍,第一時間制定應對措施,包括:如何對超標洪水進行預報預警,如何調度運用水庫、湖泊、蓄滯洪區、閘站等工程,如何及時組織人力物力開展巡查、防守、搶險等。

“防汛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一定要講究科學性。”王銀堂表示,未來要進一步強化精准預報,發揮精准調度的作用,為統籌開展防汛各項工作提供充足時間和空間。

南京江心洲作為靠近主城的江中綠島,四面環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每年汛期都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區域。

受連日暴雨影響,去年江心洲水位一度超歷史最高水位,讓省政協委員、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王媛十分挂心。去年7月22日至23日,她與5名專家組成小組,前往南京江心洲街道實地調研,了解一線險情並分析原因,制作簡單易學的防汛搶險科普手冊,現場向當地街道詳細講解堤防巡查要點與險情應急處理預案。

“許多居民都參與到巡堤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由於缺乏專業技能,他們有時候不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需要現代化技術支撐。” 王媛認為,江蘇的防洪體系建設水平較高,水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但信息化、現代化手段運用得還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就基層而言。在她看來,同自然災害作斗爭,“防”應當是需主要抓的工作,充分的“戰前”准備更是戰勝災害的必要條件。王媛說,今年省“兩會”期間,她將就抗洪搶險現代化建設提交提案,為推動科學防汛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儀征大樟溝西堤有一處背水坡出現管涌,請求搶險增援!”去年7月20日17時30分左右,揚州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汛情就是命令,搶險專家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機械化搶險專業隊伍向前方開進。出險口迎水坡迅速清障,打樁編排、鋪設土工布、沉土壓實……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5分鐘到位、3個小時奮戰,出險點全面完成除險固堤,這是我省在防汛抗洪“戰時狀態”的一個縮影。實際上,為了應對洪水,揚州編制了一整套完備的防御預案,“過去都是憑經驗,但現在我們利用‘數據模型+人工’形式,對水位、流量、雨量、上下游、兩岸地形、氣象等情況綜合分析,來預測洪水的來量、水位等指標,以便第一時間對險情作出應急處理。”省政協委員、揚州大學現代農村水利研究院院長程吉林說。

穩產保供,

確保糧食豐產豐收

雖然經歷嚴峻汛情,我省糧食生產仍再創歷史新高,保証了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有效穩定了社會預期。

“2020年,全省糧食人有效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見的大汛大旱風險考驗,保障了糧食的供應充足和市場總體平穩。”省政協委員、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夏春勝表示,“我們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要求各地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疫情防控、應急保供、糧食收購統籌推進,切實解決相關矛盾問題,堅決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確保市場平穩有序。”

能不能讓農民把豐收的成果拿到手,關系到農民種糧積極性。去年6月12日,我省及時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要求每個縣區安排1個以上委托收儲庫點開展最低價收購,穩住了市場價格,讓農民就近賣上“托市糧”,夏糧累計入庫小麥227.8億斤,居全國第一,其中最低價收購73.5億斤。秋糧收購期間,我省加強各級儲備輪換協同運作,既避免拉抬稻谷市場收購價,也防范儲備高價輪入的風險。夏春勝說,現已累計入庫稻谷189.3億斤,同比增加2.3億斤,農民對價格比較滿意,保護了他們的種糧積極性。

回憶起汛情,省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蔣來清坦言,去年梅雨期長、降水量大,讓蘇州市穩糧保供工作壓力十分巨大。“暴雨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破壞,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嚴重。據2020年7月21日統計,全市水稻受淹面積1.67萬畝,累計受淹面積達79642畝。”

水漲水落,牽動著各方的神經,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更是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為了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蘇州市把糧食生產任務層層落實至市區、鎮、街道、村,及早安排部署,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和汛情,並成立技術服務小組,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抗害救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我們層層壓實責任,全力做好洪水災害防御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洪澇災害風險。”蔣來清說,通過一系列科學防抗舉措,2020年蘇州糧食“大考”交出滿意答卷,“全市水稻種植面積106.80萬畝,較上年增加3.34萬畝,增3.23%﹔水稻總產65.61萬噸,較上年增加1.69萬噸,增2.56%。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79.37萬畝,全市糧食總產量17.76億斤,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均超額完成去年年初制訂的生產任務。”

“去年梅雨期超長,長時間多雨寡照對遲播栽水稻發苗帶來不利影響,水稻稻瘟病、卷葉螟等病虫害發生呈加重趨勢。”省人大代表、興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沙安勤說,為此,該市農業農村部門立足抗災奪豐收,積極與氣象部門對接,組織專家會商拿出應對預案。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率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組現場指導﹔省市水稻專家、教授在水稻生長期間多次來指導抗災工作﹔縣鄉農技骨干積極開展踏田到戶技術指導。各地通過一系列“組合拳”,讓水稻苗情迅速好轉,加之后期天氣條件較為有利,去年水稻仍然獲得了較高產量。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