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集群強鏈既要規模優勢又要質量提升

2021年01月29日07:37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集群強鏈,既要規模優勢又要質量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1年工作重點時,明確提出“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代表委員們認為,“十四五”時期,產業基底深厚的江蘇進入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的“攻堅期”“突破期”,既要規模優勢又要質量提升成為必然方向。

首提“鏈主”,

以龍頭帶動全鏈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培育一批世界級領軍企業和具有行業主導力的‘鏈主’企業。”省人大代表、江蘇九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燦放激動地說,從事裝備制造業多年,他們有信心做好“鏈主”企業。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產業規模和配套優勢明顯,產業鏈供應鏈有較強韌性但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等問題,一些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風險,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這些,是江蘇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去年底,我省印發“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3年,培育50條重點產業鏈,做強其中30條優勢產業鏈,促進特高壓設備、起重機、車聯網等10條產業鏈實現卓越提升。

培植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充分吸引帶動上下游企業,是實現全鏈升級的有效途徑。省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說,在徐州當地,工程機械產業既有為主機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也有一批為生產企業服務的服務型制造企業,完整的產業鏈和較強的自主配套能力,正是徐州工程機械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產業鏈升級,不僅要“強鏈”,還要有的放矢“補鏈”。省政協委員、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丹薇介紹,為在產業基礎和關鍵領域自主可控,公司牽頭組建省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中心,採取“聯盟+中心”的形式,吸納11個產業鏈上下游股東、近千家聯盟成員參與,兩年來申請400余項專利,率先攻克車電融合、電網融合等跨領域技術難題,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因地制宜,

打好“兩化”攻堅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各地該如何打好這場“兩化”攻堅戰?

年初,宜興發布環保產業、電線電纜產業兩個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打造世界一流電線電纜智造基地、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環保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的目標定位。省人大代表、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說,推進高質量發展,宜興要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兩個體系”,以產業質態的全面提升,推動宜興發展跨越趕超。

產業轉型升級沒有“固定答案”,選擇培育壯大哪一條產業鏈,必須立足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優化沿江沿海、蘇南蘇中蘇北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促進各地差異發展、特色發展、協同發展。省人大代表、鹽城市大豐區委書記薛盛堂說,大豐是全省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和鹽城沿海開放的主陣地,發揮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現代化,打造江蘇沿海中部最具競爭力的綠色產業帶符合當地實際。

產業轉型升級從來都是開放式的,不可能以一地之力“關門升級”。“宿遷將以產業培育為聚焦點,打造區域競爭新優勢。”省人大代表、宿遷市工信局局長王瑞介紹,為全面融入省產業培育體系,該市將加強20條細分產業鏈與省50條重點產業鏈融合對接,爭取將本地產業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納入省級布局,爭取省級項目資金等支持。同時,主動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力爭融入“雙循環”通道。

產業集群,是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從發揮“規模效應”到實現“質量提升”,必須打出集群品牌。“我省紡織產業總量35年來穩居全國之首,紡織業要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向‘高端紡織’發力。”省政協委員、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曄珺認為,無錫、南通、蘇州、常州等地都擁有百年紡織基因,產業基礎扎實,政府可充分發揮平台優勢,集聚各方優質資源,打造世界級江蘇高端紡織產業集群,創建更多具有世界影響力、領導力的紡織名牌,實現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競逐數字經濟“賽道”,

“卡位”未來產業

眼下,盡管我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但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搶位佔位相對遲緩,整體發展還滯后於國內先進地區。因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數據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發展數字經濟正當時。”省人大代表、南通市三峰木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湯文峰表示,要通過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的宏觀框架、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科學監管機制,推動數字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數字新基建成為突破口。“我省產業高質量發展,需充分發揮5G新基建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加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省政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顧漢德建議,加快部署5G網絡建設,組織5G關鍵技術攻關,在通信芯片等核心技術領域發力,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技術攻關與國產化替代﹔加強運營商、設備廠商與工業企業跨界合作,豐富5G應用場景,探索明晰的5G融合應用商業模式。

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主戰場”。我省將實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圍繞50條重點產業鏈,在每條產業鏈布局建設1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省政協委員、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曉蓓認為,當下仍需著力解決企業“不敢用”“不會用”“用不起”難題,同時,通過提升工業互聯網能級,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放眼更大范圍,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區域競合階段。“我們將更加主動對接上海、融入上海,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全力拼搶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加大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平台及關鍵人才的引進和布局,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說。(付奇 陳月飛)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