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再添惠民新政:為3萬戶家庭適老化改造

2021年02月01日07:13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分層分類救助,3萬戶家庭適老化改造……江蘇又一波惠民新政來了!

“江蘇民政工作交出‘高分答卷’,在全國民政綜合評估中再獲優秀等次。”1月31日,記者從全省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20年,江蘇民政事業各項指標領跑全國,表現搶眼,也意味著全省200萬多萬困難群眾和千萬民政服務對象有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十四五”時期,是社會結構轉型、群眾美好生活提檔升級的新階段,民政肩負新使命。邁好第一步,保障再升級,江蘇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公布一攬子兜底保障、養老服務、基層治理方面的新舉措,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促進民生福祉新提升。

分層分類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

基本民生保障體現的是人民生活的底線水平,影響共同富裕的進度、成色和質量。如何高質量兜牢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低收入群體共享發展成果?

無錫市副市長周常青介紹,無錫在全國首創“三項機制”,破解重大病致貧返貧這一全國性問題,其中“中低收入居民疾病醫療自費支出救助責任保險”已覆蓋全市6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無錫村民因大病住院醫療個人負擔平均減輕27.1%。去年還首次實現低保、特困供養標准大市統一、城鄉一體,惠及困難群體8萬人。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江蘇以設區市為單位已全面實現低保標准一體化,平均達到771元/人月,最低達到610元/人月。全省25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9萬人通過低保和特困供養實現兜底保障。

今年,江蘇將按照上年度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40%,制定當年度低保標准,並重點落實“單人保”、就業成本抵扣、收入豁免、緩退漸退等政策,保持兜底政策總體穩定,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各地還將加強政策供給,將低收入群體、支出型困難群體納入保障范圍,形成救助梯次。今年,省民政廳將制定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辦法,完善急難型、支出型臨時救助制度。各地將繼續創新救助方式,深化溫情社會救助改革,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完善“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網絡+網格”,完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實現“政策找人”和“送政策上門”。

3萬戶家庭適老化改造

“社區為老服務設施少、布局散,怎麼辦?揚州從頂層設計入手,提出建設‘頤養之城’。”揚州市政協副主席、民政局局長王振祥介紹,到2022年,揚州40%的社區要建成頤養社區。根據規劃,當地在大型生態體育公園周邊土地出讓中配建20%以上養老服務設施,在出讓地塊規劃中配建30%養老服務設施,探索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在街道、社區建設一批嵌入式養老機構,構建城區“10分鐘”養老服務圈。同時,《揚州市頤養社區建設指南》已制定實施,成為省內出台的第一個地方養老社區建設標准。

江蘇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底,江蘇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5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3.6%,比全國高5.24個百分點。而且老齡化與低生育率、少子化並行,老年人口將持續快速增長。五年來,全省新增養老床位16.3萬張,總數達到74.3萬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從35.2張增長到40張,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2萬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589個,每年為200多萬老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但性價比高、普惠式養老服務供給仍然不足,優質床位“一床難求”。例如全省護理型養老床位已達27萬張,但與近131萬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缺口。

“十四五”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民政部門將突出優化養老供給結構,改造提升普通型養老床位。今年底,全省護理型床位佔比要不少於64%。南京、蘇州等地試點的家庭照護床位將向更多地區推廣,全省還要完成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江蘇農村老齡人口比例高出城市4個百分點,“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在農村尤為突出,今年將重點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造提升100個標准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啟東市民政局局長陳玲介紹,當地8家農村敬老院已全面完成轉型升級,並全部設立醫務室,入住老人均能享受醫療服務。因為服務優質,價格親民,周邊300多名農村社會老人選擇在敬老院養老。啟東還在省內首創利用閑置鄉鎮衛生院改建護理院,建成7家醫養結合型養老院。

當前護理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約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短板。據調查,全省共需養老照護人員33萬名,目前僅有6.13萬,缺口很大。今后江蘇將鼓勵院校開設養老服務二級學院,增設養老相關專業,全年要培訓養老護理員不少於4.5萬名,鼓勵發放月度養老護理員崗位津貼。

改造新建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在灌雲縣,所有新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面積均達1000平方米以上,‘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電商直播、陽光調解、愛心資助、村史館等特色功能室深受村民喜愛。”灌雲縣民政局局長庄佔忠表示,新型農村社區不僅要提升硬件,治理能力也要同步升級。當地引導新型農村社區村組微自治,成立“新村容宣傳組”、“陋習巡邏勸導組”、“公共空間佔用糾正組”等自治組織,激發群眾自主參與新村治理,破解農村公共空間治理難、村民習慣改變難等難題。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全省共有21373個基層自治組織,其中村委會14045個、居委會7328個,這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基層政權的主陣地。全省還有9.7萬家社會組織、6.58萬專業社工、1628萬志願者,這些都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源頭活水。蘇州市民政局局長蔣亞亭介紹,疫情期間,僅蘇州就發動1000多家社會組織、1500多名專業社工和60多萬名志願者下沉社區,提供居家隔離服務和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

新的一年,按照每百戶居民不低於30平方米的國家標准,全省將改造提升和新建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各地還將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破解基層民政經辦力量不足、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難題。“一季度,常州將先行試點建設20個社會工作站,年底實現全覆蓋。”常州市民政局局長王莉介紹,常州還要探索社工領軍人才下鄉,讓公益服務下鄉常態化,開發多樣化公益產品,為群眾提供專業的養老、為小、助困等社會服務。

新華日報 · 交匯點記者 唐悅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